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民族文化(寫古文,詩詞等)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1-06-01 03:45:27

1樓:巴黎與小裁縫

我是古典詩詞的愛好者,同時也是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的忠實粉絲。

經常在節目播出的時候與參賽選手一塊答題,我印象極為深刻的就是第二季的劉敏川。

他在好詩詞決賽中感慨道:「詩詞包含了我們情義,而情義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

詩詞是有情懷的,有「雕欄玉砌應猶在」的家國情懷、有「誰復挑燈夜補衣」的夫妻情分、有「坐看牽牛織女星」的閒情逸致、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壯志、有「和羞走,倚門回首」的少女情懷。

也許詩詞這個小眾的東西在生活中並不常用,也不經常被人所關注,但詩詞與古文、歷史、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政史不分家、史詩亦不分家。

很多詩詞大神,都是文史哲共通的,所以,學習古典文學,傳承中國的文化歷史,需要中中國人有一定的文字基礎,而詩詞恰恰就是一塊基石,乙個通向歷史,銜接文學的媒介。

「復興」民族文化並不是反白話復古文,而是文學、史學的繼往與開來。

2樓:維勒探長

從古文和詩歌中尋找能服務於今天人們精神愉悅的特性然後適當挖掘,豐富人們的生活,這沒什麼不好。

但古文「古」的程度也該有限制,不然那些嚴重不符合當今人們閱讀習慣的、佶屈聱牙的古文會拖累人們的閱讀效率,阻礙資訊傳遞的通暢,只能成為小圈子娛樂的玩物。

漢語文言有它凝練的一面,那些巧妙的詩句、對聯、名言警句,無不體現著中文的魅力,閱讀起來也具有特別的美感,但想要發揚光大還得深入學習。

這些年有些不倫不類的「偽中國風」作詞就足以顯示部分作詞者學業不精、眼高手低的情況確實存在。

至於「意義」或者說「價值」,本身是個哲學問題,所謂「客觀事物在人主觀上的積極意義」,你覺得它好,它對你就是有意義的。

3樓:最帥的物理課代表

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詩篇,都不是為了流傳千古而作。

送別時感慨,賦詩一首;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悲憤,賦詩一首;當了官高興賦詩一首;種豆子種不出來賦詩一首(霧)

總之,詩是寫給自己的,是贈給友人的,卻唯獨不是為了什麼弘揚文化才寫的乙個時代有乙個時代的流行的文化,但這既不代表之前的詩作已經落後於現在的時代,也不代表我們在退步而達不到寫詩的水平,只是單純的不流行這個了,這算正常操作吧

所以既不要為了寫而造作的寫,也不要怕寫而不去寫手長在你身上,怎麼寫東西當然看自己心情了

4樓:袁成龍

我覺得這應該是乙個必要而非充分的條件。文化的復興,必然是民族復興的基礎,而民族復興又不單單只是文化一點的復興。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要做一些事,民族的歷史需要去繼承,民族的精神需要去發揚,民族的未來需要去開拓,這些都是有意義的。

5樓:

題主,你知道過去考科舉要考詩詞歌賦嗎?

為什麼唐代那麼多詩人?因為要考科舉必須得會作詩。

我個人也挺喜歡作詩寫詞,最近比較少了。

你要恢復古詩文,你先要讓古詩文有用。如果將來高考要考古詩文創作的話,不用你恢復,各大教育培訓機構會馬上著手這件事。

6樓:謝明弦

這事兒吧。我也勸你放棄。出現嚴重斷層,對於大多數人已經來說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很少有人能寫出真正的東西來,這都沒錯啊。

這對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個不比打遊戲高貴不比抽菸有益的愛好,不放棄留著過年?

我勸你放棄你還不放棄怎麼辦?真喜歡沒救了繼續寫唄。它又不是個比打遊戲低賤比抽菸有害的東西。

啊對了,復興民族文化?我擦,你我談復興民族文化?也配?

7樓:公尺冬

對於個體來說,你能做的事只有這麼微小,但是如果你想到有一群人和你一樣,會不會覺得很溫暖,覺得復興民族文化有望?

寫古詩文要寫出詩文的新高峰是很難的。但是請不要忘記它本來的樣子,文以載道,詩以娛情。它們本不是為了攀比而生,寫不出最好的詩文,就不寫了麼?

我最開始寫古詩的時候,真是一團亂,文學社的大牛就老嘲笑我,我當時就回懟,古詩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現在有十年過去了,我還在寫,他卻沒見動筆了。現在我也還是覺得,如果僅僅是因為會寫詩很酷去寫,堅持不了太久。

你有情緒真的想抒發,寫起來才是你自己的詩歌。

要好好寫首詩,不是那麼容易的。得大量讀古詩,得了解聲律,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為我喜歡《詩經》這種最直接自然的詩歌,所以我並不太喜歡用典,但是對有些小諧音還是很喜愛。

我寫詩沒什麼莊重感,倒是詞更趁手,我男友倒過來。我們倆老是偷偷地互相嫌棄。

比如我們倆寫龍蝦,他就寫得可美了,感覺都要出來個龍蝦仙女了。我一臉嫌棄,再美有我的好玩好吃麼?

