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常跑的人來說,5公里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時間 2021-07-11 20:07:52

1樓:

瀉藥!我已經想不起來了,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那時還是在住處附近學校的足球場跑圈,400公尺一圈,5公里就是12.5圈。僅有的記憶中,那時也是很痛苦的,大都是跑個7、8圈,或者是跑10圈湊個整數。

有一次,乙個女性朋友在校內網(現在的人人網)上發布乙個動態,5公里她用了35分鐘。有點驚詫與她的「厲害」,心裡是不服氣的。於是那個週末,也去跑了乙個5公里。

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自然也不會帶手機跑步。我也沒有運動手錶,從箱子裡找出一塊石英手錶。跑完後顯示花了30分鐘,立馬回家也發了乙個動態,並@了那個女性朋友炫耀。

但大部分時候,我都不想跑5公里,因為怕辛苦。狀態好的時候跑10圈,偶爾也湊個5公里整數跑個13圈。

很多年後的某天,記得是乙個有比較冷的天氣,下著小雨,或者是霧霾,總之體育場乙個人也沒有,天空灰濛濛的。我決定在那天跑25圈,也就是10公里。結果只跑了20圈,忘了為什麼沒有堅持下去,估計是太痛苦了。

跑完天已經接近全黑了,我為自己的「壯舉」興奮不已。旁邊唯一乙個遛彎的老頭過來跟我搭訕(估計也覺得這麼糟糕的天還在跑步的人很奇怪),我藉機跟他「炫耀」了一下20圈壯舉。

此後依然是差不多每週跑一次,每次4、5公里。

雖然我沒有把那段時間的跑步算作自己的「跑齡」,但也的確為以後的跑步訓練打下了體質基礎。

幾年前,想搬到單位附近住,特意選了乙個離公園較近的小區。其實還是把跑步當成愛好的。

搬家之後沒多久,就在公園裡跑了第一次10公里。其實自己的能力早就可以跑這個距離,之前只是把跑步當做例行公事,總想快點跑完結束,稍微難受一點就打退堂鼓。

我對自己的跑步有了更多期待,每週末都去跑乙個10公理。而就在首次10公里之後乙個月,在521那天的週末,我就跑了第一次21公里!我高興壞了,在「終點」處振臂一呼,可惜旁邊乙個人也沒有,不然我又可以藉由他們的詫異炫耀自己的「壯舉」。

現在想起來,之所以有這麼快的突破,最大的變化就是,跑步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歡。當然,多年來斷斷續續的鍛鍊,也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在那以後,在每週乙個10公里基礎上,每月會跑一次21公里,那時跑完21公里的還是很痛苦的,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

後來事就順理成章了,我入了馬拉松這個坑,不過暫時還沒有去跑越野,但這應該是遲早的事。

2樓:路索

5km對於初跑者來說有點多,相當於十幾圈的標準操場了,應該說是比較困難和難以想象的

當然,5km對於經常跑的人來說也就是個日常的鍛鍊量,應該是個很基本的訓練量,一般在20-25分鐘完成

如果想要練跑步,建議從1500開始,跑幾個月,慢慢加到5000,然後你就能日常鍛鍊5km了

3樓:

別人能達到的平均水準是個對照標桿,用來判斷你當前水平所處的位置。

練長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什麼層次的起點出發並不重要。但你必須接受這個當下立足點。就算現在只能跑1km,先把這1km跑紮實了,下次跑到1.

2km,再下次爭取達到1.5km…… 其實離5km、10km並不是多麼遙遠的事。不攀比、不勉強、不心急、不偷懶,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你會終有所獲。

不顧自己實際情況地貪多求快,其實是最慢的路徑。

對於乙個二十多歲的女生來說,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凌空鶴舞 噗,哈哈哈哈哈。對不起,我實在忍不住。姑娘你都研究生了,起碼比我大三四歲,居然到現在才有這個疑惑嗎。對錯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又不犯法又沒違反普世道德,自己怎麼做自己高興就好。年輕人和長輩的觀念產生衝突幾乎是必然的事情,生活的時代不同,為生存而產生的觀念自然不同。他們那個年代,社會性...

對於乙個不愛看書的人來說,能看完一本名著是什麼樣的感受?

已登出 對於一本能有所感的名著,不論是起初便有還是漸入佳境,看完後都會有夢中又一人生的恍惚感,對於不愛看書的人,真能遇到喜歡的名著自然尤為如此。但倘若全篇看完無一處有感,那只能有一種屎終於吃完的感覺,對不愛看書的人亦尤為如此。所以看書關鍵是個人感覺,但只要有感覺就一定要思考,而不單單流於情感。惟如此...

連續跑步快乙個月,每天5公里,一斤沒掉是咋回事

哈哈 那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再堅持一會兒,量變才能達到質量變化。堅持乙個月說明你已經下定了決心了,也已經付出努力了,下個月的變化肯定會驚豔到你的,無論是從外表的身材,還是內在的氣質,都能讓你有所收穫,有所滿意。加油,跑步人。另外,減脂還是要先先減內臟的脂肪的。 james 這個比較複雜。如果是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