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看《狗十三》什麼感受?

時間 2021-06-02 08:39:40

1樓:鯨魚

二十過半。看完電影就覺得真的是挺憤怒的,那種不被人尊重,一直被家長糊弄,你的個人意志不重要,要顧全大局的那種憤怒。李玩最終吃下了狗肉就是成長了嗎?

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簡單就結束了。一旦你開始妥協了,那你就再也沒有成長的機會了,因為家長做什麼決定你都會體諒,你在他們心中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不能平等對話的存在,什麼時候他們會笑著說你終於長大了懂事了,那就是你妥協了的時候。

2樓:

很多人說電影裡看到了自己影子,我沒看到我的影子。

感謝父母給了我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的童年。我也盡力給自己女兒理解和寬容。

影片裡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在活自己的「角色」。這就是現實,不得不接受。

最後李玩吃下了那塊狗肉,我很欣慰。我知道她放下了,也成長了。

3樓:張三

以前我一直很反對動手打孩子。但看了這部電影,我莫名得出個結論,該出手時就出手!你看李玩沒被她爸打時那副吊樣,好像全世界都欠她一樣,看的我牙癢癢。挨打了以後就懂事多了。

4樓:哈雷

你是李玩,你父母曾經是李玩,你的子女也將會是李玩。

你的父母是李玩的父親,你正在成為李玩的父親,你的子女也將會成為李玩的父親。

這是我,乙個三十六歲的老男人的看法。

原因很簡單,時時刻刻鼓足力氣對抗整個世界實在是太難了,比這更難的是你還要時時刻刻對抗自己的心。

於是,你終究不得不在某些時候,甚至是大多數時候,硬起心腸,融入世界,成為乙個不折不扣的狗B。

只是,偶爾會在獨處的時候,淚流滿面。

5樓:旌表

這就是個普普通通的電影,裡面普普通通的角色,普普通通的生活過程,裡面也沒有對錯,,很多人卻喜歡過度的講解誰對誰錯,比如父親怎樣,李玩怎樣,但這並不是我看了電影覺得他想表達的,他想表達的就是普通的生活裡略帶一點壓抑,但有一些生活必經的過程,這些過程也會讓人覺得生活真的是狗13 最後生活過了還不是過了,有改變嘛,沒有

麻煩各位不要再說慘的人多了去了,這是比慘大會嘛?這只是個電影很普通,導演應該也只是希望你看了以後能有一些觀感而已,最好賺錢嘛,但生活真的是狗13

6樓:

看到李玩晚上出門到處找狗那段就不太想看了,感覺情節沉悶、劇情拖沓,或許又是一部被捧過了的中國產情懷片;

第二天抱著還是把它看完吧的心情繼續,結果好幾處劇情讓我淚流滿面,也有一些部分讓我不寒而慄;各種現實感,真實感,父親對孩子有愛,也有傷害,隔代教育的弊端等等,結局畫面更是耐人尋味。

7樓:檸檬

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大人!

我沒有大人般的老成持重,也沒有孩子那樣的天真無邪。昨天剛剛看完狗十三,他像乙個交錯的宇宙帶給我朝夕相伴觸手可及的虛擬帶我飛啊飛啊回到過去。

女生李玩是乙個很普通的女孩子,喜歡物理。在一次的家長會中,因為自己選擇的天文專業由於考試的壓力和教導主任極力的勸說下被自己父親強制改為英語專業,某一天李玩在家發現有乙隻狗狗,分外歡喜,但因為是自己父親送來的就分外排斥繼續幹自己的事情,但是因為出於對小狗的同情,李玩開始慢慢接受了它,因為喜歡物理給他取名為「愛因斯坦」,給小傢伙喝牛奶,偷偷的給它吃飯,陪它睡覺,漸漸的小傢伙變成了李玩忠實可靠的夥伴,家人。不幸的是後來有一天爺爺上街的時候,不小心把愛因斯坦給弄丟了,自己的家人沒有試圖的去尋找他,李玩發了瘋一樣的拼命上街的尋找,爺爺上街去找李玩,怕李玩著涼,李玩反說那愛因斯坦著涼怎麼辦,這時愛因斯坦在李玩心中已經必不可少了,李玩的世界是不懂委曲求全的,更像那乙個小孩敢對皇上說出你沒有穿衣服的事實,

8樓:雨知

執迷不悟

我想會有很多這樣的大人吧,看著這個電影,邊看,邊告訴孩子,你看,怎麼現在的孩子就是這麼不懂事呢?大人多不容易啊!你可別這樣啊!

還讓父母做到什麼程度呢?真是,不識好歹了!咱可別學!

怎樣的童年,怎樣的父母,怎樣的選擇?

小時候誰不曾有過對父母「別人家的父母」的渴望,誰不曾深深厭惡過自己的父母?可為什麼,長大了,自己還是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甚至是有過之無不及呢?堅守和選擇就那麼難嗎?

