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有利益的佛咒如果需要無欲無求的心境方能成功,那還怎麼會去念誦它呢?

時間 2021-06-03 06:47:53

1樓:火星文盲

說的是清淨心,讓你靜下心來,排除雜念,就跟你考試一樣,一心一意的去持咒,什麼無欲無求,也不知道誰告訴你的,求願也求,求完了就專心持咒,咒語是三藏總持,是用來成佛的,可不僅僅是求世間願望

2樓:嘉楠讀書

學佛的初級階段一開始是達不到無欲無求的,難道成佛不是乙個欲求嗎?或者說度化眾生也是一種欲求呀,哪怕是人想要變得更善更好也是一種欲求嘛!

一開始就修無欲無求是做不到的,一開始是善法欲,追求更好更善,所以他有欲有求。這些經咒是根據這個來的。

直到修到了開悟以後發現沒有「我」,那他自然就沒有欲求,然後這個時候他修的才是無欲無求的咒,所以我們一開始修的咒是有違法裡幫助自己公升起善心的一些咒。

3樓:牧人布赫

你真的做到無欲無求了,你確實就用不著了。

通過誦經長久的修持可以讓你達到這種狀態。就像給你梯子,讓你爬到樓上,你就會達到一定高度了,也用不到梯子了。

你的問題就是,我覺得我心裡都已經飛上去了,要梯子何用?關鍵你還在地上呢,你說梯子何用?

4樓:

我剛開始也這麼以為的,後來實際操作下來,發現這些咒,只要念就管用。就算放音訊,別人念也管用,甚至siri念都管用。

就這麼神奇,咒語真的是好東西,地球lol外掛程式。

比如普庵咒,我是調出Siri念的,開最快倍速。真叫個驅蟲神器,當時不知道這麼神,只放了咒沒開窗,那些小飛蟲把玻璃隔熱膜都掀起來了,蟲子掉落的軌跡就好像有一股波,或者浪,把它們往外擠,不可思議。後來再放普庵咒就記得給窗戶溜縫兒了。

還唸過大悲咒,楞嚴咒,各有各的神效。大悲咒是會調來守護神,淨化功能一流。楞嚴咒也很強勁,很厲害,就不說具體的了,給我帶來大轉折。可惜沒背全,太長了……

而且我發現不同的咒有不同的守護者,各個都很盡責。都說人類是最好的修行器皿,也不知道人類優越在哪,為啥憑咒語就能調動守護者,這點一直沒想通……

5樓:謝謝

倒是個問題

可能所謂無欲無求的去念誦,就像小孩子背書一樣的感覺吧。

成年人可能很難,但也並非不可能。

而且,不知道你說的成功是啥意思,就算不成功也有利益嘛。

6樓:梵修

和上學做事差不多,專心聽課專注做事,聽懂成功的機率很大。三心二意的做事,幹啥都不容易。誦經誦咒也是一樣的。

但是大多人,不容易專心致志,容易分神。

雖是散亂心,也有功德。只有持之以恆,沒有什麼難事。

7樓:平凡之前餅乾

這種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解吧。

佛咒本身具有無量威德,念誦自有功德。

以無所求亦無所得心念咒當然有無量清淨功德。

但是,以有願有求的心念咒,只要心存善念,只是利人利己,不生害人之心,精誠所至,信受奉行,自然有求必應。佛能破一切煩惱,能解一切苦,救眾生苦是佛的本願,怎麼會不成功呢?

比如小孩喜歡玻璃彈珠,以為稀有,因為沒有玻璃彈珠,食不知味,憂苦煎熬,心生種種煩惱。於是懇求大人,賜其彈珠,滿其所願。大人雖然知道玻璃彈珠其實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並直言告訴小孩,不要痛苦,玻璃彈珠沒什麼好貪求的。

但是,因為小孩難以理解,心中執著。大人為了解除小孩的苦惱,告訴孩子,只要他好吃好睡,乖乖聽話,就給他許多玻璃彈珠。小孩為了玻璃彈珠,聽大人的話。

大人自然很輕易就給了很多小孩寶貝的玻璃彈珠給他。

這就是有所求與無所求的區別。當然,如果是害人的想法,那念佛是不能如願的。但也大可以念。因為,念佛也可以熄滅心中的惡念,讓人不要誤入歧途,豈不也是功德無量。

8樓:童卡

這得看你將「成功」的定義為何?若只求咒語加持那誠心即可,把加持用在什麼地方就為個人問題,當然也面臨因果,不單指世俗福報等原因,這裡把它當工具用,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本來佛咒來自諸佛菩薩的智慧型,裡面濃縮了聖者對治相法的智慧型,若攝心念誦可集積資糧,達到快速入道的成就,好比近朱者赤,這是諸佛菩薩對眾生開啟的個人方便之門。

但攝心難,眾生若能知道怎麼攝心那就距離修行不遠了,多數眾生誦持佛號或咒語都與攝心無關,也就是是說根本沒奔著修行去的,大實話又覺得沒面子或者自己都不清楚要什麼,那就扯起遮羞布反正資糧也是福報,至於是出世資糧還是世俗福報那就只有自己知道。

9樓:陳璽謠

錯了,怎麼那麼死板呢?

