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將「父母的興趣」作為孩子的興趣嗎?如果可以,應該如何引導?

時間 2021-05-06 12:07:26

1樓:林敏佳

最好是別!如果你不想孩子長大後聽到這個興趣都想嘔的話……

實在想薰陶薰陶的話,只能不帶期待的,自己天天做這件你喜歡的事咯,那還有點渺茫的可能性!

2樓:滿眼星辰

我覺得絕大多數的家長,甚至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長都認為,是可以的。當然了,我也就是那些絕大多數,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裡的選手。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家長的興趣,很多時候完全可以是孩子的興趣。因為這樣的話,孩子學習,成長,很多時候,家長可以自然而然的加入到裡面。

而且在那個興趣下,家長和孩子也許都可以更加快速的成長。

我覺得這一點是極好的。因為彼此,我們都希望我們能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然後讓孩子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那麼在興趣這個方面,我們也許就可以做到。

甚至做的更好,所以我覺得,這些可以這樣做。但是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最好的。

如果孩子很喜歡,能跟你一起成長,學習,然後越來越好的話,那這樣最好呀。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那麼就試著給孩子自由,也許更好。

3樓:仙氣

可以是可以,但是引導孩子後,要看孩子的表現,在決定是否繼續引導。

因為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喜好不一定是孩子的喜好。

如果孩子能喜好我們的喜好,那固然最好,但是如果不能,我覺得也並沒有什麼。畢竟事實上,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選擇的權利。即使有時候我們沒有,但是我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給予我們孩子,選擇的權利。

4樓:星雨

首先,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自己的老本行。很簡單的乙個原因就是認為自己對這個行業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孩子將來做自己的職業相關,那麼日後必定能幫到孩子不少,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乙個共性,也是乙個通病。

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走你的老本行,那麼你得讓孩子對你的職業感興趣,讓他喜歡你的職業。但是,前期不能強硬施加其身上,只能讓他對你職業有崇拜。然後再學習、生活中加以潛移默化。

但是日後,他不再對你的職業感興趣,甚至到了厭惡的地步。那麼,建議還是讓他去追尋他喜歡的人生。其實,人生苦短,做什麼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不傷害他人,不違法亂紀。

5樓:與時光說

父母與孩子溝通嘗試後,孩子表現排斥或者不願意,我建議家長要尊重孩子,因為這畢竟是父母自己覺得有用有興趣的,孩子沒有足夠的學習動機,會導致父母和孩子雙方疲憊效率低下,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溝通發展嘗試後,孩子並不排斥甚至覺得可以再做一次,家長就可以慢慢引導,有意識的帶孩子去參加相關的活動,逐漸培養。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樂趣,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參加其中。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這是家長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興趣也可謂是引導孩子做出專業及職業選擇的方向標。因此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了解孩子,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利用各種方式逐漸引導孩子擴大興趣愛好,帶動其他的方面興趣愛好。

潤物細無聲的去引導孩子,這樣對孩子學習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6樓:布陀

父母能不能將自己的興趣,通過引導變成孩子的興趣呢?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1、父母的興趣是真正的興趣,他們從當中得到了極大的快樂,並希望把這種快樂傳遞給孩子

2、父母的興趣是他們未完成的期望,或者在這方面遭受到了失敗,把希望轉移到孩子身上,期望孩子能夠替他們完成心願。

第一種情況,正是我們常說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對孩子的教育模式。兒童最早的學習,是通過對於父母的模仿開始的。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我身邊,拿著我的顏料肆意的到處亂塗,或者樂此不疲的在我的草稿上填上她喜歡的顏色。

我並不是專業的畫師,也僅僅是喜歡畫畫而已,畫不好,但樂在其中。女兒受了我的影響,從小也愛畫畫,因為畫畫能夠讓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感到更快樂,也能讓她體會到更多的樂趣。現在,她早已擺脫了我,霸佔了我的wacom,跟她的同學一起開始創作動漫了。

孩子早期對於父母的模仿,是一種自發動機的快樂的探索過程。他們從中不僅模仿父母的行為,也會映象父母的情緒,體驗到父母在這件事上體會到的快樂。因而他們也更有動力去繼續模仿下去。

