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7-09 14:40:04

1樓:龍江秋月

柳宗元對山水景物的自然之美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他認為,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是自在之美,不能自彰其美,也就是說,山水景物之美只有通過人的眼睛去發現,只有通過人的心靈去感受,才能真正領略到自然之美,否則,山川自然景物之美是靜寂的。所以,柳宗元在《邕州馬退山茅亭記》一文中,提出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學命題,對社會人文教化產生重要的影響。

柳宗元認為,人可以發現自然美,進一步欣賞自然美,同時,人還可以改造自然,創造出人工園林之美,這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根本內涵。從「永州八記」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將自己的身心安放在這些被世人遺忘的山水景物之中,然後慢慢地去感受、去領悟、去品味世人見不到的山水之樂、山水之美。永州八記中所描繪的八處美景,因柳宗元來之後才被發現,而之前卻無人知曉,其根本原因是永州處於江南的蠻荒之地,雖然山川景物鍾靈毓秀,美不勝收,但當地的百姓為生活所累,無遐去欣賞這自然之美景。

因此,《永州八記》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美的發現。

柳宗元被貶永州,心中苦悶憂憤,只能寄情於山水之間,希望通過大自然的美景讓自己陶醉,以慰籍自己寂寥的心靈。所以,他能發現人們熟視無睹的山川景物之美,將自然之美與人文精神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而產生了無窮的審美價值與魅力,體現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社會人文教育思想。

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時,借山水景物之美來寄託自己深沉的悲情和強烈的孤寂情懷。一方面,永州自然山水景物的清幽、秀美和作者憂國憂民、品行高潔之美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使作品的藝術之美和作者的人格之美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作者用細膩的筆法刻畫了小石潭優美清靜的自然景物,同時,又烘托了作者孤寂悲憤的情懷。

說明小石潭四周雖然景物優美,令人神往,但寂靜冷落、幽深悲涼,使人感到寒氣透骨、心神淒涼憂傷,不得不離去的矛盾心態。作者將自己的感情有機地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觸景生情,情隨景遷,自然地形成了一種淒美的藝術境界,同時也體現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審美高度。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不僅僅停留在對自然景物之美的白描上,而是熔鑄著作者的審美體驗。在描寫自然景物之美的基礎上,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審美評價。

2樓:

美是客觀存在的,只有人看到體會到了才算真正的美,才真正「彰顯」出來。另一方面,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眼裡,也具有不同的美感。

3樓:鹿尤同學

這句話出自柳宗元的永州園林記中,是著名的美學論斷。文人園林寄託園主心性之美。可理解為「美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美不會自動地被人稱為美。」

為什麼美而不自知是最美的?

蛾子 這樣她不會因為美貌而高高在上,反而讓各位凡夫俗子有了被 臨幸 的機會。猶如走下神壇的女神。光彩依舊,卻平易近人。讓更多的平凡人心裡公升起了那麼些希望 是不是我也行?這樣就構成了毫無成本的豔遇,而自己有了佔便宜了的感覺。自然就深刻難忘,而自己的自信力也增強了起來。這樣的女人,的確最有魅力 她的美...

美而不自知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妙喵喵 現在好多人把美不自知當優點,我從小到大一直都認為美不自知是缺點,美不自知這不就是審美盲人嗎?發明美不自知這句話包括現在一直把美不自知當做優點的人要不就是謙卑綁架,要不就是外貌不佳的自卑人士為了讓自己有地自容創造出來的古早PUA,沒辦法從客觀層面上接納自己,就在主觀層面上讓別人來犧牲,知美但從...

難道真的有「美而不自知」這種事情嗎?

江自流 不存在的,即使是乙個孩子,也可以從旁人對自己的態度得到反饋。大家都是成年人,看待問題要多想想,其他人不是父母那樣毫無保留。 美而不自知一般是不存在的,大多數人對自己的長相還是有點13數的。相比較,我覺得被人討厭而不自知比較合理。我乙個同事,呃 性格上比較自我,說話方面比較直來直去,對自己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