心不動搖就好像軍訓裡的立正,念咒就像正步走,跟你說正步走之前你要先立正,你反而問:「我明明是要正步走,你卻教我立正,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立正是一切的基礎,無論你是正步走、齊步走、小跑,你都要從立正開始,這樣你的身子才正。

心無雜念是持咒的基礎和前導,保證你開始持咒時心也是無雜念的,念一動就是咒,讓你這一念除了這一咒以外什麼也沒有,全咒即念,全念即咒,這樣咒才是靈驗的。

10樓:實驗員C

念咒要成功並不需要無欲無求的心境。有人說,你要咒成功,必須要無欲無求。是因為有些教別人咒語的人啊!

發現他教的咒語不靈驗。找出來的乙個藉口而已。意思就是我的咒是好的。

是你自己念得不對。實際情況是,要麼念的時間不夠。要麼就是儀軌不對。

要麼就是這個咒根本沒有這個作用。還有人說信則靈,不信就不靈。都是胡說八道。

正確的咒語就像藥一樣。不管你信不信,吃下去就有作用。

11樓:

依照我的理解,打個比方吧,比如我想求財,根據某經典念某某咒。

我念之前是奔著求財去的,念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無欲無求的心態(一般要求是至誠或制心一處或數量要求,我目前還沒見過哪本經典說想求什麼的時候要無欲無求的念咒),念之後要回向,然後再求財,至於說辭在念之前要準備好。

如果某經典讓無欲無求的念咒,我覺得大多數應該是為了得定、證果。所以不衝突。

12樓:心如止水

佛不是固定的思想,因人而異。

你能這麼問,你也就沒必要念誦有利益的佛咒,這不是醫你的「藥」。

就像當我們能意識到放生的魚會把蝦吃掉一樣,放生對我們就沒了意義。

13樓:unicorn

我是乙個從小信佛的大學生,以下只是個人看法。

個人認為,這要區別普通人和真正的修行人。

對於普通人以及一些出離心不夠的出家人,居士等,其一、這種有利益的佛咒是給普羅大眾念誦的,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樣存在的對普通民眾的善引導作用。其

二、這種佛咒給懷有慈悲心的人乙個規範的渠道去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即念佛回向給需要的人。

至於真正修行的人,佛咒佛經以及所有相關善知識,都像一盞引導燈的作用,可以看可以感知,但是「摸不著」,引導我們成就自己,而不去追究它所謂的作用。

14樓:

非要解析 「無欲無求」,po主亦可從 「何欲何求」 入手。

私慾也是欲,利他也是欲。

我們會很感慨 「溫暖的路人甲」(比如過馬路時別人一腳減速、微笑讓行)接收善意、自然想把這些傳遞出去,自己也成為誰的 「路人甲」。

同理,從三寶、神明、賢聖、大德那裡受到利益(包括聞法、明理、方便……)為什麼想不到把利他心也擴放出去?

利益的咒子,我們有沒想到那些同樣遭遇的眾生?類似回向,只想利益自己眼前一丟 vs 讓周圍也亮起來,哪個更好?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種種方便,本質不還是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麼?

15樓:

簡單說吧,我是這麼理解的:

欲和求都過於強烈,可以理解為等。通過無欲無求的心境,加上誦經念咒,把自己調到一定的狀態,等待好事情的發生。這個等也可以理解為目的,但不像欲和求那麼強烈。

同時對等也不能過於執念,有就有無就無吧。

16樓:心平

念佛分了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持名念佛是持佛之名,提醒自己不忘回歸自性,這是像媽媽呼喚孩子的名字一樣,也像孩子呼喚媽媽的名字一樣,這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說得很清楚,用了這樣的比喻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回家,這叫持名念佛的意義。

如果能理解這一層的時候,念念提醒你,是不是持乙個佛的名號根本不重要,而是你念念覺而不迷,念念清淨自在,那麼也就是《維摩詰經》說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做不到這一點,你去家裡跟著你母親?

每天從頭到晚叨叨她的名字,毫無意義,她不知道你要幹嘛,對嗎?

如果你和你的母親不在同乙個時空,你在你的房間裡,不停地念媽媽,媽媽在3000裡之外,你能把她念過來嗎?你要信願行,相信知道媽媽在3000裡之外的家裡,然後你去利願,去買火車票,回到了家裡踐行這件事,於是你就回到家見到了媽媽,這就叫發心、立願、踐行。也是淨土倡導的:

信願行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

17樓:你不嫌

沒有利益,念咒是邪道。念阿彌陀佛可以發財,那為什麼念我要暴富沒用?

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處?

