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中歷史選擇題,我這種思路是基礎問題還是腦迴路清奇?

時間 2021-05-07 07:03:58

1樓:Freddie

做歷史選擇時總會不自覺給自己多幾道反問

例如第一道題看到A感覺蠻對但先保留繼續看其他選項看到D時心裡就會反問雍正為何要重農?

這時再來審視題幹

想消災重農的是雍正地方穩定利於政權的鞏固而解決百姓的溫飽養家問題當然可使地方得到穩定

這時候就覺得D是最合適的啦

嗯這招屢試不爽!

2樓:

其實我認為這兩道題都可以通過乙個思路解決,就是我們前任歷史老師經常說的:

你確定出題人想考這個?

你確定這是在考歷史?

多揣摩出題人想法,多揣摩高考題的感覺,題做多了,揣摩多了腦迴路自然就修正過來了

3樓:紫荊花開

雖然是理科生,但是熱愛歷史。

你要遵循一下原則:

1看書(學術類的,歷史課本),推薦外國學者的中國史學者歐陽泰、史景遷等,中國名家

2弄清楚問題所在

3讀懂材料

4多訓練

5培養歷史學科素養,唯物史論。

4樓:碳酸飲料白

我說句實在話,作為今年畢業的高三黨,我文綜選擇題除了政治好一點,地理靠常識,歷史要靠自己的思路。歷史選擇題的答案有時候要看題目有時候要看時代,再看這個時代裡重要的事件所揭示的時代主題,總之,加油多練

5樓:

第一題,雍正指責的關鍵點在於「雨水糧價無一人提及」,要知道在古代,洪水屬於重大災難,糧食是百姓生活的最最基礎的物質條件,沒有了糧食百姓就無法生存。在發生天災時,百姓無法生存,就可能引發暴動。統治者這時候其實最關心的是受災地區的穩定。

第二題,題主很敏銳地嗅到了提示意,並且用筆做出了標記。這很值得肯定。解讀題意,唐朝時時候,寧為百夫長這樣的官職都不要從文當書生,而對比之下,宋代唯有讀書高,把文的地位一下子提到了不可比擬的高度,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唐朝和宋代對於文武的態度是大相徑庭的。

再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前者處於國力強盛,竭力外徵,開拓疆土之時,急需能兵武將,因此重武輕文,而後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經歷了藩鎮割據導致的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通過杯酒釋兵權,選任文官等一系枚舉措來抑制地方勢力,完全顯示出重文輕武的態度。

那麼答案為什麼選D—重武輕文引發的價值觀變化呢?

詩詞等文化作品代表了乙個時代的文化取向,由兩個時代的突出對比顯示出了這種文化取向的巨大變化。

個人認為題主選擇C項可能是雖然看到了暗示對比,但是卻沒有放眼全域性,侷限在後一段材料中。

6樓:東南野夫

就事論事,有幾分材料就說幾分話。全國卷確實很坑,但是題海戰術是一種勤能補拙的方法,你去好好練習這種體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加油,高三是乙個練朽木為鋼材的機會,不要錯失良機。

現在錯,不怕,怕的事不去找原因....

7樓:聖哲茂行

A選項本身沒有問題,與材料也吻合,問題在於題設裡面的關鍵字「意在」,也就是主觀目的是什麼。皇帝並非為了強調重農意識而強調重農意識,推行這樣政策的目的仍然在於維護地方穩定。換句話說,強調重農意識是手段而非目的。

題主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基礎知識的理解尚有欠缺,二是訓練不夠。

8樓:君子

你不是腦迴路清奇,只是缺乏歷史觀和社會經驗,當然還有點青少年的自以為是,不是貶義。

第一題,你是皇帝江南大旱了你會怎麼想?肯定是想,臥槽會不會死人會不會有人造反?災情到什麼程度了?所以才會問這樣的問題,雨水如何,糧價如何,就是要維穩啊。

你要是當省長了,你的轄區有水災,你會怎麼問?鄉親們有飯吃嗎?最近還會下雨嗎?堤壩還牢固嗎?難道你是關心水利建設事業?

