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總是會暗暗貶低別人甚至一切事物來獲得心理安慰,請問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6-05 14:51:26

1樓:

當我們在幼年時習得某個心理或行為習慣後,我們就容易不斷重複這個習慣,並將它不適當的應用於之後已經改變了的新環境。

獲得優越感是每個人都有的、基於本能衍化出的心理需求。人類的本能是維護「我」的存在也就是「自我意識」的穩定,因此安全感就成了人類的必需。而「比別人優越」是極佳的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你在小時候就習得了這個當時有效的獲得安全感的方式,不管這種方式有多少來自人類本能或是長輩誘導,當你從「我很棒」這件事中獲得安全感這種快感的某種變種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會開始不自覺的尋找讓你覺得自己很棒的理由了。

對學生來說,學習成績是極有力的證明「我很棒」的理由,而你在小學、初中時不錯的成績也能夠支援你的優越感。這導致了兩個結果:一、你過度的關注著學習成績,這或許會讓以後的你視野變窄,以致失去了對其他事物的觀察分析,也失去了客觀的全面評價自己;二、當你的學習成績無法支援你的優越感時,心理開始失衡。

當想象和事實違背時,最佳做法時調整原有的心理預設——「我成績很好,所以我很優越」。通過尋找成績差的原因改變這種情況或改變原有的自我評價如「其實我不是最優越的,別人也同樣優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

但改變思維習慣、自我判斷是很困難的,因為正是這些東西組成了「我」,處於人類本能對自我穩定的天然追求,人們在改變自我組成成分時會遭遇自我崩解式的心理痛苦因此相當一部分人會在認知和客觀事實違背時選擇扭曲客觀事實而儲存原有自我的穩定。

比如你就選擇了後者,通過攻擊別人在非學習成績上的不足(可能只是你的想象)來建立新的平衡。

這種方式讓你越來越偏離了客觀,越來越依賴於扭曲事實來獲得心理安全。最大的危害阻止了你的自我審視,讓你無法越來越無法看到事實。但扭曲永遠是扭曲,只要乙個人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喪失,他總是會通過各種事實意識到(即使是在潛意識中)一些和原認知違背的地方,這就可能激起潛意識層面的焦慮。

由於你並沒有在危害還很微弱時通過抵禦較小的壓力來習得客觀審視的能力,重壓下的自我審視變得更加困難,更促使你使用原有的錯誤方式即進一步扭曲客觀來保持平衡。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可能會因此導致惡性迴圈。

擺脫這種迴圈的方式很簡單,當你面臨焦慮時,比如當」時間很緊了,我還有很多內容沒掌握,要通不過考試了,該怎麼辦呢,我真沒用「類似的想法出現時。堅持用理性的思維來回答自己腦海中其實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用尋找各種理由來安慰自己其實很厲害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不要沉迷於思維的這種扭曲現實來獲得快感的把戲,多多自我觀察,多多保持自我覺知,一旦這種把戲開始,就堅決的用理性、客觀但可能一開始不那麼舒服甚至痛苦的思維來審視、回答問題。

進行這種鍛鍊越久,虛幻的快感就越無法支配你。你也能夠越快的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做事之前總是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會委屈自己,也很開的起玩笑,除非很過分,有和我一樣的人嗎?

薯片熬湯下肚 考慮別人是因為自己不需要別人過多幫助自己就可以完成一件事,甚至也可以幫對方一起解決,委屈自己其實就是想對方也有和自己一樣,希望得到回饋,開得起玩笑其實就是對方不是很重要人,很重要人開玩笑根本不會在意。總結,就是心思細膩的同時又是一位內心很強大的人。 不雞道 我也是。我可能太在意別人的看...

時間會沖淡一切 但埋藏於心裡的人如何沖淡?

澄澈的眼 有乙份珍貴叫回憶,有一種懵懂叫青春 初中 高中的時候,老師為什麼不讓談戀愛,因為人隨著年齡 學歷 閱歷的增長,對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官和認知,到了大學你應該能體會這一點,教授只會來上課,沒人再過問你是不是談戀愛了!另外,單純的喜歡和平平淡淡的過日子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有沒有想過,也許真在一起,...

因為想法不同做的一些行為,總是會讓別人誤會,所以這是不是我的問題?

綠色的螢火蟲 不知你是做了什麼,什麼情境下做的,又是因為什麼想法而做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例子很難說的,即使你的想法跟別人的很不一樣 韓震的垂直攀登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首先承認這是我的問題。然後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做事總是有目標的。首先判斷自己的想法是否以目標為導向的?如果是,那就是溝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