財富不會以單純人的意志轉移。

佛學是教導人解脫,而不是發財。

18樓:wudi

色界天的我們被各種無明滯礙,所以無欲無求意味著思維停止,意味著嘴不能言,口不能聲。

例如我們站在地面上,之所以不陷下去,能站的住。這個地面是因緣和合而生,究竟而無自性。我們執著於其有自性,如地大,屬堅硬。

而造作,而深入意識,成為業力。業力就是我們和這個物質世界,思維世界相互滯礙的緣由。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即是不造作,不行成業力,不行成好的業力,也不行成壞的業力。也就跳脫了色界天,甚至跳脫欲界天。才可以不被滯礙。

19樓:

你說的這個叫思慧,「無欲無求」是一種概念,知識。想象一種境界住進去。「思慧」得到是記憶。

它是會忘記的,因為它並不是靠看到實相以後讓心變聰明起來的智慧型。「思慧」通常在起步階段,如果一直落在思維佛法。這是很難前行的。

20樓:

念咒會靈依據緣起力,自力+咒力

人天乘發增上生心,以善業力,咒力加持

二乘發出離心,不為求三有輪轉果報

大乘是在二乘的基礎上生起菩提心,念咒為利益眾生,不為自求人天安樂果

21樓:計玉璋

我想提問者不是在問佛教的問題,主要是問為何會所謂的真理在邏輯上矛盾的事。就好像自相矛盾的成語由來,還有萬能的上帝能不能創造乙個自己搬不起來的石頭等等,這種邏輯悖論本來就存在。

這裡面有些盲點,就是現在人的認知與佛經上記載的有代溝。

先有因後有果。科學是追求果去論證因,而現在確實看到也用到了科學的產物,所以邏輯,這個科學的精華必然是正確的。佛經上記載的佛法說的是心的事,就是因的一切源頭。

科學看的時空是可以量化的那一段,心性量化不了,人畢竟不是數位化的。

邏輯是工具,是我們理解和思考的一種方法而已,它很好用,但不是絕對的,因為它有侷限,不然怎麼會有悖論。所以當人們習慣用邏輯去衡量外在的世界時,碰到佛法就沒那麼好用。因為佛法是從因出發的,而你習慣用邏輯以果看待。

假設所有人的邏輯都很清楚,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都是科學家,數理化工都一目了然?如果不是,那是邏輯的原因,對於邏輯理解和運用差異的原因,還是人本身的原因?

佛法的邏輯是非常嚴密的,但是如果開啟的方式不對,那必定會得到不對的結果。科學也是,如果以感覺對錯來研究是很難出成果的。

你認為需要放棄邏輯,以信仰的角度才能接受,其實只是因為你不理解,或是說你理解的比較片面。

你提到的佛咒皆是利益眾生的,不是有的有,有的沒有。

有沒有無心無慾的狀態,從邏輯上看,有正必有奇,所以有可能,但是不管有或沒有,如果需要無心無慾才能念的咒是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如果有我們也念不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念出來的佛咒必然是我們可以念的。

從果的角度來說,就是如何利益最大化,功德不可限量不是說大到無以數計,而是指不可以量化來計。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以量化來看,所以這樣比喻我們比較容易理解。

從因的角度就不難理解,當心中充滿了慈悲,沒有你我分別,連一絲利益功德的念頭都沒有,你所謂的無心無慾就類似這種狀態。而形容這種狀態的各種名詞都是為了溝通交流的目的而已,對於在這狀態的覺者是沒有意義的,更不用說這樣的覺者所做所為我們該如何去理解與衡量?

以數字的角度看待自然的世界只會得到乙個模擬的假象。

結論是念誦利益眾生的佛咒心理沒有需要特定狀態才能念,需要無心無慾狀態才能念的這種矛盾是不存在的。

既然學佛要無欲無求,那專心修佛的動力是什麼?

點點畫字 誰說修佛是無欲無求,修佛真正要得到的慾望是快樂的覺悟,人生的是一場苦難的歷程,所以修佛是離苦得樂的其中一條途徑,也正是乙個明白修佛意義的動力所在。 青雲閒人 問得好,很多人對無欲無求理解錯了,佛家只是讓信士不要貪,例如賺錢,正道取錢,而不因為貪而傷害他人而取財。修行自然是有目標的,想達到某...

如果大腦關機一會,是否能夠達到佛說的無色無相一切皆空狀態?

品牌節度使 這個說起來,可以參照唯識宗八識來比擬一下,因為他是描述我們這個人體CPU最精深微妙的學說。以外面五根眼耳鼻舌身比擬為電腦電源,晚上睡覺的時候,五根全部停止運作,就像電腦電源關閉,顯然不會進入無色無空境界,只是像個死豬一樣睡著而已。以意根比喻電源,我們知道,意根是恆常運作的,哪怕你睡著了,...

如果乙個人真正的無情無慾,他會是乙個怎樣的人?

慕雲窈兮 可能是 看見名利不眼紅,明白不屬於自己的不用酸。看見美女帥哥不眼饞,明白那只是轉瞬即逝,好的相貌不代表充實快樂的內心。有特別好吃的東西,懂得給心愛的人留乙份,不貪嘴,品嚐分享的快樂。對自己所擁有的懂得知足常樂。或許大概是這樣的吧,沒有乙個人可以無情無慾。只有懂得取之有道,並且透過現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