為什麼我會不喜歡張曉風的作品??甚至反感?

時間 2021-05-09 17:32:54

1樓:夕顏

既然處境困厄,掙扎,看了她的文字你心裡不會有一種嚮往,期待,憧憬嗎?你可以想象她筆下日常的場景,可以與她共情,去認真體悟生活,時刻心懷感念。縱使外界再多否定,那些嘲弄的人都與你的人生無關,外界再嘈雜,你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相處,你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勉。

2樓:沐寧

我初一的時候,接觸過張曉風的文章。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也那麼反感張曉風。當然,不單單是張曉風,與之類似的作家,林清玄,龍應台,我一概不喜歡。

我寧願去看余秋雨先生問蒼茫大地,也不喜歡看張曉風那些無聊的散文。

後來我慢慢明白了,我為什麼反感。我看了很多回答,根本沒有說到痛處,或者說,連題主的意思都沒搞懂。

真相很簡單,題主也提到了,就只是因為嫉妒。

首先,我很討厭有回答說什麼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說什麼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之類的,正確的廢話。

其次,文字拖沓,堆砌辭藻,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等等,都不足以成為題主和我反感張曉風的理由。畢竟,文風不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家可多了去了,我們不可能乙個個都有反感的情緒吧。反感也是要消耗感情的。

再然後,關於作家人品之類的,我不了解,題主也沒有提及,也不足以成為題主和我討厭的原因。

所以我想說,真正的原因,不在張曉風和她的作品。

而是我,題主,嫉妒張曉風。

真的只是我們自身的原因。

正如題主提到的,「然而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沒有與生俱來的平順好運,一路磕磕碰碰,匆匆忙忙,卻又總是命途多舛。有些憤世嫉俗,卻又不甘如此,一直奮起直追,馬不停蹄,想要成功。」

正是這樣俗世的慾望,讓題主與我,嫉妒張曉風:為什麼張曉風刻意停留駐足,欣賞怡情,有時間有心情去發現並沉溺於美中???

為什麼張曉風身在鬧市,還可以把車聲寵成水聲,把公寓愛成山色???

為什麼張曉風一飲一啄,都能想到含哺之恩,共箸之情,鄉關之愛,泥土之親???

為什麼張曉風有深愛她的人,讓她得以說出「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為什麼人間永遠有秦火焚不盡的詩書,為什麼張曉風永遠有法缽罩不住的柔情???

對不起,我連她偶爾的痛苦也嫉妒。

而當我知道我為什麼反感張曉風時,我突然沒有那麼反感了。

她沒有錯,她的文字也沒有錯,是我的問題。

關於怎麼辦,別無他法:

降低自己的慾望;也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與題主,共勉。

3樓:丹特zer

堆砌?虛榮?從題主你的抱怨我都可以判斷:你沒好好讀。

或者說:你不是來讀書的。

張曉風的所謂「小資情調」我是真沒讀出來,我讀出來的是乙個女子從日常瑣碎裡挖地三尺地尋找美好。

我至今記得《專寵》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感動。

我認為這並不難看出來,她的文章就是以乙個老師,乙個家庭主婦,乙個朋友的視角展開的。

她所做的那些看起來你可能認為「小資情調」的事,得了吧,只要你想,你也能做。只是你不想,你太抱怨,你理解不了,那種快樂。

在讀完《一一風荷舉》和《我自我的田渠歸來》兩本散文集後,我現在也是了乙個被Sunny照一下都要開心一會的人。

別,抱著你的怨念,讀美文。

4樓:會寫字的斑馬

我想能讓你提出這樣的問題, 一定是有人質疑了你的這種不喜歡,或者說是你自己在質疑你的不喜歡。因為我個人對張曉風有一些情結,她的文字曾經打動過我,在很久沒有看之後的今天又打動了我。她的文字可能過於不俗吧,也就是有點矯情,快餐文化看的太多的我,一下子能夠感受到高下——同樣生活在這個時代,有人不遺餘力地向陽,也有人漫無目的張望。

5樓:一二閒人

反感到沒有,只是覺得她有點可惡。之所以這麼說是並非因為讀過她的很多作品,相反,要不是因為中學課本的那篇散文《不朽的失眠》,還真不認識她。這篇文章讓不求甚解的我就認為張繼這倒霉蛋因為沒考中進士,然後回家途中很鬱悶,就寫了這首詩。

直到今天聽B站up主講這首詩背景才知道,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虧。我不知道這散文違反事實算不算有問題,但是寫進課本裡誤導人,就是不對了。特別不喜歡啥也不知道還故作高深。

6樓:SANTA

我就是看到 @南溪老人 的回答很氣

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張奶奶少年不識愁滋味???她多老了你知道嗎???

