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人的很多行為都是飛蛾撲火,怎麼辦?

時間 2021-06-19 10:39:35

1樓:老布

世界上大多數人追求的這些東西,比如權力,財富,愛情,娛樂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各有對錯,咱們簡單把這些都叫做慾望吧,人內心的慾望驅使行動,這個東西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極致的慾望催生極致的行動,比如拿破崙,比如希特拉;普通人的普通慾望維持這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和發展。

作為大多數普通人,他們心裡的慾望是是某種驅動力,讓朝九晚五的日子得以延續。沒了這些慾望,也就失去的方向。人的一生某種意義上講無論你是不是有慾望,都是乙個飛蛾撲火的過程,每個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當你老去,回頭去看自己的一生的時候,這些追求慾望的的過程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存在的意義,歸結起來更多的都與傳承和延續有關,無論是財富,基因,認知等等。

再說道家,比如莊子,追求出世的快樂,權力啊,財富啊,對他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無拘無束,並能領略天地的變化再去效仿;給世人留下了《莊子》這樣的文字,跳脫當時的社會,遨遊於各種奇幻的世界。

人窮極一生,無論是財富,文字,思想,或者其他什麼,其實不同的人不過是試圖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照亮自己的時候,也能有限度的照亮這個世界,然後如烟花般轉瞬即逝,不過總會有人記得,那些曾經的光亮,就像飛蛾投進燭火的瞬間。好吧,你的慾望是啥?當不再是權力,財富,娛樂或者愛情了,試著問問自己,想用什麼樣的方式照亮這個世界呢?

2樓:橘後皇

人生在世,無處不是火海,看似「飛蛾撲火」,是向火弱處飛去,抑或向無火處逃生。

人在生活裡沒得選,世界是真是假,人生的有無意義,只是人生追尋的空無。苦痛的劇烈於生命的自我是真實的,人要麼沿著苦痛之路走,希望苦痛之路有那麼乙個盡頭,要麼沉淪於苦痛之海,用甘忍和臆想來堆埋自己的痛覺。

人從現實裡感受一切,又基於現實推測一切,最終目的的落定還是要回歸到現實。人來自世界,世界的意義就是人的意義,但人的自我的意義不是世界的意義,人要選擇做人而非世界的造物,就要有為人設立的道途。

做人是要有選擇的,一次次抉擇後串連起完整的人生,每一次的決定都關乎著自我的價值與意義的估量。相比飛蛾「自生自滅」的悲觀,飛蛾的「撲火」是樂觀,不相信自我的未來存在唯一宿命,不對未到終幕的推測性結局抱有百分百的肯定。

無論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人只能站在現實這條道路上向著一端或另一端走去。人喜歡奇蹟,也想創造奇蹟,更重要的是實現奇蹟的命運是逃離苦痛的世界,無有掙扎的人生是墮落向火獄,人的哪種選擇的末途都是以悲劇作為人的一生命運的底色,只是「飛蛾撲火」留了一線生機,只要飛蛾變得強大,火幕便猶如曳影。

3樓:簡e

朋友,你說的很對,2000多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就如此思考問題了。

請你去研讀,體悟《道德經》《南華經》及佛經,定有收穫。

願你心開,開心,有所作為!

4樓:不惑君子

佛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對智慧型高明的人,「因」一啟動就知道結果了,因裡頭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結果出來了才知道。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緣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

縱有惡果,都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後果難逃,故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

5樓:小姝漫遊世界

當你作為飛蛾,去撲火的時候,火就是你的慾望,火勢越來越洶湧,你的慾望也不斷變大,你的執念牽動著你,不停地以身犯險。

但,作為飛蛾的你,真的想撲火嗎?

你是否曾有一刻,去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

是被是這個世界定義的責任、名譽、頭銜、金錢,還是退回到最本真的自己,奔向本我的愛與渴望?

撲火總是失敗的,

不是沒撲到,就是自己犧牲了。

因為你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他人定義下、或是自己較勁中的【滿足慾望】

不跟自己妥協,不聽從內心的聲音,最終表面即使成功,但你在內心深處仍會感到寂寞與悲涼。

6樓:凱潛濾油機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知道結局的旅行,既然已知道結局了,難道就不前行了?正是知道前路我們也要享受,享受當下。你的前半生已過,你的後半生正在開始。覺得開心值得就好!

7樓:墨子叢陽

權力、金錢、愛情、娛樂,這確實是大多數人整個生命都在追求的東西。這些人的一生都在被自己過剩的私慾所主導,即過剩的求生欲和繁殖欲。

何為過剩的求生欲和繁殖欲?就是過剩的飲食男女之慾望。一日三餐花費50元即可以滿足我們的食慾(食慾屬於求生欲),達到飽腹,如果每天都花費幾百元來滿足食慾,那就是過剩的私慾,因為大可不必。

「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就像你說的,超出生命的基本需求,即「人欲」;生命的基本需求,即「天理」。

如果一輩子只執著於這兩種私慾的話,會患得患失、浮躁、恐懼,這樣沒辦法保持快樂,因為私慾很容易被滿足,例如餓了,吃一頓飯就飽了,吃飽飯再給你吃山珍海味你也吃不下去了。功利層面也一樣,想賺錢這件事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基本都是求生欲在支撐,假如你給自己定乙個賺100萬的目標,那等賺夠了100萬,你之後做什麼呢?享樂嗎?

