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後有想法想和朋友分享,這算不算功利性讀書?

時間 2021-06-05 12:57:54

1樓:天賜良緣

不算呀,,,而且你通過書本知識,對自己的認知以及身邊的人和事都有乙個新的,不一樣的認知,懷著這樣一種目的和身邊的朋友來分享,純粹是因為內心的喜悅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通過分享以後,你自己能夠有乙個新的提公升,或許是對於知識認知的本身,也或許是對於知識的延伸角度。最重要的是和朋友分享以後,對於自己有乙個質的飛躍,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2樓:gordon

肯定不算啊!表達分享是人的一種交流本性,而且通過讀書交流也是知識的再消化吸收的過程,有助於對內容的梳理與理解。挺好的啊。

3樓:我思故我在

挺好的呀,我怎麼就沒有這樣的朋友。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分享,分享給想聽的人就好了,朋友不想聽你還硬要分享站在TA的角度自然就有點不合適了,不同緯度的人。

4樓:水滴

應該不算吧,看你懷著什麼樣的心態去分享。如果只是懷著單純的炫耀去宣傳就只是想滿足自己虛榮心,一味要求他人回報。如果是發自內心覺得這本書好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推薦身邊人,。

5樓:卡卡

讀書也好,學習也罷,都如何將看過內容歸檔分類應用於自身,說那個女生有氣質,那個男生有才華,積累和經歷,都是在平時和人交流的體現,不斷的交流,在交流中運用,交流也是應用的一種。

6樓:姜小哲

如果你是覺得對他也有幫助,那就不是。如果只是想找個人傾訴你的感想,建議寫寫讀書筆記,多聽聽更多陌生人的見解。功利性讀書,是你把說當說明書去讀。

讀完你的初衷一定要得到滿足而不是釋懷,那麼你是的。

7樓:水墨青花

首先怎麼定義功利性這個功利性一定就是貶義的嗎?我覺得不一定。

讀書大多都是知識的獲取,心靈的消遣。讀書之後有體會有反思,就有意義。如果能跟別人分享,產生進一步的思想碰撞,那一定是件不錯的事情。

8樓:湖漾

呵呵,你這算什麼,我讀書就是為了裝13的!

可以坦白的說,如果沒了這個因素,我可能還不會養成這個讀書的習慣!

你想一想,小的時候,當和你同齡的那些孩子連主動句被動句都分不清的時候,你就能在作文裡熟練地引用:

突如其來的驚喜像哀愁,也使人一時間難以承受。

魯濱遜漂流記》

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著實秀了一把優越感之後,老師和同學是個什麼反應?你處在哪個時候又是一種什麼感受?

再想一下,當老師開始講《少年閏土》的時候,全班人沉迷於那個男人的童年的時候,你在書本上插了一段:

童年是一杯咖啡,喝著讓人回味無窮;童年是一本書,每一頁都記錄著我們小時的喜怒哀樂;童年是一杯茶,喝完後,嘴裡還流露著甘甜的味道;童年是一幅畫,畫裡有我們五彩的生活。

童年》恰好那個時候老師下去巡視,看了你這段話後,在班級裡讓你大聲念了出來,並稱讚你的文采:

「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等好句,了不得了不得,未來必是作家的好材料!」

這個時候你小臉微紅,說不清是激動還是有些害羞,道出了實情:「老師,這不是我自己寫的,是我在課外書上看到的!」

老師臉上有些掛不住,但依舊笑著稱讚了你的好學習,好讀書的好習慣,還號召全班同學向你學習。

彼時彼刻,年齡未滿一旬的你,心情是怎樣的?

再換乙個場景,當你和父母在過年過節時一起去拜訪親友時,你的那些同齡的說不清是什麼關係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追著趕著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時候,你就坐在一邊捧著你央求你爸爸媽媽給你買的課外書認真的讀著,不時的還發出一點聲音:

那炯炯的目光,寬闊的額頭,彷彿表明他一定能夠運用他的智慧型和毅力。戰勝科學上的一切困難。

金銀島》

也或者是這種:

冬天的早晨,天氣陰涼,列那凍得直發抖。他沿著樹林緩緩地走著,東瞧瞧,西望望,一邊走一邊想尋找食物的辦法。

列那狐的故事》

這個時候,你的那些親戚會怎麼看?換了現在的你處在那個位置,你又會怎麼看哪位認真讀書的孩子?

