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忘真性 偏行仁愛 到底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7 10:48:10

1樓:北北

就是偏執去追仁愛,不是真的仁愛,仁愛是不用刻意追的,它是乙個人由內往外散的。例子,你看到乙個可愛的娃娃啼哭,你就想保護他。不經過理智思考,下意識就想保護他。

下面2個例子是我以前看的,大概是這個意思。

例一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養要包括兩個部分,同情和尊敬。同情是想象自己進入體弱多病的老年狀態。尊敬是當老年人是個強者。這兩者都不容易做到,前者自己還沒經歷,後者事實上老人的確衰弱了。

例二不是每對夫妻之間都是伉儷情深、琴瑟和諧,但乙個有教養的妻子總是清楚地知道該如何適時和恰當地對丈夫表達一種眷戀之情,盡力表現出對丈夫的關懷體貼、殷勤照料和以誠相待,恪盡乙個妻子的本分。知道對朋友心懷感恩的人和對丈夫忠誠體貼的妻子,無疑都不是最好的朋友或妻子。雖說他們都懷有認真而迫切的願望履行自己責任,但在很多方面,他們的行為表現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因為不是真性情的流露有時難免會有疏漏,這一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只是我們可能不會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和最優秀的妻子而已,但總體上我們還是會對他們的行為給予肯定的,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在努力地遵循有關責任的準則,做得不夠完美也只是因為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真性情流露很重要。責任和慾望是不同,好像去演某個角色,就會感覺不是自己而厭煩這種狀態。但是很多時候是值的肯定,因為他在努力,你感動於他的努力,但是你會矛盾,覺得你們的相處中,總少了什麼。

2樓:徐春城

孔孑被尊稱為「聖人」,自與他所倡導的「仁愛」分不開。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那麼「仁愛」也是「慈悲」,也是「博愛」,成聖並沒有成「真人」和「覺者」,他是講「養德盡性」,沒有有「明心見性」,所以漁父說他「危忘真性,偏行仁愛」,實是一針見血指出孔聖的不足及偏執,所以孔子馬上拜見漁父並向他請教,也是自知不足,並不是漁父看不起嘲笑他。

儒釋道三教的精華可以概括為:儒家講「養德盡性」,釋家講「明心見性」,道家講「修真煉性」,各有長短,是以自宋代興起「三教合一」,並不是大雜燴或簡單拼盤,實是取其精華,現在一些只看過幾本書或念了幾個月的佛的噴青,執著標榜自已的門派,排除異己,實在應該向孔孑學習:禮賢下土,謙虛請教只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