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與理解他人的情緒是否需要自己有過類似的情緒體驗?

時間 2021-06-01 00:02:11

1樓:鋼化氣球

人的情感大部分人都是有共同經歷的,最多是程度不一樣罷了。比如喜怒哀樂這些最常見的,但是其中的程度卻有很大的不一樣。舉例說,窮人撿了1000快和中產階級,富人遇見同樣的事,產生的喜悅感是不同的。

而當你要體驗他人的情感時,你腦海中會大體上反映出你認知的這個情感。所以第一反映就是拿出現成的。

這當然有偏差的。

那麼有些你不曾知道的情感,比如情傷,你沒愛過自然不會知道,那你要體會,必然是通過閱讀,影相或他人敘述來大致體會。所以我們可以在沒有體會的情況下了解這部分。那通過的途徑自然是他人的敘述,我認為文字會是比較好的途徑,因為乙個好的筆者會比好的導演或演員跟清晰表達出這些。

比如你看電影時知道這是乙個悲傷的情景但是你不能具體明白,那麼當你閱讀文章時,細膩的內心活動就會很好的表述出來。

共情,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但是用同病相憐應該不會錯,想要這樣的境界,應該是需要豐富的經歷的。

人一生走的路是有限的,可是在走路的時候,可以看別人走過的路,就是這樣

2樓:

其實乙個人永遠是乙個人,不可能有人與你感同身受,這種事發生的機率太小了,近乎不可能發生。退一步講,你經歷的苦難別人沒有經歷過,自然他們不會懂;若別人經歷過,其實對於他們來講這已經是簡簡單單的記憶,不會有太多的波瀾。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偏要讓人懂,其實我們只是找個安慰罷了。

3樓:李二閒

神經科學家在90年代發現了一種叫「映象神經元」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人腦內部有種神經元,這種神經元在你看別人經歷一件事和自己經歷同一件事的時候都會被啟用。這可能就是乙個人不用經歷也能感受他人痛苦的生物學根據之一。但是我覺得這種生物上的基礎可能能讓乙個人對另乙個人的情感有個大概的感受;如果是比較複雜的情感的話,如果沒有經歷過可能還是沒有辦法百分百的理解。

就好像給了你乙個有大刻度的杯子,你能根據刻度估量裡面水的多少,但是沒辦法比刻度給的最小單位更精確。

4樓:林三水

人都是自私的

沒有人能百分百理解乙個人可能包括自己

有時候所謂的需要感同身受

就比如女朋友總說:你怎麼怎麼不懂我,我只是怎麼怎麼 。。。難免就是吵架(比如我)

或許就只是想把話說出來而已

煩人的傷心的通通都說出來

一直說一直說說到自己都麻木了。

………好像跑題了

但其實我想說不要去相信什麼共情

人都是孤獨的就像「有個能陪我聊聊天的人,比看電視吃飯更重要。比如今天天氣不錯,我就能對他說,天氣不錯啊。如果天冷了,我就讓他添件衣服。

可惜這樣簡單的交流卻也無法進行。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人,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石田衣良

但是既然還有人在煩惱這樣的問題,那就讓別人去煩吧無所謂共情不共情只要乙個眼神一句話,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就是每天都要開心就好了。

——剛跟女朋友吵完架有感而發。。

5樓:

沒有相同經歷,你會為別人難過、會為別人開心,那是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有情緒!但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相似經歷還是必須的!

6樓:

我認為是需要的。至少有過才能更好地體會對方的情感。不僅是悲傷的情感,也包括困惑迷茫恐懼感動愉悅等情感。

「對不起我沒有相關經驗不能體會到你的心情」是我與朋友溝通時偶爾會坦誠表態的話。承認自己無法體會對方的某種情緒(通常是負面的)在很多時候比硬說「我懂你」「我明白你的體會」要好得多。

7樓:沈少東

我也是有贊的人了,這是要火啊...來來來,我來再答乙個..

