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道頓「堀」讀ku還是jue?

時間 2021-06-03 20:24:18

1樓:

正方辯友:日本漢字(非簡化字)一貫按照中國漢字讀音來讀,若道頓堀的堀讀jué,則沖繩的衝應讀zhōng,栃木的栃應讀wàn。

反方辯友:中國自己的同形字就要分開讀,自然外來的同形字也要分開讀,若道頓堀的堀讀kū,則女紅的紅應讀hóng,李敏鎬的鎬應讀gǎo。

正方辯友:還有這種好事?

2樓:

這裡是在日華人。在日本七年。雖然只去過大阪5次....也沒有在大阪常住過。

根據我去大阪這幾次的經歷之中,大阪的中國人朋友中國人司機等等接觸過的中國人,談到道頓堀的時候都說的是ku。

我在東京這邊和中國人談到大阪這個話題,講起道頓堀的時候,我可以肯定我接觸過的所有人說的都是ku。

emm很多其他回答都說的語言學的這些那些,我個人不是很了解,這個回答說下在日華人的一般體驗。

3樓:

可能稍微偏個題吧w

個人覺得吧,除了說字典的正音,其實很多時「集非成是」的情況也很多……在那邊稍微住過。

基本上我身邊的華人,都是道頓jue 道頓jue的叫。印象中沒人說道頓ku。

雖然說字典只有ku的唸法,

但為了溝通方便,還是會說道頓Jue(不然大家都聽不懂)另乙個例子,hk的「彌敦道」,

「彌」按理說應該是M- 的Mei才是所謂「正音」,但也有乙個異讀 「Nei」,所以 「彌頓」 用來對譯 Nathan。

現在新派港式粵語間有N L聲母不分。

把「N- 彌頓道」 發音成 「LEI」 頓道的,不在少數。

這時候,你要再說「彌」應該讀「Mei」,Mei-頓道———不好意思,大概對方是聽不懂的。(笑)

拉扯一大堆還是想說,語言是一直流變的,而且如果達致溝通的效果,有時反而要使用一些「非字典音」吧。

4樓:亜恵恵阿由

不論台規還是陸規,現代國語/普通話中土字旁的「堀」僅有「kū」乙個讀音,翻開一本中文字典,照著讀就是了。

要是深挖「堀」字的中日用法區別,以及「堀/窟」和「掘/倔/崛」為什麼不同音,那麼確實有很多內容可以挖,但是完全不影響「堀」在國語/普通話中只有「kū」乙個讀音的事兒。僅從國語/普通話讀音的範圍上,這事兒根本不存在什麼爭議。

不要把「掘る」直接套過來,縱然「堀」是「掘る」的結果,和語也是同源,但是在現代日語中,兩個字各司其職。「掘」只用於「挖」這個意義的動詞,即使連用形有名詞化的功能,名詞化的也是「挖」這個動作,而不是「溝」的意思。而沒有送假名的,表示「溝」的「ほり」,只寫作「堀」。

「掘り」跟「堀」不是乙個意思:

「掘る、掘り」=挖,是動作;

「堀」=溝,是東西,甭管裝不裝水。

國訓選了漢意是窟窿的「堀」字作為挖得的溝的意思(甭管是幹的壕溝也好,裝了水成為護城河的也好),也正是因為「堀/窟」是「被挖得了的東西」的意思,也可能恰巧「掘」與「堀」正好是同聲符,義符乙個「手」乙個「土」非常整齊,所以對名詞「ほり」使用了「堀」一字。

@Kushim Jiang 提出因為是國訓所以要用同訓的別字代替,這就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而且根本沒有這麼幹的。「堀」作護城河或沒有水的壕溝講,確實是國訓,但是人名地名中的國訓歷來也沒有說要換字的,況且國訓也是依照漢意擴充的,怎麼就不能直接讀了?

你要舉例的話,東芝的「芝」來自地名「芝浦(しばうら)」,這個「芝(しば)」就是國訓,所以中文應該叫「東草」?沒這麼玩兒的吧。日本的人名地名不是一直是日語寫什麼中文就讀什麼麼?

北海道那些來自阿伊努語的詞用日語近音的當字寫出來的地名,不也還是日語寫哪個字,中文就用哪個字按照中文讀音讀出來麼?就連用國字的都是擬乙個中文讀音而不是換同訓的別字,「栃木」也沒有改「橡木」啊。

另外關於「ku」和「jue」兩個音,我沒有正經學過古代漢語,以我的野路子知識猜測,「ku」和「jue」 兩個音可能是原本相近的音(比如一開始只是清濁的區別)隨著入聲脫落的方式不同和尖團合流(「掘」的g→j)等等一些原因變成現在相差比較遠的兩個音。看了下 @譚樊馬克 發的上古和中古擬音,好像我猜的意思或者說方向差不多?描述錯誤的地方可以幫我改成正確的描述。

總而言之:

道頓堀是乙個叫道頓的人挖的連線兩條舊護城河的運河,所以「堀」是護城河的意思,是「堀」不是「掘」;

「堀」和「掘」是兩個字,無論在日語還是漢語中都是有著不重疊的字意,不是異體字的關係;

日本人名地名在中文裡一貫保持原字(不包含合併簡化字,合併簡化字需要還原,如「弁」,但本例中不涉及此問題),沒有用同訓別字的做法;

現代漢語「堀」字沒有廢,字典查得到有且僅有kū乙個音,沒有理由不用;

「ku」和「jue」兩個音的確同源或者至少相關,但在現代漢語中各自該讀什麼就按照現代的讀音讀什麼。

5樓:

