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你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哪些改變?

時間 2021-05-05 23:17:52

1樓:爬上屋頂的女孩

和以往差不多。。。希望少而精,生活簡約,盡量不亂買。。。勤儉是美德。。。嗯,對,是美德,美德,徳。。。還有,寄幾動手豐衣足食~

2樓:小蘭

因為有了很好的消費習慣,我2020的消費感受是:非常隨意,喜歡就買。

從我剛開始工作開始,我就有個習慣,掙的收入不管多少我都是花一半存一半的,也就是說不管一年掙20萬還是5萬我都花一半存一半,仔細想想,從我管錢開始,每年都做到了。最近幾年由於收入上公升,花不到一半了。

在我的管錢生涯中,08年印象深刻,因為金融危機,我預判到我和老公都會失業,因為在外企,因為公司有賣的流言傳出來。

於是從3月份開始我們兩個人就乙個月只花了1700塊,對,1700多,因為兩個人花得太少,印象很深刻。那個時候除了必要生活用品,其他幾乎不花錢。能在公司食堂解決的都盡量在公司食堂解決了,包括早飯,那時候為了吃上公司早飯,還提前起床了。

果然8月份失業,我老公失業3個月,我失業半年,但是那年依然存了收入的一半。

這些年我一直是這樣的,自然,日積月累,資產慢慢多起來。

一半的生活費呢,我還會分成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我還會盡量把三分之一省下來作為機動資金。

所以年輕的時候我是很節約的,日積月累,這部分機動資金如今變得不少。

因為這部分錢是我覺得我計畫內應該花的,所以花起來一點沒有負擔,一點不心疼。

漸漸,我發現,我出去買衣服,喜歡了就會買,當然多年的習慣,不會亂買,朋友聚會了,大大方方請客,喜歡某個戒子了,看幾眼就下單了。所以,我自己感受是一點沒有克制自己慾望的感覺。當然年輕時候是長期控制。

我和我老公都覺得錢是應該為幸福感服務的,不能成為錢的奴隸。所以掙的錢應該花。但是我也深刻明白錢是人的安全感,特別對於沒有原生家庭支援的我們,所以錢我要存,也要花,需要在中間找個平衡,在舒適感和安全感中找平衡。

目前覺得自己的方式不錯的,先苦後甜,心安理得。

3樓:苦瓜燒餅

消費觀早已穩定。

但這些年來,物慾確實越來越弱,當然我的物慾一直不太強。曾經也會買所謂的奢侈品,但是發現買了後完全沒有增加任何幸福感。梳妝台一堆護膚品看了就讓我心煩:什麼時候可以用完啊,焦慮!

跟好友聊聊天,戶外公園走走,陪陪家人,自己學習個新技能,讀書,按摩,運動冥想,吃沒有吃過的,玩沒有玩過的。。更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4樓:YJ嚴頡

消費,到底消費什麼?

疫情期間我最大的消費是學習網際網路內容傳播方法,再有就是說服教育機構的朋友和我一起消費網際網路方面的課程學習,

隨後我們一起幫助企業走向網際網路轉型之路的第一段試錯調優。

乙個人,乙個企業,乙個國家在災難面前的思考與行動,決定這個人後半生的財富與自由。

還有一筆消費就是再困難,我都沒有停止贊助藝術家的創作。

在疫情期間,當你看到乙個藝術家思想的重大變化,你就明白人生真的是在一次次轉折中前進和公升維的。

不改變就等於死亡,改變也許是死的更快,也許是活得更好,請問你選擇改變不改變呢?

其實,每乙個可以獲得改變的人,都有乙個與不改變的人截然不同之處:他們有目標。他們會向著目標方向改變,且堅定不移,哪怕前期非常痛苦,有些遇見死亡之感,但他們的信念,趨勢判斷讓他們相信消費什麼是可以助力他們盡快轉向的驅動因素。

疫情是寫給我們每乙個生命的難題,誰先解題成功,誰就會快速走向新時代。

5樓:WARING

為什麼改變?