這屬於一種家族傳統式的遺傳,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也大致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情況則是一種非常糟糕的事情。嬰兒在出生後,要與養育者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時候嬰兒的整個動機就是如何存活下去,生存屬於第一要義。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所謂遺憾,想要在孩子身上得到彌補,實現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那麼則會給孩子帶來長期的壓力。孩子在這種情形下,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考模式,以求得能夠倖存下來。

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並為此感到羞恥,同時父母的情緒和行為讓他們形成只要這樣做,完成父母的願望,就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從而活下去的認知。這也就導致了孩子承接了父母的願望,努力完成這個願望來討好父母,忘記了自己的真實的需求和情感。孩子變相成了滿足父母需求的人,與父母的角色發生了顛倒,成了反養育不成功父母的人。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帶著面具生活的人,長期處於壓力之中,更加容易焦慮,增加了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他們按照父母規劃的指令碼來成長,並長期扮演其中的角色,而並非成長為自己。他們無法形成安全的信任和依賴感,也因此而常常遭受背叛和利用。

他們也會因為預期會遭受背叛,而提前背叛他人。

7樓:大晨

我們常有望子成龍,因為有些父母會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孩子身上得到期望。這樣的父母我真的覺得有一點不負責任,孩子不是玩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父母的興趣是可以傳遞給孩子的,但是要注意方法和孩子的意願。

要看孩子有沒有興趣,沒有興趣的原因是什麼,就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由於厭煩可以進行教育引導,如果還是不喜歡就不要強制要求。

如果孩子是有天賦,我在這裡說的是有天賦不是父母認為的,而是其他人認為的,那麼可以強迫孩子學習。

如果等到孩子大了,還是不喜歡就不要要求,他自己會有選擇。

如果孩子還是喜歡,就不要對孩子加上一些期望,尤其是父母一直想做的期望,這件事可能會使父母陷入魔障。

其實自己的興趣傳遞給孩子本身是好事,但是不要太過僵硬,需要引導孩子的興趣。

就比如我個人服裝設計師,可以給他畫一些畫,帶他穿好看的衣服,家裡買一些服裝設計的書籍,培養他的審美。

8樓:月白

可覺得這個問題無論您問誰,結果都應該是可以。

但是引導孩子父母的興趣,不代表孩子一定要成為愛好這個興趣的人。而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將這個興趣拋給孩子,如果孩子選擇了,那對我們來言,更好,因為可能未來你們將擁有乙個相同的興趣,從而成為在某一時刻的「朋友」。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出對父母興趣所不認同甚至排斥的現象,那我覺得差不多就可以是時候收手讓孩子自己先去選擇別的興趣了。

當然了,畢竟做家長的,很多時候都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去做一些事。因為不可否認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很多所成,除了學校的老師外,更多的就是家長。

如果在將來的某一天,孩子對父母的興趣有了感興趣的痕跡,那麼我覺得也許可以讓他們去進行這門興趣,但是如果自始至終都沒有的話,那麼遵循孩子本事的意見,也就最好不過。

相信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擁有自由。

比起那些拘束,他們需要的是自己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和機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給孩子乙個選擇的機會,其實也是給自己乙個選擇的機會呀。

9樓:12萌萌噠

引導這個詞有問題,薰陶比較客觀。

引導是在眾多變數中萬中無一。薰陶就創造乙個環境讓他自然生長。

而且,我建議通科的分析,比方說你希望孩子在中文方面有拓展,那古琴棋盤,乃至奇門術數,都可以讓人不自覺的去接觸。這個核心其實是美學滲透。

10樓:浮塵小白

如果只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我覺得是可以的。雖然興趣本身是不應該有功利性的,但作為父母,多多少少會考慮兒女的未來,會希望孩子所喜愛的東西能幫助他成長,幫助他生存。所以父母可以在引導孩子的興趣的時候,加入自己的人生經驗,比如很多女孩子從小學芭蕾,也是因為芭蕾能帶來好的氣質和儀態;有的孩子從小學畫畫,可以培養出出眾的審美等等。

引導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決定權始終還在孩子手上,如果我們能引導孩子做有益身心的事,並且讓他享受這件事,願意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去做,何樂而不為呢

11樓:愛解百毒

原則上不支援父母把自己的興趣或者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去實現,不過如果是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也是可以支援引導孩子去了解參與的,不過最終孩子接不接受,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勉強孩子!!!