毫無疑問,童年和少年時代的你成為了別人父母口中的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你的自尊,虛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但你更清楚是什麼讓你得到了這些,於是你愈加勤奮的讀書,只為維護自己的那些形象!

時間漸漸流逝,你在讀書的日子裡度過了高考,託經常讀書的福,你的語文成績在高中始終拔尖,基本上沒怎麼費過力,也能在學校,甚至全縣,全市排的上名次!

高考你發揮的不錯,考上了乙個不錯的大學,就是離家裡有點遠,為了以後的好就業,你報了乙個工科專業。

但這個時候你突然就不想再裝了,你不想再為了維護那些所謂的形象去讀書了,反正天高皇帝遠,他們也看不到,也管不著,你徹底放飛了天性!

於是你松怠了起來,乙個學期也看不了十本書,一年看的書甚至都沒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多!

但這並沒有影響你在學校各個社交活動中的出色表現,演講稿,運動會加油詞,學生會裡的各種文案,都有你的參與,你的名字在這個圈子裡面也開始被人慢慢傳開,漸漸有了些許名氣。

別人或許會認為這浪費了你太多的的時間,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學習文化課,以後的考試成績肯定不行!

然而你卻明白,這並沒有花費你太多精力,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你閒來無事的隨筆而已!

最後你的績點還是排在了前面,綜測成績也名列前茅,學校的獎學金也有你的乙份,可謂是人生大贏家了!

你思前想後,花了大半個學期才想明白原因,於是在第二年,你又再次拾起那落滿灰塵的書本。

看明白了嗎?

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你要陶冶情操,你要學習新知識,你要了解外面不一樣的世界,你要了解某個時代的風物人情,你要……

所以說,從來沒有功利性讀書這種說法,完全沒必要為此自責。

說了這麼多,送你一句徐志摩的話吧!

認真地說,我們一輩子讀進去的書能有幾部,且不說整部的書,這一輩子真讀懂了的書能有幾行——真能讀懂了幾行書,我們在這地面上短短的幾十年時光也就盡夠受用不是?

9樓:小羊子說

不算。思維需要碰撞,才能產生火花。在交流中你會發現角度的不同,更有助於全面了解問題,畢竟看一本書可能只能代表一家之言,能否經得起考驗,需要實踐中去思考。

10樓:復古江湖客

不算啊讀書分享本身就是內化知識的過程,思維輸出的過程,同時也能夠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自己學到的東西都說不出個所以然,說明你的學習還存在漏洞。

讀書分享也是一種社交過程,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可以交到其他具有奇思妙想的朋友,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思維想法,這又是一種輸入過程,還是蠻有趣的。

11樓:Jolin

不算,讀書後分享,一般是遇到朋友有困惑自己拿出來分享給朋友,都是本著幫助朋友的心態去分享的,這是利他的行為,另外在分享的過程當中會引發自己從新去思考和解讀,讓自己有更深層的理解,可以以此加深自己印象,如果可以通過這樣的行為讓朋友加入和你一起閱讀分享,那更是功德無量了,讀書是可以點亮生活的,和朋友一起進步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要這樣想自己,加油!