個人認為消費觀念的變化與否完全取決於你的收入水平有何種程度的改變。以及最重要的,你對你自己的消費水平有沒有深刻的了解。

如果你是那種一場疫情就能給你帶來日常生活的經濟方面壓力的那種人時,你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我的錢存的那麼少,而不是我要不要存錢。或是生意本錢,或是個人小金庫。在我眼裡,無論是什麼人,都必須有一筆應急資金。

上面這些話只針對那些不想降低自己生活水平而沒有積蓄的人。

而有特殊情況,或是面對將來的未知因素躺平,對這兩種人是無需多言的。

6樓:韓懟懟

7樓:王大仙

2023年消費觀念很多人都發生了變化,從自己角度有這些變化。

二是知道餘糧的重要性了,今年錢不好賺了,房貸車貸還要還,壓力山大,能不花的不花,能拼DD的絕不T寶,能T寶絕不狗東了。

2023年只有乙個願望,大家身體都健康,錢賺多少花多少,平安是福。

8樓:不要改變初衷

讓我明白了,資本真的可以無腦賺錢,兩個同學,乙個花50萬讀了mba,乙個拿去加槓桿買房...現在是200萬的差距了,可能以後更多,200萬並不斷增加換乙個沒用的mba。然後讓我覺得更精細的教育真的沒p用,只需要考個985本科,然後必須開始用資本生錢了,什麼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這些焦慮簡直是屁話,被資本打臉。

9樓:西瓜氣泡美式

隨意翻看了幾十條,發現乙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之前攢錢為主的,表示要活在當下,開始花錢了;

之前消費為主的,感慨有糧才不慌,開始攢錢了。

人類果然是一種同類間互相羨慕並且不能相互理解的生物……

10樓:

變了也是白變。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誰也攔不住山崩……

強烈建議給每個公民兜底,兜底糧油保證,兜底醫療保證,兜底教育保證。

11樓:程貝貝

我把花唄額度調低了,

買東西可買可不買就再等等或不買,

理解並支援先生的要買只買自己喜歡的不然寧願不要的行為。他買的東西再貴我都支援。

裝修房子讓我對房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半年租房子的時候堅持要租好地段的好小區,事實證明這筆投入很值得。

今年家裡兩個親戚查出重症,父母原先拖拉不願看病的心理多少受到影響。

總結下來,也許就是更願意把錢花在刀刃上吧。希望新的一年存更多的錢還房貸,爭取早日還清。

12樓:可樂豬

不再囤貨。疫情開始的時候,囤貨確實給我帶來了好處,在別人家缺菜少糧的時候,我家還有肉蛋奶。然而,我發現,囤貨造成了很嚴重的浪費,比如,3年前為了省事買的洗衣液和廚房清潔劑,直接用到過期,反而和初衷相背。

本人一向比較節儉,但是因為疫情,也開始了一定的消費,因為,世界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適當的享受生活,去發現生活的美好。

13樓:

不說2020了,說說近三年的預算及吃飯得變化,座標北京

2023年初個人定的生活費(不含房租)預算是生活費4500每月,吃飯呢就是沒事就出去下下館子。

2023年初預算是3500每月,吃飯呢就是沒事就外賣,餓了嗎、美團來回跳。

今年的預算是2500每月,手機上有盒馬、美團買菜、京東到家、多點,考慮最多的就是買什麼菜,做什麼菜。

整體看,我的消費觀念,是隨著我預算來變化的,我的預算是隨著工資變化的……

14樓:古神冰

原來花錢真爽,心情不好的時候買買買是真好。錢也不經花,多花錢才能多賺錢。沒有滿足核心需求1,花錢帶來的滿足只是片刻,貴了不一定就好了。

15樓:全哈哈

意識到錢是攢出來的

以前沒畢業的時候雖然生活費不多,但是遇到喜歡的東西還是會分期或者攢錢買下來。現在是買不買都行的東西都不買。

希望2023年可以攢5萬塊

16樓:五鼠尾草

以前我極其在乎外表。

後來我覺得可以犧牲外在保養去省錢,假裝有精神食糧,可以忽略外表。

再後來我發現這是陷阱,是惡性迴圈。不能因為省錢就放棄健康美麗的習慣。

17樓:

未來是一種有計畫的節制

節制是對未來的一種負責

消費觀念,其實是一種需求觀念。

活在當下固然重要

更應該明白花錢也是分為1重要且緊急(對當下和未來都會有影響,增值),2重要不緊急(對未來會看不到的影響,增值),3不重要但緊急(對當下或未來可能有些影響,消費),4不重要不緊急(對當下和未來毫無影響,消費)

25歲,人生中的又一分水嶺

可以肯定的是付出一定有回報型別

①健康值得投資

②學習值得投資

③行萬里路值得投資(旅行、開闊眼界及人脈)沒有白走的路,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

