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喝酒斗公升的人不會吐嗎?是不是酒喝多了就不會吐了?

時間 2021-05-07 07:10:08

1樓:鞦韆上的螞蚱

一斗酒在不同的年代,對應現代的計量單位重量不同,漢代一斗相當於兩千毫公升,唐代一斗相當於六千毫公升,現代每瓶白酒大概在四百五到五百毫公升,啤酒多一些,在六百毫公升左右,古代在沒有蒸餾技術的情況下,單純靠發酵釀造出來的酒度數並不高,大概在十幾度甚至更低,參考現在的黃酒,公尺酒,同樣在不蒸餾的情況下,公尺酒的度數和啤酒相差不了多少,若是乙個經常喝酒的人,不喝的比較急的話,以唐代計量單位來算也就是十多瓶啤酒的量,是完全可以的,當然,畢竟我也沒喝過古代的酒,也沒用過鬥來計量,但是我和朋友兩個人喝完一瓶42度的白酒,然後一人再喝六到八瓶啤酒是沒有問題的,綜合來看,古人喝斗酒大概相當於現代人白酒七八量兩的量,算是很常見,前提是不能喝的快,不然酒量能撐住,肚子也撐不住,得老跑廁所

2樓:孫大神

我覺得和年齡啊,所處的環境啊啥的都有關係,我以前喝多會吐,現在喝多少都不吐,最近一次是喝了兩斤多白酒,後來喝啤酒,等到把大家都送回去了,找了個樹坑自己扣的,如果喝多去睡覺,就自己消化了。

3樓:金愛

古代中國的酒都是公尺酒或者黃酒,那酒精度連你也能來二斤,據考證,現代蒸餾白酒到元代才出現,到清朝才有些產量。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生產力大大提公升,才有了蓬勃發展。

4樓:葉蘇Eric

沒有,古時候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一般都在10度以下,類似於現在的果酒,這種酒喝起來很爽口,而且因為度數低,腸胃吸收也是很快的,大部分都是喝完不一會兒就消化吸收的差不多了。

不過也有吐的,大都是既喝又吃,事物消化是比較慢的,當胃裡的事物太多導致胃不舒服時,它有自己的保護機制,就是會將事物吐出來。

5樓:相國

古代的酒讀數較底,相當於一般啤酒的程度,所以只要胃裝的下,問題都不大。但是你看到了近代還有喝酒斗公升的記載不。蒸餾工藝的提高讓酒類的烈度大幅上公升,一公升最少一公斤左右,具體的看密度。

52℃的來一公斤不是不能,但是能被史書記載的人,很少會這麼喝吧。

6樓:道不可名

先說結論:無論多大酒量,只要過量肯定會吐。因為這不是自己本身控制的,這是身體自身的一種保護機制。

古人喝酒的幾個推論:

古代的酒,度數不高,大部分都在10度以下,有些還比不上現在的啤酒,不像現在低的38度,高的五六十度;

古代的酒,工藝和提煉技術不高,所以一般要熱著喝,讓其中的有害物質揮發出去,也利於口感,這就是為什麼關羽溫酒斬華雄;

因為糧食是古代緊缺的生活必須品,所以用糧食釀酒本身就是比較奢侈的,只有官宦或富貴人家才可以喝真正的好酒,老百姓因為經濟窘迫,喝得不知道是兌了多少水的酒,度數更加低。就現在也一樣,有錢人喝幾千一瓶的茅台,沒錢人喝5塊一瓶的酒精勾兌飲品;

所以,百姓喝酒到醉的少,喝到吐的更少。

道不可名:最完整的中國白酒知識大全,釀造工藝、八大名酒各自的代表品種,醬香濃香清香十二大香型的代表品牌,通曉各區名酒、各省名酒,各價位名酒,一篇文章說全中國白酒(2023年3月更新)

喝酒只會吐不會醉是一種什麼的體驗?

破曉 剛吐完回來 現在是凌晨一點四十七,我吐的第二次,部分的嘔吐物甚至沾上了我的袖口 帶著一股濃烈的酒精和醃製食物的味道 作為乙個略有潔癖的人我甚至有點嫌棄自己。至於這次我喝沒喝醉還是不很清楚 只覺得喝完天旋地轉,走路不太正 按照我自己的評價,應該是喝多了,但是有一些說喝斷片了才算喝醉了。不知道公認...

(不會喝酒 不會品酒)的人應應酬喝了好的酒是不是屬於浪費

酒十二 在中國,大事小事基本上都可以在飯桌上解決,一頓酒下來多半就成了,這種為了和客戶搞好關係的喝酒應酬,常出現在職場新人小白,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拉關係套近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好酒的作用也是一種地位的體現,可以維護良好的酒桌氣氛,可以彰顯主要人物的重要,還能體現風範。在酒桌飯局面前,邏輯清晰的應...

那些靠關係進銀行的人不會被舉報嗎?

真正有關係的根本不會走這條路。拉個3億的單來,直接點招總行,我這個小部門領導給我天天1對1培訓。沒有筆試,面試就是問一下我想來幹嘛的,想去哪個部門,前三個月實習輪崗,後面想去哪兒就塞哪。主要剛985畢業疫情我自己在家呆得煩了就出來找點事情做。就算我天天10點上班,下午3點走,績效永遠是最好的,單子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