我比較功利一點,我來回答問題,是為了公升級拿分數,哈哈哈哈哈

12樓:Sarah

上面的書就是我近期要研究的書,每次感覺彷徨,我都會找幾本書讀一下,有機會與朋友分享更好,實在不行可以寫個觀後感。我不認為與人分享屬於功利性強。

書昨天剛到,等我看完就寫寫觀後感,以及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13樓:不知為不知

不算。讀書後有想法想和朋友分享是快樂的。

書就是與人分享的,看的人越多流傳的越廣,才不失為一部好書。

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就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想法。當他感到這必將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國運,便開啟了他對朋友的分享之旅,通過不斷傳播即分享,其結果是建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改變了東方,照亮了世界。

日本心學大師岡田武彥著的《王陽明大傳》,是他對王陽明的想法。當他研讀完關於王陽明的《傳習錄》後,覺得這是一部好書,他將影響每個人的生命程序,於是潛心研究。用一生的時間,感悟王陽明思想的輝煌。

不僅自己成為了心學大師,所著的《王陽明大傳》至今依然影響著日本各屆人士。如果岡田武彥不與人分享,日本還是今天的日本嗎?將難有定論。

14樓:垚夐

很正常呀,不存在算不算功利性讀書的問題。老祖宗有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讀書也要和三兩知己多多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

15樓:yvonne

這個怎麼能算功利性讀書呢!

如果我們讀書,只是從書中汲取知識,不輸出(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很快就忘記書中的內容的~

所以讀書會的好處就是你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所以分享讀書心得或者思考的話,要和一起讀這類書的人分享,不然你分享了獲得感不強,對方也沒有共鳴。

讀書一定要有輸入和輸出的呀~

16樓:陽光

你問:讀書後有想法和朋友分享,這是功利性讀書嗎?

先不談這是不是功利性,僅僅針對你這件事發表我自己的看法。

我十分支援這樣的做法,其實這是一種有效的輸出。

當你閱讀了某個東西的時候,用簡潔的語言再描述給其他人聽,希望其他人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收穫一一這就是費曼技巧(也稱費曼學習法)的精髓。

你能夠這樣想這樣做,說明你有利他心,我相當崇拜那些成功後,把自己的經驗全盤的分享給自己的朋友的人。或許未來你也會成為這樣的大牛,畢竟你有這個基礎。

我不知為何你會認為,把知識分享給別人是不好的想法。但既然你這樣做了,我支援你,堅持這樣做下去。

你在進行這種事的過程中也不斷會產生想法,這其實是自我的乙個優化。不斷突破你的個人極限,你的人生將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這種認知是大多數人都不曾具有的。世界上一直存在一條路,讓我們的能力從平庸到傑出。

這條路漫長且艱辛,只有少數人願意走下去,所以,優秀的人永遠是少數。

17樓:wuhuaizai

聽到你的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覺就是,對功利性讀書不是很認可。(純個人感覺)

我想說的是,讀書,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分享,本身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將讀過的書分享出來,是一種美德。

(不知你是否聽過樊登講的書,他經常這麼說:知識分享是一種美德,傳播知識是一場修行)

改變他人的觀念很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喜歡自己的人好點。

想問大家,都在讀過什麼書後有種毛骨悚然和不舒服的感覺

林盡歡 之前在學校上課無聊的時候從後桌那裡抽了一本書,看完之後突然覺得很難受,書名是 孤獨深處 講的故事都是一些異想天開的故事,但是讀完之後就像書的名字一樣真的感覺很孤獨,關於人性關於社會,建議去讀一下 混元一氣陣 芥川龍之介的 地獄變 雖然讓我感到不舒服,但是真的 太好看了,為了成就藝術而拋棄了人...

為什麼在我讀了很多書後,找不到讀書的感覺和意義了?

讀到一定階段,讀累了不想讀了挺正常的吧。丟到書本,去玩 去造作 去快活。玩累了再又看看書,讀書的感覺就來了。讀了,然後去生活中悟,然後再讀。 姜煮可樂 喜歡就足夠了,莫非想把讀書與所說的意義做個等價交換?或許你讀的書需要公升級換代了 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換本不同類的書試試? 北漂寶媽二丫 有時間讀很多...

突然有個想法,想和最好的朋友絕交?

因為你不愛自己,所以希望別人愛你。因為別人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所以你對別人產生了不滿和怨憤。沒有對錯,站在各自的立場,一切充滿想象。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就好了,沒什麼是非對錯,應該不應該。 冷月 先給個預告,過段時間找個機會,好好談談,談了幾天在斷,把傷害降低到最小。我就是因為摯友莫名其妙地斷交和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