消費觀也是日積月累的

25歲之前都是稀里糊塗花費

2023年~我要變成摳門兒人哈哈哈哈

原因在於我之前透支自己太多,也是時候收手了之前花費出去的,還沒來得及享用、消化、吸收把舊賬先清了~

向下生長~

說那麼多

要明白的核心是:未來是複利的

方向沒錯~就潛心播種,靜待花開

18樓:伯光君

今年之前,我乙隻抱有一種夠用就好的消費觀念。

比如買鞋子,能穿舒服就可以了。比如吃飯,能填飽肚子還算美味就好。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畢竟這節約了不必要的消費。

但是我這個問題甚至延續了到工作和學習上去。

比如我買電腦,3年前買的750TI一直用到了今年。看起來,什麼程式都可以跑,什麼遊戲都可以玩。但實際上呢?

因為顯示卡不是很好,人會下意思地迴避一下需要高顯示卡的遊戲,或者同樣的遊戲只能開低畫質,實際花了一樣的時間和金錢,只體驗到了劣等的遊戲感受。

我想明白這一點之後,立刻買了2只1660TI的顯示卡。當時花了大概2000元乙個(現在顯示卡漲價到了3000乙個,算起來也是賺到了)。

實際上小李並不缺這幾千元,但是我以前把夠用當做了購物的標準,卻沒有考慮到更進一步的消費能夠提高的快樂。這種快樂在工作上就是更好的工作效果。

類似還有買書。

我以前買書的時候,總是考慮自己能不能讀完,是不是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關係。

但是我現在發現一本書才幾十元,我隨便喝杯咖啡就是幾十元。所以我現在只要路過商場就會逛一下書店,隨便拿幾本書。開卷有益,這幾本書我不強求自己讀完。

只要能夠讓我偶爾放下手機,讀到一點有用的知識就賺回來了。

過年回家20天的假期,我買了大概30-40本書。。我當然讀不完,但是一千元買到非凡的快樂。

19樓:花花

對於我來說,就是危機意識越來越強了,感覺存錢是立刻馬上就要做的事。我平時吃飯花的錢比較多,2021一定要精打細算,減少出門吃飯機率,排除不必要消費!

20樓:淺夢天琴

出身農村,從小被家人耳濡目染,不是必要之物絕不會購買,還記得以前高中甚至為了省錢不吃飯。現在工作後,深深體會到壓制自己慾望是不好的。只要不超出自己承受能力,適度消費還是可以的

21樓:Paul 張博

首先,從我身邊朋友看來,年輕人的健康理念,保險消費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

更多的人願意為知識付費了,以前不願意給諮詢費的客戶也願意了,畢竟能花一點錢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多花這麼多時間

最後我自己,疫情公司效益不好,我換了工作,買東西更看重價效比了

22樓:託尼斯塔寬

我生了場大病

加上綿綿無絕期的疫情

我變的對花錢不再那麼保守

買了輛五十萬的車買了個幾萬塊的錶帶著一家人出去玩了幾趟及時行樂吧

從學校到工作你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

不搖碧蓮 在大學生活裡,假期或者想兼職的時候 主要是沒錢花或者想買東西不好意思找爸媽要。在未兼職之前,買東西沒有金錢概念,只要錢夠,買什麼都行 恨不得做日光族 在第一次兼職之後,給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買東西會猶豫,貨比三家。舉個例子,同樣3塊錢,只能買1.5公升的康師傅礦泉水和另乙個牌子2.2公升水,果...

這樣的消費觀念正確嗎?

桂花花 窮養和富養出來孩子的典型代表。窮養的孩子會對金錢沒有安全感,有非常好的儲蓄習慣 而富養的孩子會對金錢有很強的安全感,認為金錢的意義在於消費,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一般不喜歡儲蓄。我給你講一下我的方式吧。1.儲蓄 一般儲蓄滿6 8個月的消費金額,以應對緊急情況,如離職。比如 月消費8000,儲蓄金...

我要怎樣適應別人的消費觀念?

挺好的 每個月問他拿一筆錢,存起來,積少成多。比如你孩子和你的開支都問他多拿一點,花剩下的,可以存下來。乙個月幾百,一年也有幾千了。幾年也幾萬了,不知不覺也有一筆錢了。你不是適應不了他大花,而是適應不了他不存錢。 JonnyR 他得學學理財吧,這樣的消費方式是有問題的,完全沒有風險意識。你得想辦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