第二題就是歷史觀的問題了,重文抑武正是從宋開始。

9樓:金水

今年高考歷史選擇全對回答一下。

重農應該體現在平常時期,一般材料是減稅,抑制土地兼併之類的。而材料是青黃不接,要鬧飢荒的時候。都要鬧飢荒了,當然要關注穩定,萬一造反怎麼辦。

更何況,什麼重農,關心百姓疾苦,還不是為了維護統治。

別把統治者想得這麼厚德仁心

做題的時候選項不確定的話,可以看聯想一下如果選這個選項,材料會怎樣,對得上就選。

10樓:

17年高考(國1卷)歷史選擇全對強答一下。

恍惚之間,我的高考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高三這一年真是收穫滿滿。文綜是我最好的科目,一直想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同學們,可是我也講不出啥道道來。索性在這給以後將讀高三的朋友分享一點我的見解。

17年歷史題算是三科中最近最簡單的,地理錯了兩,政治錯了個不該錯的,具體是啥現在也忘了。

進入正題

三十年教齡的老教師交給我了乙個寫選擇題的訣竅,相識恨晚。

具體操作

1閱讀題目

通讀題目大意,反覆讀,這點時間值得花。

【不要看選項】

【不要看選項】

【不要看選項】

切記,再強調一遍,不要看選項!

四個選項,總有乙個是對的,也只有乙個是對的。錯誤的選項干擾性都是存在的,先看選項會先入為主,造成答題偏差。

2了解大意

知道題目講的是啥,然後

【在沒有看選項的基礎之上,自己想乙個適合這道題的答案】

3對比選項

腦海裡自己想的答案如果在選項中找得到對照,大概率是正確答案

備註:老師說,,,,這個方法前提是要有非常紮實的基礎,心裡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基礎不紮實會造成題目不知所云和理解偏差的後果。

最後,大家都知道的是方法不適合所有人,擔心誤人子弟,各位同學如果發現不適合自己就不要強行嘗試。但是,這是乙個好方法。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去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法。

我深信這一點,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會一學期從剛過本二到高考超本一40左右,滿意。以上

11樓:無庸

又來補充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歷史選擇題之所以難,往往不是必要的基礎知識不牢固,而是讀不懂題,不知道出題者要求我們回答什麼。尤其是體現反映類,有時選本質,有時卻選表面現象。

對於這種情況,我自己總結了一些方法,不一定正確,希望各位能夠指出我的錯誤。

歷史,一樁樁事被時間橫織縱編而成的素綢,後人評價為其著色。因此,我大概地將題目型別串為幾句話:某人做某事的直接原因A,根本原因B;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發生的現象C;這件事完成後產生的結果D;結果D帶來的影響E。

把這幾句話琢磨琢磨,然後去做題,或許你會有自家的獨門訣竅。

還有一點,「從側面可得知」往往是要稍稍推理一下的哦。⊙▽⊙同為準高三,歷史選擇題也是一直的痛。我嘗試著把分清主觀意圖與客觀影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運用於歷史選擇題,發現這個方法對於解決目的類、變化反映類和現象體現類的選擇題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問××旨在/目的是/主要為了/意圖,分清選項裡哪些是主觀意圖和哪些是客觀作用,對答題幫助很大)

12樓:徐虎

同學你好我想回答一下有關第一題的對於A的疑問

A強調重農意識第一眼看的確對但仔細想想我們什麼時候提過重農呢? 就是在重農抑商的時候也就是說這道題如果A要做為參考項題目中一定要有商業來對比只有對比了才能有強調所以A是個混淆項如果不冷靜分析憑感覺還是很容易選錯

高中歷史選擇題技巧?

明燭 講真,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太相同,要摸索自己喜歡的。對於我自己來說,直選法效率和準確率最高。讀完題幹,自己會有乙個答案,在四個選項裡面看有沒有跟我想的一樣的。當然這種方法需要之前的很多積累還有準確理解題意的能力。 我就搞不清楚了,你乙個高中生整天玩手機看知乎,爸媽不管嗎?有這時間去自己摸索吧,別...

高中歷史選擇題到底怎麼學啊

莫失莫忘 首先看材料,是屬於政治還是經濟。舉個例子,如果是經濟的話,答案一般就是關於經濟的。還有,過於絕對的選項不能選,這個是真的。還有,就是結合材料所給出的時間,記住材料給出時間段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概就這些。這是本人在知乎上的第一次發帖。 周沐妍 學高中歷史尤其是高三的歷史,更加看重的是理解能...

高中歷史選擇題。。。感覺聽老師講了我也不理解?

涼白開 B答案,宋代官僚機構設定日益臃腫,題目只講了唐代到宋代官僚機構的變化,但並沒有說宋代,如果說是宋代日益臃腫,那必然是宋代官僚機構的變化,而不是和唐代相比。 江南鴻烈 查 審官院 詞條 元豐改制,廢除審官東 西院其權歸尚書省吏部。宋太宗時候把人事考核的權力由尚書省吏部調整到審官院,宋神宗時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