比方跳水冠軍田亮的女兒就在游泳和網球上面很有天賦,田亮作為父親雖然希望女兒繼承他的衣缽,還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喜好!!!

12樓:飛鴻君

我覺得可以,這是言傳身教,最好的潛移默化的方式,舉個例子:

馬未都,馬爺,聞名遐邇的文化人,不得不嘆服,他是個睿智、狡黠、多金而又有趣的老頭兒,他是個全才,也是個奇才。

他從小生活的環境裡都是書,有事沒事就自己翻書看,身邊也很多文字從業者,耳濡目染下,馬爺文化積澱就很深。

書香世家,醫學世家,這就是獨特的家庭形成的,甚至不用很刻意去做,盡量呈現興趣美好的一面,如果孩子有興趣那孩子自己也會去做,如果你天天說看書好無聊啊,不想看,那孩子也會覺得看書不好玩。

13樓:Evelyn

我覺得只要父母的興趣是OK 的,給小孩正確的引導是有必要的。例如我會覺得中國文化方面比較重要,所以給小孩做這些輸入比較多,另外我自己英文比較好,我也會平時和小孩多做一些英文的交流。因為自己一直保持學習的習慣,有什麼不懂的,我都會盡量去學習,我會讓小孩看到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所以潛移默化給小孩的感覺就是她也要學習,也要進步。

我覺得不用去教育小孩要多努力,你自己做好給她看就夠了。所謂榜樣的力量。

14樓:會飛的胖子

這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父母的優點、特長等不一定會遺傳給孩子,是概率事件。所以先了解孩子最重要,在他們發育成長過程中不斷接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帶偏見地觀察他們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若孩子真的遺傳了父母的特長那是好事,以自身為例:擅長體育和棋類,從小到大各種運動類的如足球籃球桌球等等我都學得快又好,有了孩子後發現他也悟性很高,就著意發展他這方面,反正不超出他身體和大腦發育水平的都帶他玩,當然玩有玩的方法:一、學齡前自由發揮多,不教他太多技巧,他自己玩得開心最重要(小孩子很有創造性),熱情必須保護;二、示弱或假裝失敗。

大人在孩子目前表現得太強,孩子會覺得沒意思,要激發他想贏的慾望。比如五子棋,最初要不露神色地偶爾輸給他,他很開心,我也能贏爸爸哎!然後有空就找我下,偶爾指點他一下。

現在?孩子的媽媽已完全不是他對手,和我差不多五五開。

無論一起做什麼,都是促進孩子各方面發展的好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空講道理沒用的。舉個小例:跑步時他先完成,想和我說什麼,我的運動量還沒完成,就對他輕輕擺擺手,等結束後再和他好好聊,這是以身作則地培養專心。

他的專注力很好,都是通過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養成的。再舉個小例:小六時他參加籃球訓練班,場地和教練組好,但是距離遠,和教練日常溝通、收拾東西、往返交通都是他自理,他喜歡自己安排的感覺。

我只負責週末和他一對一對抗賽,哈哈。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然也!

孩子打架,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畫畫鴨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 愛打架的原因 第乙個原因是孩子經常在家挨打挨罵。面對孩子不正當的行為,很多家長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打罵孩子,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另外,又是孩子犯了錯誤,有些家長因為好面子,就會為了旁觀者表明自己是好父母而責罵 打孩子。孩子經常挨罵挨打,耳濡目染他們也...

孩子經常撒謊欺騙父母,做父母的該怎麼引導教育?

豆角超人 他第一次撒謊時你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就決定了以後遇到同類事情,他還要不要撒謊。如果已經成了習慣,一方面,在他面前,你要做個表率,從不撒謊最起碼在他面前不撒謊。第二個,需要跟孩子聊聊,開啟心結,告訴他,有些事情雖然沒做好,但沒關係,小事盡全力就行。大事,懂得亡羊補牢且不再犯為宜。很多時候,除了...

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怎麼辦?父母應該怎麼引導教育?

似水流年 我們最容易養出白眼狼,從小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給他們買好的。這些做法都是造成白眼狼的元凶。吃東西就要一起吃,他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幹。慢慢的他就尊重你了 何不再少年 尊重是相互的,幼童是向身邊人學習的。想要孩子有什麼品格請先擁有它,因為小孩長久地注視下可以洞穿一切虛假,何況行為很難做假。坐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