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產生感情,大多交往只是興趣怎麼辦?

時間 2021-06-07 22:53:39

1樓:小狼小狼幾點了

我想很少有人能對這類問題感同身受,這個問題所帶來空虛、糾結、強烈的內心衝突也難以言說。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知到,情感方面似乎存在著一種「空洞」。這種「空洞」的存在,讓你與別人相比,更容易處於一種「游離」的觀察者狀態。

打個比方,

就像殯葬時有人哭的死去活來,而你的感受卻像是飄在半空靜靜看著一切。沒有情緒的波動,你理解他們為什麼在悲痛,可是你沒有這種反應。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太「正常」 ?

這一點上,放心就好。並不是人人都要有類似的反應,就像並不是人人都一定能從家庭中享受到親情。

我的觀點是:只要這種狀態,不會對別人造成侵害,就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你覺得這種狀態很舒服,那就不用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這點上。

想要填補這樣的精神空洞,也是可以的。情感的空洞自然還是用情感來填補。

還有一種是「虛擬情感」,對某些方面的幻想、追求,也可以作為一種情感來塑造人格。

思路就是,以核心為依託,讓新生情感不斷包裹上去,去把空洞漸漸補全。然後這種思維模式也會逐漸發散到你的其他行為之中,考慮問題的時候使用「情感面」也會更輕鬆。你甚至會覺得周圍人變得比以前親切。

怎麼去強化情感?除了責任,寫日記、記錄情感回憶也是極好的鞏固方式。

因為有空洞的存在,你必須防止自己本就不多的情感在無意中消散或者被空洞吞噬。

我也在嘗試著尋找不依託外在核心的辦法,但是如果把自己作為核心,效果並不好。因為對著自己創造出來的情感始終是虛擬的,沒有客觀實體部分作為依託,會更傾向於主觀妄想而不是健全人格。

當然,實體情感也有弱點,一旦情感依託的核心出現問題,那麼空洞會重新佔據主導優勢,之前構建的情感面將受到毀滅性的創傷。

是不是一定要去填補這種空洞才算解決問題?

我覺得也不是。這僅僅是思路之一。

就像死亡較之於出生、失去較之於獲得,他們有著都同等重要的意義。

我覺得,就像人們生來就有著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選擇軌跡一樣;情感也是有著不同的存在方式、發展模式。

重要的事情還是,認識自己。

如何對 最枯燥的事物 產生 最濃厚的興趣 ?

真的有些考試,你不得不考出來,也知道它帶不來實際工作的知識和經驗,預計生命存續期間,國內這門考試依舊會很重要。聽課,複習,做題,背誦,重複複習,多麼枯燥,就像帶剛出生的孩子一樣,啊,總是哭鬧,總是會忘記知識點。可是一定要堅持過來,就會好起來。我的經驗就是開腦洞,發揮想象力吧,盡情發揮,越遠越好,還好...

有哪些理論或事物對你產生過思想上的毒害?

秧小穗 1 維持現狀,拒絕改變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 缺乏行動的人都有乙個壞習慣 喜歡維持現狀,拒絕改變。很多人喜歡停留在舒適區,不願做出任何改變,哪怕他知道這個改變在將來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雖然這樣能夠就讓我們感到安逸和舒服,但是也會大大削弱我們面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抵禦能力。本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怎麼說服自己對不可能的人或事物死心?

怎麼說呢 人和人剛認識的時候真的是熱情又虛偽,我們剛見面聊的很開心,隨著見面次數越來越多,他對我好像漸漸也沒有什麼興趣了。我本以為我經歷過第一段陰暗的感情後 對於以後的感情都可以坦然一點了該說能放下就能放下我還是高估我自己我可能真的做不到那種程度我感覺我還是進步了的 hhh畢竟能做到不和他聊天他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