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宋之爭與今古文之爭有無關係?

時間 2021-06-24 11:07:03

1樓:萃豐

在一定程度上漢宋之爭便是今古文之爭的一種體現。如:

古學之興也,顧氏(顧炎武)始開其端。河洛矯誣,至胡氏(指胡渭)而絀。中西推步,至梅氏(指梅文鼎)而精。

力攻古文者,閻氏(指閻若璩)也。專言漢儒《易》者,惠氏(指惠棟)也。凡此皆千餘年不傳之絕學,及戴氏(戴震)出而集其成焉。

——凌廷堪《校禮堂集》

凌廷堪所說的「古學」便是「漢學」,又說「凡此皆千餘年不傳之絕學」,就是說此絕學是脫今(宋學)而返古(漢學)的。

但是我更贊同前面答友的回答:

漢宋之爭和古今文之爭雖有些交集,但到底還是兩個維度的說法,只不過乾嘉學派的一些極端代表(特別是惠棟)勉強把這兩者糅在一起了。惠棟的基本觀點是:

凡古必真,凡漢必好。

便是將「古=漢=真、好」劃上了等號

但從一般來說,我個人認為:

(1)漢、宋之爭之「經學」和「理學」之爭,是儒學「聞見之知(道問學)」和「德性之知(尊德性)」兩個思潮之爭。

(2)今、古文之爭則是兩種治學方法之爭。古文學家特別重視「訓詁、聲韻、天象、地理」四學,都是偏技術流的。今文學家不存在古今文真假、好壞的預設,極為輕視這種技術性工作,而直接發揚義利之辨。

這樣看來,宋明理學大都可被視為今文學派,如王陽明就說過:

若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是專求見聞之末,而已落入第二義。

今文派斥責為「第二義」、「末」的「聞見之知」,正是古文派視為「千餘年不傳之絕學」那些技術型工作。

2樓:壹個

還用「或」嗎?漢學就宗古文經。「今士大夫多尊崇漢學,實出先生(惠棟)緒論。」

問題挺有意義的,可問題描述一下子low掉了……

性格沉穩,遇事冷靜與年齡有無關係?

戈弋天下 肯定有關係。人到了一定年齡,遇見的事情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積澱下來,就成為人生的經驗了。遇到事情,就會考慮得更為周全一些,社會 家庭 環境綜合起來,才會採取下一步的行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也有一些愣頭青,多大了都是暴脾氣,這是例外。 快樂的豬 有一定關係的,當然還與其他因素有關,比如人的...

夏天的夏與夏朝有無關係,商人的商與商朝有無關係,週期的周和周朝有無關係?

周在古時候寫的是田口,因為他們部落是典型的農耕部落,那時候的文字,不像我們現在橫平豎直,有時候長一點,短一點很正常,他們也沒有印刷術,都是臨摹,跟畫畫一樣寫字,一旦有人藝術加工就是新的畫了。所以田口上下結構寫多了,看著就像周了。夏,是周人對夏人的稱呼。商人稱呼夏朝為西邑。古代文字是豎排的,我懷疑西邑...

論高中理科物理好壞與智商有無關係?

四海潮生 有一定關係,只要你的智商高於平均水平,其他的就看你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了,不過要是特別聰明的話,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就可以降低要求了,所以要有信心哦 domo 高考百分之八十的是能做的,智商不高,勤能補拙,多做題,少出錯,一樣也能考高分,懂得總結歸納,至於百分之二十,完全可以只做第一小題!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