享樂也無法時刻享樂,香車美女山珍海味都是短暫性的快樂,這就是求生欲和性慾無法讓你持續保持快樂。所以叔本華說,人的慾望一旦滿足了就會無聊,不滿足就會陷入痛苦。

求生欲和繁殖欲是人類的基礎慾望,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去承認自己的私慾,但卻不為私慾所主導,不可斷滅自己的私慾,而是應當正確地疏導。

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人類除了求生欲和繁殖欲這兩種私慾之外,還有兩種通欲,即求知慾和美欲。

求知慾。求知慾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好奇心,這種慾望就超脫於物質而存在了。看了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影,認識了不同的人,學到了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而感到欣喜若狂,這就是求知慾帶來的快感,也就是孔子說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求知慾可以持續被滿足而不懈怠,懂得越多,你好奇的東西就越多,就會持續求知,持續滿足。

美欲。美欲是最高端的一種慾望,其實就是追求極致體驗。一項運動做到極致,把工作做到極致,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美。所有形而下的根本追求,都是一種美。

把過剩的私慾導向求知慾和美欲的過程,是我們應該去做的,這個過程叫做「格物」。

格,甲骨文的圖形是一根分叉的樹枝。引申為分類、聚類。格物,就是把概念分類、聚類。格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形式邏輯。

格物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功,到了這個年代卻已經幾近失傳。我們中國的格物分兩種,一種是格外物,一種是格自己的內心。格外物就是把概念不停的分類聚類,形成理,再形成知識的過程。

王陽明認為心外無物,所以這個「物」,指的就是我們的內心。

那麼如何在生活中格自己的內心呢?

例如:想吃大餐。情緒是渴望、急切。

隱藏在情緒背後的慾望大部分是求生欲。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考,這頓大餐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滿足食慾,那在家裡自己簡單做乙份飯不也可以吃飽嗎?

出門吃大餐要浪費掉一些錢,也要浪費掉一些時間,換取的也不過是飽腹。錢可以留著儲蓄,時間可以拿來學習求知。這裡涉及到了儉和節約,這樣就進入了美和求知的範疇。

例如:被領導批評,很煩躁。情緒是煩躁、沮喪。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擔心被開除嗎?還是因為擔心在公司裡被別人看不起?

前者屬於求生欲,後者屬於繁殖欲,這兩種慾望帶給我們的對未知的恐懼。既然如此,我們的關注點是不是有問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自身,例如在工作上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

有沒有專注每乙個細節?有沒有去追求極致?思考到了這裡,我們是不是就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了?

所謂格心,就是把過剩的私慾導向求知慾和美欲,這兩種慾望屬於通欲,通欲可以持續創造價值,持續讓你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這個過程叫作「誠意正心」,是我們開啟認知的第一步。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物格而後知至。

認識了自己,我們才有能力認識他人。這就是《道德經》裡說的:「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墨子連山

8樓:學生一枚

推薦一部動畫片《rick and morty》

從簡介中體會到了一種虛無主義,偏向於對往常以主觀感受維持的世界進行解構的過程

放心吧,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個世界本就只有人們主觀賦予的意義,慾望等等是天然引導我們行動的工具,而最多也只是這一步了。

立足當下即可,不要忘記身邊切實美好的事物

9樓:如果可以

沒有慾望,那就是死物了。

不會痛,不會笑,不會因失去悲傷,不會因獲得而欣喜。

甚至它會傾向於成為石頭。

雖然我沒見過。(要是你說有,那估計是誤會了什麼)

對室友的很多行為不滿怎麼解決?

知乎使用者 乙個方式,你害怕室友關係破裂或者有隔閡的話,那就憋著千萬別說可以跟不錯的朋友訴說當然這裡不錯的朋友不是大學裡交的可以是發小初高中的閨蜜 另乙個方式,找乙個合適的時間,那天只有你們兩個,買些吃的喝的,坐下聊聊天,說一說未來,然後扯到現在,告訴她你不喜歡的點,她自然而然就會明白。我試過第二種...

領養的一歲半薩摩耶感覺有很多行為問題,應該怎麼教?

陸淺言 看了下題主的描述,看得出來題主是做了一些功課的。我總結了下,這只狗在家行為良好,只是外出會有各種行為問題。這些行為問題,主要原因就一點能夠歸納 過於激動。成因我估計是幼年時候放養,沒有好的行為引導,加上成年後跑到題主家裡,又進入非放養的環境,一旦放出去,就收不住了。至於隨行,你要明白,沒有教...

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都是為了掩蓋骨子的自卑,你們怎麼看?

洪智銘 成長的過程就是把原生自我變成社交自我的轉變。原生自我中涵蓋了太多不可抗因素,原生家庭 原生父母 以及深埋在骨子裡的自負和自卑。這裡的自卑和自負不是什麼貶義,都是最初的我們對這個世界原始的印象。社交自我就複雜得多了,它是基於社會統一價值觀模板下的自我調零,或者換句話說,更像是一種矯正天平,將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