日語裡這字是ほり

而且日語音和漢語發音沒有絕對關聯性,既然是漢語讀法那就以漢語發音為準,就是讀ku

剛好有個例子,日本國民偶像組合乃木阪46裡有個成員叫堀未央奈,她在中國這邊的官方讀音就是ku,用中文做的自我介紹就是ku未央奈。

可見,漢語和日語雙雙達到母語者水平的人都是這樣翻譯的,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其他講究,直接讀ku就完事了

6樓:正心修身

湊個熱鬧,看見兩位大佬吵起來了

首先ほり是乙個訓讀,並非音讀

比如乙個あおい你可以寫成青い 碧い 蒼い

あつい可以寫成暑い 熱い 厚い

日文訓讀可以根據具體意義的不同來使用不同漢字進行訓讀。

研究訓讀就要看訓讀本身

ほり 怎麼來的我認為是ほる(掘る)動詞連用形,了解日語的應該知道動詞連用形語法性質相當於名詞,有部分後來就直接變成了名詞

舉個例子足す義為新增足し就是補助的意思了

ほり是ほる的動詞連用形 ほる訓掘る、雕る

ほり 訓堀、濠,我認為只是字訓的不同罷了

至於ほり訓的堀讀甚麼,我覺得是kū,單純從義訓看的(到底音jué還是音kū在人名上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比如當年看迪迦,應該會記得裡面有個叫堀井(ほりい)正美的人當年字幕組寫掘井,今天字幕組寫崛井(

7樓:Kushim Jiang

「堀」有三個音。

コツ、コチ。來自《集韻》苦骨切,推導普通話 ku。

洞穴。[あな。]

風起塵動。[風がちりを動かすさま。]

同「窟」。[窟(8-25552)に通ず。]クツ、グチ。來自《集韻》渠勿切,推導普通話 jú。

掘。同「掘」。[ほる。

掘(5-12264)に通ず。]ほり。長期掘地而存水之所。

城堡周圍的水坑。用義同「濠」。[長く地を掘って水をためた所。

城の周囲の水たまり。濠と同じ意に用ひる。]

在{城濠}義項下既然同「濠」即同「壕」,同義且同訓,與其合併到任一漢語的形音義元組中,不如考慮對應普通話讀 háo 吧。

8樓:譚樊馬克

「堀」讀 kū。

這是「窟」的異體字,[1]

[2]苦骨切,日語用來指河溝、護城河一類。在台灣也有地名留存,如「塗葛堀」,台灣方面標註的讀音是 tú gě k指出正字是「塗墼窟」,又俗作「土角窟」。[3]另有「水蛙窟」又作「水蛙堀」。

[4]也是常見的姓,如「堀未央奈」姓「堀」,「堀北真希」姓「堀北」(當然她本名「原麻里奈」)。堀未央奈本人,做自我介紹時候,用中文念的就是「窟」。[5]

讀 jué 的一定是看錯偏旁以為是「掘」了。雖然也有具物切一讀,但非常罕用,堀閱、掘閱是特定用法的連綿詞。

白鯨的答案認為「堀」派生自「掘」,在漢語內部可能也是。漢語「窟」和「掘」是同根詞,乙個是被挖掘出的產物,乙個是生成洞窟的手段。但不能據此粗暴折合讀音。

因為即便名動相因,在各語言中讀音發生分化也是很常見的事。

窟,溪母物部一等,鄭張尚芳擬音上古 klud,中古 kut。

掘,群母物部三等,鄭張尚芳擬音上古 ɡlud,中古 ɡut。

要有歷史語言學的觀點,像「早」和「夙」就是同一詞分化,但讀音已經不同了。

我的老朋友 @Kushim Jiang 說讀「壕」的觀點,於漢語內部沒有任何依據,於日語也不讀漢語的「壕」。認為同訓讀就應該在漢語內反映同音字,那麼:「恨」「憾」同義就應該同音?

「夷」「戎」同訓就應該同音?《說文》「裙」「裳」互訓、「排」「擠」互訓、「把」「握」互訓就應該同音?

9樓:白鯨

【堀】在漢語裡音窟,意思也是洞窟,其就是窟的通假字

而在日語裡意思是人工挖成的壕溝或運河(道頓堀就是江戶時代安井道頓在大阪出資興建的一條運河水道,極大繁榮了大阪城的商業,現在也是一條重要商業街區),詞根應來自挖掘的掘,所以應該音掘

去日本讀研還是去讀博?

留日任教這塊,可能性還是不小的。但是比如你德語畢業去德國好好讀,回國可以回到原來的德語系。同樣的努力下,你可能在日本沒法找到乙個社會認可度差不多的高校 你本科母校 語言類專業其實有乙個優勢,就是碩博士不要轉太誇張,都可以回到原來那個語言去。你這樣的操作會丟失掉這個優勢。當然如果你就是想在日本找個過得...

英國留學讀研還是日本

已登出 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但是你去了解日本留學就知道,日本讀修士,沒有日語基礎的,是要先去讀語言學校的,然後在語言學校的時候,去寫研究計畫書,和導師聯絡去考學校的。應該是這個流程 語言學校1年修士2年這個時間成本還是很大的。而且雖然日本留學學費有優勢,生活也與中國相似點多 但是!但是!你要去了日本...

去西班牙還是日本讀研?

燕園西語TONG 建議還是去西班牙讀研究生吧,因為你畢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要再重新學習一門語言的話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因為西班牙的研究生學制短一些,一般都為一年制,而且整體花銷還算是比較低的,一般在馬德里或者是巴塞隆拿這種熱門留學城市一年的生活費加上學費也就是15w左右就完全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