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電視劇集裡用蓋碗上茶的場景,客人人手乙個蓋碗,這樣上茶科學嗎?

時間 2021-06-02 04:53:33

1樓:筱悠

通俗一點說,此一時彼一時,古時候人的習慣與現代不同、茶的品質不同、社會狀態也不同。

1、社會狀態

古時候茶是有社會階層的,普通老百姓比較難用上蓋碗,所以電視裡我們看到的大多都是達官貴人家庭,而老百姓喝的茶品質往往較差,要麼喝個「大碗茶」,要麼就是陶壺煮來喝,主要作用是解暑、解渴。

2、喝茶習慣

投茶量小一些,類似現在我們的杯泡,而且好一些的茶基本不是太怕杯泡,更何況大部分蓋碗都比較淺,這種「淺瓷甌」很容易把水放涼,也就更不會造成把茶「悶壞」的情況了。

沖泡次數少,不像現在我們一泡茶要喝七八泡,古時候大多三四泡也就換茶了,不換茶那叫「欺客」,真讓他們像現在我們這樣七八克一起喝,也許就「悶倒」在現場了。

3、茶的品質

這麼說吧,因為那時候大家更多用蓋碗來喝茶,所以好茶的標準也更多是以這種「近乎杯泡」的形式來制定,而現如今更多是按照茶水分離的形式評價,即便是審評時也是近乎古代悶泡的形式再茶水分離開評鑑。所以茶的標準是不一樣的,甚至工藝也略有區別。

在工業不發達的年代,蓋碗可是個稀罕物,一般家庭用不上,最多有個「碗」一樣的物件,後來逐漸有人加上了「蓋」,再往後到清代又有了「託」,寓意著「天地人合一」,是為「三才蓋碗」。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筱悠:2020高價效比口糧茶大賞「茶友會良心推薦」

2樓:弘銥

沒那麼的廢話,直入主題。蓋碗本身就是單人單次的飲茶工具,你問的那個忌諱有可能是現代人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產物。個人感受你要是家裡好茶你有很多,來10個人你一人一碗都是對的。

你要是沒那麼多好茶,客人不會喝茶或者不會喝蓋碗茶的話你還是老老實實的你給當沏茶器用吧,茶是根本好茶費不起

3樓:天府龍芽

蓋碗既是品飲器具,也是沖泡器具。蓋碗原本是「個人」、「單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沖泡」與「飲用」功能合二為一,也就是將茶葉放入碗中,沖水後端給客人飲用。當然也可以將茶泡好後,只倒入茶湯,這時的「蓋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用蓋碗泡茶,比較實用,可以看湯色,辨濃度,觀葉底,簡單、明了、真實。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因為這樣喝茶顯得我們對茶的講究,也可以讓我們品味到喝茶的興致與典雅。

在早些時候,蓋碗是只作為品飲器具的,這也是最草根最大眾的飲用方式。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蓋碗作為功夫茶具的功能才慢慢演變出來。所以,在最老派的蓋碗用法裡,蓋碗就是要端著喝的。

4樓:陳小壺

在古代喝茶那像現在這麼方便,那時廣東人想喝個明前的西湖龍井,真喝到了也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了,我想注意什麼怕悶之類的,除了三兩好友,知己之類的,還能這樣喝,其他人或許也只是走走形式罷了,何必在意,只要不顛倒史實,也無傷什麼大雅。

5樓:雷雨

科學啊,現在西北地區還有四川還有大蓋碗。寧夏的八寶茶,甘肅的三泡臺,北京也叫八寶茶,就是真麼喝的。小時候也真麼喝,反而現在到處就行喝功夫茶的小蓋碗我才是工作以後才知道的。

現在家裡兩種蓋碗都有。喝一般茶葉就用小蓋碗。有的時候會,比如現在秋冬交接的時候我會泡紅棗葡萄乾,山楂幹,熟芝麻喝。

冬天可以泡自己放乾的橘子皮。夏天用來喝胖大海羅漢果還有檸檬片。都是用從小用的大蓋碗就是清朝劇中用的那種,大約250ml以上的方底蓋碗。

常常看到關於Switch的質量問題,是水軍攻擊還是本身質量確實不行?

我本來就是萬年臭手,所以也不怪switch。上回買手機換了三次才正常。現在可慘了,switch 沒聲音!換了不同遊戲也沒聲音。沒插耳機也沒連電腦電視。這次,我會等到第幾次才沒事呢? 已登出 買來乙個多月了,兩周前右喇叭爆音,剛才右喇叭徹底癱瘓,人在日本,剛才看了看售後維修至少需要兩周,不太想送售後,...

為什麼人們常常看到少數人的行為,就認為他們所屬群體都會這樣做?

吳京潤 人天生缺乏概率思維和統計思維,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普遍現象或者乾脆把自己臆想的當作事實。為什麼人們總是被少數人代表,又為什麼人們總是看到少數就認為是普遍?因為這是最省腦力的思考方式。大腦只佔人體重不到2 卻消耗了25 的能量,在艱難的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時刻受到大型食肉動物和年景不好就要餓肚子...

這豆瓣上常常看到崇洋媚外,逢中必反的言論,這和豆瓣的使用者定位群體有關嗎?

dreamour 崇洋媚外,逢中必反這個結論就是錯的,就是乙個不符合事實的虛構事件。出這個題目的人把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學得很好,題目首先就把你帶進溝裡,只要你認同題目,無論你怎麼辯論,你就輸了 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 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這種廢話,晃眼一看,沒錯,其實大錯特錯!為什麼,因為文藝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