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平視就那麼難嗎?如果說為人父母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想除了獲得新生命的喜悅,與我而言,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並不斷審視自己。

人無完人,可孩子帶給父母的考驗不單是像鏡子一樣照出自己的無知和殘忍,更是一點點的去接受,接受生命可以呈現出的各種各樣的可能。

謊言就是謊言,以愛為名的謊言並不高尚。假的愛因斯坦永遠不可能替代真的愛因斯坦帶給孩子的快樂。愛因斯坦從一開始就不是慰藉,他是孩子對真心愛的渴求,推開門真心地熱情,看到你真心地歡喜。

愛,真的很簡單。

父母之愛,不是要求,不是以為的給予,不是一味地規劃,僅僅是,去吧,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作為父母,困境時陪伴;順境時放手!僅此而已。

孩子不是附屬,人生不能重來。少些遺憾,多些溫暖,珍視先從尊重開始。

9樓:鄧小魚

不喜歡這小孩。十三歲一點朝氣都沒有,活像全世界都欠了她一樣。前面為了找狗推爺爺喝酒那一段看得我都想揍她。

我小學時候不願洗碗,我媽說,媽媽下班回來很累了,還要做飯洗衣,你幫我分擔一些。從那以後我就沒抱怨過洗碗的事。同理心三歲小孩都能有,別說這十三歲能拿物理獎的。

就是寵得太厲害了,長這麼大遇到事情第一反應還是自己。大人肯定是有問題,習慣哄著寵著糊弄孩子,連基本的做人道理也不教。這都是小時候沒教好的,到青春期就不聽教了。

10樓:Aunt fairy

同樣也是1字開頭的最後的年齡吧。

說實話,沒看電影前我覺得我一定會哭的稀里嘩啦。但是挺意外的,我真的沒有哭。是因為我有乙個幸福的童年嗎,好像也不是。

本來我以為我會抱著一種批判父母長輩的角度來哭一哭自己,我以為我一定會和那個倔強的李玩站在同一戰線。但當我看見她為了找愛因斯坦在黑夜裡四處尋找,把爺爺推在地上的時候,我真的想指著李玩的鼻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這一刻我就有些迷茫了。

我覺得吧我現在正處於大人和小孩交接的乙個環節。幾年前的長大了,懂事了的詞。我們都逐一實現了,變成了李玩的堂姐。

很多時候我會因為被大人誇長大了懂事了而沾沾自喜。真的太沉重了。

我仔想了想,似乎真的沒有辦法阻止讓李玩不變成像她堂姐父親一樣的大人。這個過程應該叫做成長嗎?還是妥協無奈被逼迫。我想不出來。

所以最後的最後,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擁有了乙個自己的孩子,我會正確的告訴他是非的道理。而不是拿著竿子亂打人的時候誇他有勁。從椅子是摔倒怪椅子怪別人。讓他盡量可能按著自己的方向成長。

但當我說完這些,誰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

11樓:jxr

有人說《狗十三》是真正的中國產青春劇,有人說它無聊透頂,也有人說他反映了無數家庭的現實。而在我看來它描述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人生路上的必經之路,從尖銳變得圓潤,我們不再去反抗父母的權威,又在自己的內心渴望著自由。我們學會了人前一面人後一面,我們學會了不再向外人輕易表達自己的內心,我們不斷地對生活做出了妥協,不斷地使自己融入到生活當中,我們逐漸放下了自我,不斷的麻痺自己,在外界的是非論中迷失自我。

到最後,我們不再單純,不再尖銳,不再將自我看的那麼重,同時,也在不斷地對我們的後代做著我們和父輩一樣的事。

感覺其實自己的家庭和這部影片中的背景是何其的相似,我也是這樣走了過來,從最初的口無遮攔,但之後的封閉自己,再到最後習慣到麻木,直到現在甚至因此為傲,覺得自己變得成熟了,變得理性了。可這所謂的成熟,理性是拿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童真,我們的無憂無慮換來的。其實,我不知道這到底應該算是可喜,還是可悲,但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天,被父母,被家庭,被社會打磨掉了自己的稜角,變得成熟,變得懂事,變得長大,直到有一天我們已經麻木於此,直到有一天我們已經忘掉了那些童言無忌,忘掉了那些率真,再回過頭來注視著自己的青春時,我們會有一絲的遺憾,會有一絲的不捨,甚至會有一絲的羨慕,可是那又如何,我們已經適應了我們的環境,我們再也不可能回不去了。

那就讓這些成為我們永遠難忘的記憶,永遠地停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以供緬懷。

12樓:

剛成年一年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毫無共鳴。

但是並不大表我的童年很幸福,李玩所處的環境和我有一點像,不過我沒有愛我的爺爺奶奶,其實在潛移默化中就已經預設了自己是要忍的,忍受委屈,顧全道德。

所以當我看到李玩推了爺爺,讓奶奶半夜出去找她,提著酒瓶子在父親面前,我是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的。

還是那句話吧,人成長就是被馴養的過程,可能我就是被馴養的磨完了稜角的那一類人。

13樓:

