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心理諮詢後,諮訪雙方再以不同身份見面,諮詢剩下的移情該怎樣處理?

時間 2021-06-01 07:41:10

1樓:曹舟力

應邀!可能用心理諮詢中斷比心理諮詢結束更適合。

和新的心理諮詢談,或自我對話這些喚起的感受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完整的心理諮詢,好像是見面也沒什麼,特別是專業性見面之類的吧。 共事性任務不會那麼受私人情感左右而影響效用,有的話建議再諮詢。

一般系統或者注意知道的機構什麼會盡量規避這類情況,比如不同組。

2樓:真情英雄

前面幾位講的很好,再說點自己的感受。曾聽過乙個論點,大意「心理諮詢師是世上唯一乙個以自己的人格,信譽加閱歷加專業知識」來幫助別人的,所以說心理諮詢師自己要夠成熟。這也是心理諮詢師有年齡限制的乙個原因。

為人處世,自控能力。

所以通俗理解,點點頭,微笑,「吃了嗎?」等等。這個層面上是完全可以的。

要深交,就要遵守保密過去的,不能再接受你以後的諮詢。

再深交可以,各種度要把好。

這也是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未來從業的「標配」

3樓:濃郁水果果

首先,不知道為何殘留了很多未處理完的移情。但是內心又不是鐵做的,理解但不認同。

如今在上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會遇到原來的諮詢師,怎樣保持較清晰的邊際。

1.為什麼會再去上有關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答案您應該有的,既然去上那麼就應該有乙個專業的態度,只是被教與受教的一種關係,專業性是不帶情感的。

以前的只保留在以前,說個列子A和B5年前是摯友,中途關係中斷,5年後相遇,那麼他們應該相互維持到5前的那種關係水平嗎。感受是相互性的,當人類的相處變成了一種需要去維持的狀態時候,是很累的,況且感受是相互性的。

以上為例,N年後再次相遇,身份轉換是極其正常的事情,除非你本身就想維繫曾經的某種狀態,這裡也要明白是你個人單方面的,還是你單方面認為的相互性的,還是客觀世界相互性的。

心理變動是正常的,但必須侷限於各行各業的專業性基礎上。適應新的身份,定義。

保持乙個專業性。

4樓:wei liu

從更深層次意義上來說,資訪關係結束的界定確實有些難。但畢竟我們大家都是大眾社會中人,所以也沒有必要定義的這麼清晰,一段諮詢關係結束後,就可以定義資訪關係結束了。

作者的問題是這樣的:「幾年前做諮詢時殘留了很多未處理完的移情,想起時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複雜感受(移情其實多少會殘留一些吧),但現在在上心理諮詢師培訓課程,會遇到原來的諮詢師,怎樣保持較清晰的邊際,使得諮訪雙方中感覺舒適?。。。。。」還是那句話,一切以「不破壞職業倫理原則」為基礎。

相信你有感覺你的諮詢師也會有感覺的,如果太刻意去界定基礎的邊界的話,估計你會太克制,估計你心裡會很不舒服。所以還是建議你在遵守職業倫理原則的基礎上,完事以自己的內心感覺為主。畢竟,我們先身為其「人」,然後才是「諮詢師」。

如果脫離我們做人的底氣,那諮詢師也會做得不甚成功。不是嗎?

每次心理諮詢結束後總是回想起諮詢師本人及諮詢場景,該怎麼辦?

ZenMind 應邀。好的諮詢關係是良師益友的關係,好的諮詢師都是人本主義的,不會扮演高高在上的權威。榮格曾在自傳中說,當弗洛伊德維護自己的權威時,在他心中弗洛伊德就失去了權威性 指失去了他的崇敬 諮詢師和來訪者在知識 能力和人格成長程度上有差別,但本質上是平等的,本質上都是 人 諮詢師應該幫助來訪...

一節心理諮詢結束後,諮詢師會花多少時間思考個案的問題?

滇西翡翠姑娘 我知道的,會花30分鐘甚至乙個小時 如果個案資訊量很大 寫諮詢記錄。諮詢前一天會花20分鐘梳理個案。也就是你實際諮詢了一小時,但其實那個諮詢師花了兩個小時甚至更多。 會思考個案的情景 寫諮詢筆記 督導案例報告 時間取決於根據筆記或報告的詳細程度,逐字稿需要的時間最長 接受督導 個體督導...

為什麼我會覺得心理諮詢沒有用,結束後感覺問題並沒有解決?

Michelle M 高考失利是乙個需要接受的事實背景,在這個背景下父母強迫你選了專業。也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衡量了各方情況,包括你父母的壓力,在資訊不完全的情況下 對當前專業不了解 做出了選擇。而現在你的資訊更加完全了,在此影響下對曾經的影響因素 父母壓力也有了不同看法。感覺自己對自己的人生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