首先我想說的是所謂感受和理解是倆個不同概念的東西。就像你聞到一坨大便你感受到了它一定很難吃但是在你沒吃過之前是無法說出他到底是有多難吃..這是乙個很簡單的道理。

無論是悲傷或是快樂,當乙個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或者情緒變化時,在心理上身體上或者語言中都會表現出相應的反應。而我們去希望感受這些情緒時,我們便會去接受對方所傳遞來的資訊,從而感受到對方的情緒。但是當你去「理解」,你就需要去從各個方面掌握這種情緒,那麼如果你曾經有過相同的感受,理解就會變的容易了許多。

就像我在上面說,我也是個有贊的人了,或許你能感受到我的開心,但是如果你也有過被所有人輕視的經歷,你便會理解到我對被肯定的渴望以及得到肯定的興奮。

其實所謂情緒的種東西,在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對我們各自生活體驗的即時性反應而已,不同的生活環境所造就的反應也是不同的。所以題主如果你想要去感受並理解他人或朋友的情緒,也需要去考慮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8樓:

下面還是從共情說吧,完全相同的共情的兩個人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的不同。這並不是說你的感覺和別人一定不一樣,而是在某些問題上是可以和別人共情的,但是如果兩個人在所有事情上都可以共情是不存在的。

即使沒有經歷過怎麼可以共情呢?一種是自己過去的理解本身就是非常類似的,這是一種,還有一種確切的講不是共情而是認同,換句話說我沒有這個理解,但是我可以讓你認同我,認為我理解你,或者說可以讓你相信我是理解你的,這不是諮詢師獨有的,事實上很多做銷售都會這個方法。

作為那個需要舒緩的物件來說,他根本分不清楚那種是真正的共情,那種是所謂的認同偽裝,但是無論那種都可以達到疏解的目的的話,那麼這兩者作用上進行嚴格區分就沒有必要,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又沒有切身體驗是沒有關係的,只要你找到方法讓他認為你理解他就可以了,所以銷售和諮詢師本身有多大區別呢?

這個問題最終會歸結到乙個問題上,怎麼讓對方認為你能理解他?

當然這是就事論事的做法,如果一旦某個人有了跟進一步的需求的時候,這個方法的毛病就會暴漏出來

9樓:宋嘉兒

就算是經歷了一樣的事情也會因為之前的經歷啊,經驗啊,心裡承受程度啊這些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何況是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呢,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就算是最好的朋友,最親的親人,最契合的戀人也不行。

如何能感受 理解別人的情緒?

鰻魚喵 其實人是永遠沒有辦法和另乙個人感同身受的。但是你可以告訴對方你的心裡感受。例如當重要的人在哭泣時。你可以告訴對方 我不知道自己怎麼做會讓你好受,但是我希望你能開心,不管發生什麼你都可以告訴我,我一直在。我個人認為在對方難受傷心時,比起了解對方的心情和經歷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感受到溫暖和愛意。等對...

為什麼女生的情緒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尤其是自己喜歡的人)?

保定逍遙 所謂 愛屋及烏 往往你越關注在意的人,尤其是女生,她的情緒很容易受他人感染,或者說在親近的人身旁時容易變得沒有主見。這不僅僅是女性的弱點,更是情緒有傳染的實質。過去有句常被人提到的話是 慈不掌兵 就是因為女性在處事時易感性處事,而不是理性,雖不是泛指,但多數情況確實如此! 萌萌兔YY 所以...

現階段的幼年少年教育需不需要情緒教育?是否可以有效減少「熊孩子」提高公民素質。

石頭真的很帥啊 我覺得應該設定愛的教育,責任的教育,以及法律的教育。情緒教育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還有另外一群特殊的兒童,他們叫留守兒童,父母雙雙出去打工,就只有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但是爺爺奶奶只管孩子吃飯,也不知道怎麼教孩子,這種孩子成長起來你可想而知,心理發育極不成熟,並且。這種沒有家長教育道德,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