想必《我喜歡》能選入五年級教材也是獲得了大眾認可吧,你自己膚淺不要來罵張女士。

現在這個「小確幸」盛行的年代幹什麼都能套上,但張女士真的是我見過的寫的最細膩最美好的

這篇文章真的就像乙個小女孩細數生活。

而且五年級課本不可能選全文,當後半截文章她對丈夫的提問一出來就驚豔了好嘛

這段真的是很浪漫很戳我,其實就是乙個女子不停地問「你愛我嗎」,但真的描寫的太浪漫了。

而且這篇文章第一句話就鎮住我了

「我喜歡活著,生命是如此地充滿了喜悅」

還有一段,「我喜歡讀讀者們的信件」真的是很暖很暖了,還有「我喜歡看短髮齊耳目光清澈的孩子們」,完全不只是禁錮在自己生活中的小確幸好嘛!!!!!

「我喜歡張曉風,您不喜歡就別罵。」

不匿,實名反對。

7樓:衣香逆風

我不覺得她小資,我很喜歡她這種能從細小的事物裡發現美且感受美的能力。樓主的想法我也會有,但是正因為我的生活沒有那麼有趣又豐富,所以我才喜歡看她的散文,讓我覺得生活還是很美的,還是很值得的。話說她的散文真的是我心情不好時的良藥。

但是,你不喜歡不看就是了,本來文章這種東西就挺私人的,大家的感覺都不一樣。

8樓:碎寶

我覺得她的寫作不夠投入,有些不是那麼純粹。

她曾經在一本書的小傳中說:我的職業是教書。我不打算以寫作為職。想象中如果為了療飢而去煮字真是悽慘。

9樓:南溪老人

偶爾給外甥聽寫,看到了被選入五年級教材的《我喜歡》,讀下來真的尷尬的要死,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換句話說,少年不知世間之大美,為了美而美,強行堆砌,矯情,造作,濃妝豔抹自以為很美,一幫小確幸也認為很美,真是可憐,這是細膩和情感豐富真是讓人笑掉大牙。這世間有如此廣闊的天地不去領略,陶醉在乙個小池塘裡,便以為這是天地,真是沒見識過什麼是真正的美!

10樓:方澤銘

張曉風的文章存在著一些台灣散文作家的共同問題

文字往往比較拖沓,有點愛堆砌辭藻,句式不太符合我們的習慣,等等,在這方面,余光中、簡媜等作家也有類似的問題。

比如其早期作品《春之懷古》裡,有這樣一段,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

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齧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汗,乙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內容還是很有意思的,但不得不說,有點難以閱讀。

但我不認為她的文章小家子氣,是小資情調,余光中說張曉風是「亦秀亦豪的健筆」,我很贊同,具體評價可以看看余光中先生的文章。

張曉風是個很能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意來的作家,可能平日里路人的一句話,路邊的一棵樹,丟了一張身份證,就引出無窮無盡的聯想來。

而隨著年齡增大,張曉風寫作的語言越來越樸素。年輕時寫的文章,可能會用上大段大段的比喻來描繪眼前的景色;而到了後期,講起生活中的故事來語言平實,卻幾句話就能把乙個活生生的人擺在你面前。

因此,題主要是看不下張曉風年輕時的作品,可以試著看看她中後期的作品,大多語言樸素且有深遠的思考。

還看不下的話,就不看唄。

誰都要面對生活,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選擇「忍受生活」還是「享受生活」,願不願意去發掘生活中的情趣,全看自己了。享受生活,發掘生活中的美,不見得是矯情。

11樓:清歡

很正常,我也不喜歡。她的文字很細膩,很優美。比如代表作春之懷古,文筆是優美的,但是那幾個必然曾經,我的天,說實話,看得有點想吐。

台灣作家我唯獨喜歡三毛,她的文字親切有感染力,富有生命力。讀她的文字,彷彿她就是你多年的乙個老友,坐在你的對面,和你侃侃而談。三毛的文字是鮮活的,而張曉風的文字則是死的

為什麼我會不喜歡劉媛媛的演講?

阿里巴巴的雲 過於浮誇空洞,販賣雞湯而不是實在的知識,實則對別人的人生沒什麼幫助,許多人渴望通過買她推薦的書就能改變命運實則是無稽之談 我真的是 我媽天天看,說好喜歡她說的話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 她所說的對我有什麼影響嗎?並沒有 天天叫我看,假空大 勿槓 我說的假空大是指天天這樣說已經成為激勵模...

為什麼我會有 我不喜歡我喜歡的被太多人喜歡 的心理

deer 乙個東西火了就不喜歡,我感覺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嗎?乙個我喜歡火與不火都是我喜歡的,為什麼火了對那些粉絲反而變了味呢?有點討厭這樣的人 我就是這樣啊,我覺得原因可能會有兩點 一是對自身獨特性的維護。一旦這個東西被太多人喜歡就會淪為大眾化的東西,而在中國多數情況下大眾化的東西意味著審美水平...

作家發表作品為什麼不喜歡用真名?

花生媽 我不是作家 只是業餘也喜歡寫點兒什麼,作為生活的一種記錄。畢竟腦容量有限,社會和生活又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思考。但是,我發現,只要我寫點兒什麼,就有人來掰謊,跟紅樓夢裡面的老祖宗似的,把個鳳求鸞好一頓批駁。但是,老祖宗還算溫和客氣有禮有節有據,躲在鍵盤後面的人們,唾沫星子能匯流成瀑布,只管自己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