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NBA古今內線球員資料的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10:15:17

1樓:Musasi

規則:相比遠古NBA時代,現在防守三秒和進攻三秒的存在限制著內線球員的資料。張伯倫和拉塞爾的資料和現在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而且那時候的技戰術,以及規則都不完善,進攻節奏普遍很快,球隊場均出手次數往往有8、90次甚至上百次,而現在,當年以進攻著稱老尼爾森手下的小牛和勇士,平均每場比賽出手次數也才60+。

戰術:現在的NBA大多數都以外線策動進攻球隊為主,核心都在外圍。內線球員更多的需要提到高位做擋拆。

給科比,韋德,詹姆斯,杜蘭特,安東尼們空出位置來。優質控衛越來越少,更多的像是快船的戈登,雷霆的韋斯布魯克這樣的雙能衛越來越多。在減少了給內線餵球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外線球員的出手機會。

球員身體素質:張伯倫,拉塞爾那時候的球員身體素質普遍較低,他們兩個就像怪獸級存在般無解,而且那時候球員打球身體接觸都很少,不像現在的內線這般蠻橫。現在的球員普遍身體都好,所以就算強壯如魔獸,也很難在雙人夾擊下打出太好的表現。

大致的就這樣吧。

2樓:張佳瑋

先以籃板球為例:

1959-60季張伯倫場均27籃板,哪天一高興就上30了。今天誰能達到這數字的一半,就是籃板王級水準。

但1959-60季費城勇士全隊場均有79個籃板,張伯倫佔到全隊籃板34%。須知,那年費城每場投116次籃罰36個球,節奏之快可見。同季拉塞爾場均24個籃板,那季凱爾特人場均投籃:

119;場均罰球:34;場均得125分丟116分,全隊場均80.1個籃板。

拉塞爾也就佔全隊30%。

反過來的例子:2010-11季森林狼前十戰,場均投籃90次罰球27次。節奏慢加準頭高,所以每場全隊抓49個籃板球。

勒夫場均14.6個籃板,也佔到全隊30%了。

按效率來說:2023年開始,NBA的統計完備點,可以統計籃板效率——即「他在場時間內抓的籃板/他在場時間內全場總計的籃板」。瑟蒙德這等大神,那幾年場均14、16、17、14籃板都有,但效率上說則在16-18%之間打轉。

而勒夫本季的籃板效率高到了25%。

再以得分為例。

1961-62季,張伯倫場均50.4分曠古絕今。但那年,勇士隊場均110次投籃40次罰球,得125分。張伯倫得分佔全隊40%。

1986-87季,公牛場均104分,喬丹場均37分,佔全隊得分36%。

這麼一比,是不是顯得差距不那麼大了呢?

所以,70年代是個大分水嶺,速度節奏從80年代慢慢下降,到90年代基本達到平穩。60年代的攻防節奏,比80、90年代快得多,攻防回合既多,籃板得分也就水漲船高了。

第二元素:技戰術及規則。

因為麥肯和張伯倫,NBA擴大過三秒區,內線得分不再容易。

因為巴克利,NBA設定過「背打不許超過5秒」規則,進一步削弱背身單打。

因為三分線的設立,內線作為「軸」的存在意義,開始大過作為進攻得分的意義。

進入21世紀,因為聯防的設立,球員身高速度的增長,包夾內線比以往更容易更迅速,所以低位得分手越來越奢侈。

因為2023年NO HANDCHECK的設立,突破型得分手比揹筐內線更沾光,所以內線們進攻機會更少。

大體上,技戰術和規則是朝著對傳統內線越來越不利的方面走的,這是21世紀比之90年代,內線資料大跌的第二原因。

為什麼NBA中內線球員的罰球普遍不好?

Travis L you can t coach height是NBA裡大個吃香的根本原因,首先要說投籃罰籃準不准雖然可以練習,但是大多還是要靠天生的手感的 視力啊手部肌肉發達啊位置感強的綜合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感好 大個子進入聯盟的原因是身材,小個子進入NBA的原因是技術,或者說外線球員投籃罰籃...

為什麼當下NBA球員資料比九十年代的球員下降明顯?是籃球進化客觀導致還是球員能力下降了?

李韌 時間沒有變的情況下,那資料呈現偏低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籃球畢竟是團隊運動,救世主的現象減少,正是團隊籃球最好的進步。得分點多元化,這是好事。今年擅長打團隊籃球的馬刺奪冠,就是最好的佐證。 will lian 魔術師到尤因,橫跨三十年。也就是說你舉的這些例子是三十年裡的超級球星,然後和現在乙個年...

巔峰姚明放在NBA現在跟哪個球員的實力差不多?

teddychen 巔峰期姚明 姚明最大問題就是巔峰期短。巔峰期的那幾個賽季大概有22 10的水平。乙個內線純拼力量能硬抗自稱大推土機的晚年奧尼爾,投籃命中率50 罰球命中率常年在85 的內線大殺器。放現在,有這樣乙個球員,你想防守只能靠繞前和包夾。如果犯規,就用罰球狠狠教育你。這種,大概放現在就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