我媽覺得李玩長大了,講的是乙個小女孩頑強的讓自己變得更好了的正能量的好故事。

她並不覺得李玩是可悲的,她也並不覺得父母有任何錯。

她覺得戲後戲中的李玩會變得更敬重、理解自己的父親。

她覺得這是正常的,正常的、人生該有的軌道。

李玩對於丟失愛因斯坦從撕心裂肺但麻木接受,在我媽媽看來是她懂事了,長大了。

我媽媽這個大人,對這部戲的看法和戲中大人對李玩的看法幾乎一樣。

14樓:惶惶然

清朝畫家盛大士所說的:「凡人多熟一分事故,即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即少一分高雅。」這一句話,是我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最大感受的寫照。

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逐漸了解人情世故,逐漸隱藏自己,逐漸活成大家想看到的樣子。

這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要走的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失去,像是在和命做乙個交換,我們的籌碼是我們的青春和年少,我們的懵懂和無知,最終我們用籌碼換來了堅強與隱忍,經驗和財富。

看似贏了卻又像輸了,看似輸了,卻又像贏了。是輸是贏,不得而知。

15樓:77姐

我是大人了,我三十了,孩子兩歲。看完狗十三我一直在想大人一直用大人思維和小孩溝通,強迫著小孩接受理解,心疼。我們這代剛好就是遇到了電影裡面那樣的父母,我們這代叛逆時期真的心很痛。

但是現在成熟了,不記得過去的痛了,心疼那個時期的孩子。成長一定是痛的,又期望成長可以是快樂的。我會努力不成為那樣的父母,謊言不應該用來當工具。

16樓:宇宙邊緣的大土豆

有些個人或家庭,根本沒有承擔「走錯路」的能力。思聰的父親能夠豪言壯語,「給五個億讓他吃吃虧」。而中國大多數的家庭,五百萬,五十萬都沒有。

代溝足以形容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對這個世界認知上的差距嗎?如何教會子女認識這個殘酷的世界?李玩的父親有車,一輛四十萬的PRADO?

(抱歉,我不認識車)李玩不開心了可以去KTV喝酒。

李玩會不會從小就認為這些東西就是她生而應得的?

會不會覺得父親去參加那些無聊的酒局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也許,只有成年人才知道活著的艱難。

我有乙個長輩,他現在在憂愁他的子女,憂愁子女上大學選專業的問題。

長輩想的是哪個未來能賺錢,能養活自己。

子女想的是哪個未來對社會有貢獻,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

車與房,夢想與未來,他們沒有深刻的認知。

也許這些都是這個社會準備好的吧。也許出了校門,一切就唾手可得吧。

見過太多的校園情侶,在高高的象牙塔裡海誓山盟。

卻一步步敗給了柴公尺油鹽。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你的理想他們都曾有過,他們不想你也受傷。

因為他們瘦弱的肩膀,無法在你跌倒的時候幫你爬起來。

就像《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母親對沈光耀所說的,「我不希望你去追求什麼光宗耀祖,這些祖宗已經追求到了。我只希望你能細細想清楚你的一生要如何去度過;我希望你能找到乙個一生摯愛的人,能嚐到兒孫之樂。這些都是為你,不是為我。

形象的描述了分配問題。

成年前,面對家庭,個人是按需分配的。

成年後,面對社會,個人是按勞分配的。

在步入了社會後。

你需不需要,願不願意,沒人去聽也沒人去管。

至於李玩的弟弟~~~~

我也不止一次的強調過,獨生子女這一代人很孤獨,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他們也很熱忱,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唯一的。

即使走上社會,獨生子女這一代人更加可能走向兩個極端並在兩個極端間糾纏。

乙個是只有自我沒有他人。

乙個是對人掏心掏肺。

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沒有競爭對手,所有的資源都是他的。

《狗十三》的電影名有什麼寓意?

ideology 無論是英文名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還是狗13,都是乙個意思。狗 名字叫愛因斯坦 和李玩 喜歡物理的十三歲女孩 而他們確實在那個家庭裡面受到了同等的待遇。 打打打不死的小強 女孩的十三歲,活得像狗一樣。李玩在爸爸毆打第二條狗的時候,意識到自己跟它命運的相似,也從那時開始,接受第二條狗是...

被狗氣哭什麼感受?

王睡睡一直在睡 我哥帶回來的乙隻狗,拉布拉多和不知道什麼狗的混混,腿短至今沒長高過,就小土狗那種身高 之前一直是我在帶,教他上下樓梯啊什麼的 然鵝因為腿短,不但特別費勁還摔跤。我沒良心的笑了 有一天晚上,在我們的小區 晚上基本沒什麼人,而且這狗賊倔,大小便非要在我家廁所門口的墊子上 於是我就鬆開繩子...

請問大家對電影《狗十三》有什麼看法呢?

彩銀彩銀大彩銀 我認為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在男尊女卑傳統觀念嚴重的家庭裡,13歲的李玩對於生活的抗爭,以及抗爭無果後的妥協。有的人說李玩對愛因斯坦的走丟反應過於強烈了,但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她反抗的難道只是愛因斯坦不受重視的命運嗎?不,她也在反抗著自己的命運。只是,迫於生活,迫於成長,她最終選擇了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