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你會不會把自己當成小孩,站在孩子位置想問題?

時間 2021-05-06 00:41:38

1樓:天天媽媽fighting

會,經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父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

2樓:

必須會啊,我就經常想我小時候是怎麼樣的,然後再決定我要怎麼樣對待我的孩子。

比如我小時候打破玻璃,自己害怕的哭了,還離家出走,我媽把我找回來還要哄我,一頓安慰說沒事啥的。

前兩天我兒子把玩具蜻蜓翅膀弄斷了,他就把蜻蜓藏身後,然後眼淚轉圈兒得對著我強顏歡笑。我當時在烙餅,問了好幾次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以為沒陪他玩兒他生氣了呢!後來才發現是因為他弄壞蜻蜓怕我訓斥他,我說「媽媽當然不會訓斥你啊,因為這個蜻蜓本來就不結實,玩具就是用來玩的,壞就壞了唄,你看媽媽可以用膠帶給你粘住」。

對待孩子,首先你要清楚孩子是什麼樣的想法,再結合孩子的性格和一貫表現,處理事情。

小王子這本書對我觸動很大,很多人長大之後,就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了。希望我們為人父母之後,還能記得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能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感受一下。

3樓:槿顏

只要記得自己曾經是孩子就可以了。

「我知道你怎麼想,但是我沒必要像你那樣去想。」

無他,我都已經經過孩子階段,受過無數的困難和挫折成長到如今,我幹嘛要倒回去降低智商用乙個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解決那個問題。

我當然會去共情,但是我也會給他講怎麼去運用大腦,去思考。

4樓:CHARLIE

這個問題以前說得多了,今天就說兩個段子。

其實是真事,所以都是極端特例,沒有任何代表性。

某大型城市。

因為親戚孩子去乙個幼兒教育訓練班,把老人氣到了,然後我被迫去幼兒園(其實是個機構)拔愴去。

事很簡單。

親戚孩子三歲,比較笨,膽小,下肢發育協調性相對慢。然後機構讓孩子做各種動作趴拱橋啊,走鐵環陣啊什麼的,有的孩子做不來有的因為害怕就不願意做。

結果年紀偏大一點的那個老師就很兇,不但熊孩子,連家長一起熊了,「你這孩子又笨又不聽話,都是家長慣的!」

感覺就現在重點學校小學班主任制霸家長群那個感覺。

老人回來哭訴,我也怒了,就去和他們校長投訴了一次。

怎麼裝逼秀我的專業就不這現眼了,總之我的態度就是:你做教育得懂教育,你教孩子得懂孩子!

小孩子做不到,害怕,偷懶那是天性和人性,你當教育者不理解人性,那你就一禽獸啊?

鼓勵引導,台階原理,最近發展區……不用我叭叭給你複習吧?你教師資格證是電線桿辦下來的?

當然我主要是生氣對方把我們家老人惹哭了,素質問題。

第二個,類似的。

我在國外參加乙個幼兒園裡的生日趴。

一言不發我就一牆紙觀察者。就看十幾個一窩小朋友吃蛋糕分玩具那個亂啊?

然後我就納悶,老師怎麼治住這場面啊?

然後那個組的「組長」和另乙個女生就過去把調皮的那個拍乎住了。

不是捧,各位可能不知道外國小孩有多匪,那個黃毛你不盯著一會能給你上吊燈去。

好,打住。多的不用說了。就這乙個紀律恢復的教學片段,仔細想想,說法很多咧。

首先,正常引起注意,宣布步驟(而不是目的)要求:坐好和收聲。

第二,合理要求,低聲而不是閉嘴,因為小朋友處於亞興奮狀態。

第三,口令訓練,不囉嗦。indoor voice都曉得。

第四,競爭和榮譽感,榜樣教育。分組方式實現。

當然可以第五,疑問語句取代命令。

所以你看,當老師或者教育者,得懂孩子,得懂方法。

上面兩個例子,都大概是讓孩子做什麼事,方式不一樣,效果有差別。

我沒有擴大總結什麼的意思,您別誤會,只是實際經歷分享給各位,也更好的幫助理解題目這句話。

教育要換位思考,要懂得從孩子心理出發。

當然,要做好換位,你也得懂一點教育。

有些家長和第乙個例子那老師一樣,覺得我都能從拱橋上走過去,你個小兔崽子憑什麼不敢走,你就是和我作對……

這種自以為是的心理,要調整。

僅供參考。

5樓:by lu

會,我時常會回憶我小時候,別人在用同樣方法或行為對待我時,我當時的反應,我不想小時候經歷過那些不被大人的理解,現在我又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我會用孩時希望大人教育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比如,我小時候,摔壞東西了,父母首先會一頓罵。