男友的畫風:

新透紅妝點絳唇,

猶疑湘女醉三春。

楚腰輕捻羅衣褪,

一朵晶瑩照美人。

我的畫風:

掐頭去尾咬旁邊,

香舌翩翻味自鮮。

鄰座兒郎涎幾尺,

不知為饌為嬋娟?

嘛,就是喜歡成為乙個好玩的大俗人。

歷史我也看了,民俗我也問了,博物館我也逛了,每多了解一點就多生一分親近之心,對於個體來說,我能做的也就這樣了。對於一些人來說,寫古詩文可能是個開始,了解我們古老文化的開始,只要文化沒有被邊緣和遺忘,它就有機會被復興。哪怕它不是以原來的形式被復興,又要什麼緊呢?

8樓:韓姑娘拿起刀

能夠做到熟讀詩書,倒背如流不難。有些人就是像武林外傳裡面的呂秀才一樣,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記憶力超群,是別人眼中的神童級別人物。

但是如果只是憑藉好的記性,單純的把前人的東西記下了,記熟了,那麼這完全就談不上是復興民族文化。如果不求甚解的只是要求大家去背誦,記憶,複述,那麼這一切對於復興民族文化並無意義。

對於古文詩詞這類傳統文化,我覺得最好的傳承辦法就是,首先你要知道它的內容,接下來你要去琢磨它表露的情感和傳達的意義,接下來你能夠做到古為今用,把它所傳達出的意義和審美取向用於現代的生活中,就最好不過了。

比如,古人對於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現代人也能夠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遠足,去欣賞自然風光獨特的美,並從中也能體會到為何古人會吟誦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瀟灑的詩句,而不是整天蜷縮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腦,我覺得這也是對詩詞文化的一種體悟和弘揚吧。

個人覺得,其實民族文化從來都不需要復興,因為它從未消亡過,中華文明經歷了如此久遠的歷史的蕩滌,到如今,浩如煙海的典籍,數不勝數的詩篇,還有前人留下的真跡,文物,都好端端的擺在那裡等待著後人去欣賞。即便在戰亂和災難中有所損毀,但那種精神依然在現代生活中傳承下來,熠熠生輝。

有時候其實不需要我們去扛著復興的大旗,只是號召更多的人來體會傳統文化中美好的部分而已。如果做不到古為今用,發揚創新,那麼能夠背誦再多的詩文,也不過是獲得一句他人的稱讚而已。

9樓:思索當有境

文化是人們智慧型創造的結晶,是歷代先人幸勤付出的成果。它見證了我們族群的過去,承載了乙個文明的歷史,讓我們得以了解自身的由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價值。

現實中,它給予了人們美好的精神享受,這是可以清晰感觸的價值。文言文一直是精英階層的文字,它更有優美性,更有文學表現力。由其承載的古詩文、古文學光芒閃爍、魅力四射。

五四新文化運動始,在遭受西方列強侵辱導致的全盤自我否定自卑心理下,思想界的主流勢力拋棄了它。但一時的拋棄無法改變其固有的優秀價值,它仍然吸引著眾多有識之士的一顆真心。斗轉星移,物換境遷,優秀的華夏民族已然覺醒,復而興盛。

今天的人們不再被歷史的負擔蒙蔽心靈。回首過往,祖先遺留的輝煌燦爛文明在眼前閃爍,我們重新認識了先人的遺存與匱贈。今天,我們應當繼承、享用本該屬於我們的一切,並不負祖先遺願,進一步發揚光大,以承前啟後,造福後世萬代。

民族文化自信作文素材?

鹽選博物館 來聊一聊高考作文十四真言的第二個真言中的第四個要點 時事今天給大家提供乙個民族文化自信的素材 給大家介紹的第乙個現象是中國和葡萄牙雖然分處亞歐大陸東西兩端,但兩中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堅 在 跨越時空的友誼,面向未來的夥伴裡 中國青花瓷漂洋過海來到葡萄牙,與當地瓷器製作技術相融合,形...

傳承發展創新民族文化的意義?

證道 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海盜文化孕育出來了海洋文明。工業革命 大航海時代讓海洋文明走到人類文明的巔峰。如果這時再開創太空時代,海洋文明還會有乙個大發展。可惜技術達不到。海盜怎麼才能變成貴族?達爾文主義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應運而生。狼吃羊天經地義,白人以外不算人。不搶別的國家可以成為強國嗎?日本認...

什麼叫文化?貫穿民族文化,社會文化,企業文化,組織文化的普遍認識是什麼?

零比零 什麼是文化?對於這個問題不同人的理解差異很大。首先給它乙個普粗的定義 智慧型生物面對周圍生存環境和生存挑戰所形成的行為和思想認知體系統稱為文化。要認識文化必須深刻的理解文化的三大要素 第一,生存結構,也就是面臨生存環境,生存條件以及自身的生存需求之間的組合關係。這是文化得以發生的第一根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