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

時間 2021-06-04 00:41:26

1樓:老錢a2200

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來自於楚漢時期兩位著名人物,蕭何與韓信。韓信因蕭何舉薦立下不世功業,成就兵仙之名;又因蕭何暗算,身死魂消。這段恩怨情仇,該作何解釋?

費解的是,韓信的後人並不忌恨蕭何,依然對他感激不盡,又是何因呢?韓信初期,感劉邦知遇之恩,竭盡全力,是劉邦擊敗霸王項羽的頭號軍事功臣。他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最後垓下十面埋伏,逼死項羽於烏江。

其時威名赫赫,天下無敵。且說韓信,自幼有進封王侯之志。攻占齊國之後,自認立下奇功,又對劉邦忠心耿耿。

於是沉不住氣,頭腦發熱,向劉邦上書,請封自己為齊「假王」。劉邦見信大怒,當著使者面破口大罵韓信:「良心被狗吃了,不想著幫老子打敗項羽,就想自立為王。

」張良與陳平趕緊悄悄踩劉邦的腳,悄悄對劉邦說:「大王何愚也,今我漢軍不利,難道大王你尚有餘力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做個人情,成全於他,令他安分自守,免生變故。

」劉邦要說真是個好演員,該他當皇帝。馬上就醒悟了,又假裝罵罵咧咧,還笑嘻嘻的:「大丈夫平定諸侯,有蓋世之功,要做就做真王,何須假為,那誰誰,你過來告訴韓信那小子,難道老子還稀罕封幾個王麼?

」張良與韓信平素交好,知韓信英氣逼人,並無王霸之氣,平生抱負也就止於此。不忍韓信受害,在漢王派他出使齊地,封韓信齊王之時,勸告韓信:「齊王你是明白人,莫怪兄長多事,為人處事滿招損矣。

」韓信卻不放在心上。此時項羽已日暮窮途,於是派使者勸說韓信稱王,並願訂立盟約支援。韓信告訴使者:

「飲水尚且思源,為人豈可忘本,漢王既深親於我,我背之不祥,你可回報項王,我韓信雖死不負漢王也。」手下謀士剻通,與項羽使者卻有共鳴,知韓信功高震主,漢王非共富貴之人。也勸韓信自立,三分天下。

韓信猶豫之後,還是拒絕了。韓信為人,孝敬母親,有情有義,曾千金以報漂母,又曾恩報胯下之辱的流氓,本是一忠臣孝子。可惜一片忠心,付之流水。

劉邦此後百般打壓,誘捕韓信於雲夢澤。韓信朝不保夕,遂起反心,勾結以前部下陳豨謀反,又被門下告發。其時劉邦出征匈奴,呂后召蕭何訂計,由蕭何親召韓信入宮,韓信那裡防知己害自己,遂被呂后所害。

劉邦回軍後,知韓信被殺,既高興歡喜,又悵然若失,於是下令赦免韓信父、母、妻三族。可惜一代戰神,死非其所。劫後餘生的韓信妻子門客,帶著孩子逃亡蠻荒之地南越。

蕭何雖然關鍵時刻站到呂后一邊,畢竟與韓信知己一場,深懷愧疚,於是修密書一封,託南越王趙佗照顧韓信妻子。趙佗又素敬韓信英明,也是義不容辭。為避人耳目,韓信後代改姓為韋,現代廣西姓韋者多是韓信之後。

唐朝韋京兆尹韋氏大興,韋后,韋莊,韋應物皆出自韓信後人,並有族譜記載為證。革命時期出類拔萃者韋拔群、韋國清。明清後多有韋姓改回韓姓者。

二十年後,劉邦、呂后、蕭何俱以去世,已是漢文帝當朝。韓信妻子獨自偷偷回到長安,發現丈夫的陵寢剛剛修整,還算氣派。原來是薄太后下令。

總算有一點安慰。

明明是兩財一貿,為什麼總有人說五財一貿,或者四財呢?

央財本科,上財碩士,利益相關。看到各種兩財一貿的說法,感覺很奇怪。明明兩財才是乙個檔次。至於流傳的兩財一貿,我只能說好笑。是因為年輕而敏感的自尊心嗎?四大財經都是財政部直屬高校怎麼不能放在一起說呢?希望你找工作不要被中南財和西財比下去。要不然容易被笑死。 迷幻,最開始的說法是四大財經,沒有貿大央財,...

中醫的辨證裡有陰陽兩虛一說,為什麼就沒有陰陽兩亢一說呢?陰平陽秘的度是什麼?

社會主義千斤頂 我的理解是中醫的陰陽五行陽虛陰虛只是對某種症狀的命名,以便於各種症狀之間的相互聯絡,重心在病症關聯而不在理論。胃炎導致咽喉幹舌苔有齒痕等現象中西醫裡都難以進行關聯解釋,但現象是存在的,便使用胃陰虛一詞描述這些相關的症狀。如果硬是要對這些名詞進行分析那中醫指定是不科學的,比較西醫很難理...

為什麼有的人說 樂觀這兩個字都是有故事的,乙個正常人根本不需要樂觀。?

周木人 什麼是正常人呢?對於正常人的概念,每個人都不一樣,打個比方,就算是肚子裡的蛔蟲也不知道你明天想吃什麼。個人觀點,樂觀是一種生活態度,悲觀也是,只是每個人面對選擇時,心態不同而已。說出這句話的人,他的經歷可能和一些人的不一樣吧。 樓台倒影入池塘 其實也不能這麼說,畢竟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那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