現在,孩子摔壞東西了,我雖然有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罵孩子,應該先關心孩子是否受傷,隨即和孩子一起收拾,並提醒他以後注意。克服原生家庭的影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要誤會孩子。

6樓:小展展

會的,站在他的角度你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教育孩子了解他的動機往往比結果重要,如果他想幫你端杯水不小心把被子弄濕了,那是他的肢體力量不像大人那樣能完全控制。站在孩子的角度你就不會不問原因就劈頭蓋臉一頓罵

7樓:多多

在會與不會之間矛盾。

今天中午, 老小(家中兩個孩子)大鬧一場,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老大吃了僅有兩塊糖(造型獨特,塊頭極大,出差帶回來的)中的一塊。 開始他以為是媽媽把糖偷吃了,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才知道是老大吃了——媽媽從小就教育,兩個人都是孩子,在家待遇相同(雖然相差九歲)

可他已經哭鬧了在先,大概是覺得非常沒面子吧,就不好意思立刻停下哭鬧。

作為他的媽媽,我就被觸怒了,開始了上綱上線的批評教育加諷刺:看!我兒子多棒啊!

以為媽媽吃了他的糖,就大哭大鬧,嚯!好傢伙,多疼媽媽啊!媽媽很欣慰啊!

兒子真棒!知道愛媽媽,媽媽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的東西奉獻給兒子,兒子呢!!以為媽媽吃他一塊糖就氣瘋了,兒子真孝順啊!!!

吧啦吧啦…

然後,七歲的兒子就哭了。

我獨自來到客廳,開始想,如果我是孩子,我肯定挺難過和後悔的。可是又犟著勁不想低頭承認,有個台階就好了,

好,作為媽媽,我去給他個台階,然後聊一下,推心置腹地聊一下

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是,共情很重要,在被氣瘋的時候,不會想到共情,過後把自己當成孩子還是非常有利於親子關係和孩子成長的。

不說了,兒子在看網課,喊我呢:媽媽,你看這個老師講得好玩!我!去看看!

8樓:涓涓細流

共情很重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收穫孩子的真心和合作!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控制型父母,他們不關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按著他們內心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她們最長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你好!

所以很多時候結果比較悲哀,他們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結果孩子卻不領情。

9樓:Thomas

其實還是要分情況吧,不能一直站在孩子位置想問題,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站在家長的立場。

社會上必定不是所以人都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你,要讓孩子適應各種情況,不能一直處於溫室裡,出了家庭也能很好適應。

10樓:微光阿利頻道

可以換位思考,但孩子的角度是單純的某一方面,不具備全面性!所以父母還是在引導方面多下功夫。引導,啟發,或者遊戲性溝通,覆盤場景溝通!

用現實演示結果去教育孩子!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

11樓:桐桐爸

生活上的家長,情感上的盆友,當要教育孩子的時候我會先換位思考下,我在孩子的位置我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映,完了在和孩子溝通交流。

結婚不想要小孩會不會被別人當成異類?

徐一僧 會。這是傳統文化決定的,面對異樣的目光,只能靠你自己去除錯。但這的確是個人自由,我支援你做任何選擇。不過還是要提醒你一句,是否要小孩的選擇是有時間視窗的,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就很難回頭了。想清楚就行,承擔一切後果,即便後悔也不抱怨。 硬條 先說結論 不要娃,你們會在30 40歲的某乙個節點離...

二歲半小孩這樣會不會是自閉

syman 除了第四條之外,其他的描述內容中並沒有和自閉症常見行為太直接掛鉤的。無法進行指物,有交流需求通常是把家長拉到需求內容旁邊求助,這的確是包含的乙個表現形式。但是並不能說有這樣情況的孩子就一定是自閉症。更主要的是在於 眼神交流 呼叫應名 刻板行為這三個大方面的。如果你家孩子在這三個大方面有明...

很好奇臉盲的人會不會連自己小孩都不認識?

哈哈想起一年暑假,爸媽都出差了,我跑奶奶家玩了幾天。後來回家開啟門看到客廳裡赫然坐著一位黃髮女子 我媽媽新染的髮色 我愣是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才試探性地喊了一聲 媽?我真實臉盲,單看一張臉會覺得不都是眉毛眼鏡鼻子嘴巴那樣,但很少會認錯人。我認人主要是看氣質神態舉止穿衣風格這些,老遠走來乙個人幾乎都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