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戲曲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一輩如何將戲曲文化傳承下去?

時間 2021-05-07 00:00:16

1樓:白羽

因為現在喜歡戲曲的老年人從年輕時就喜歡戲曲,而現在不喜歡戲曲的年輕一輩將來年老時也不會喜歡,戲曲文化將與文物一樣由國家保護才能傳承下去。

2樓:瀟域

說到戲曲,其實對戲曲的曲子不太懂,但是聽到專業的人唱還是很敬佩,個人對戲曲的妝容非常喜愛!各種角色的妝容都不相同,以前的戲曲人都是牛人,自己會畫這樣的戲曲妝!贊!

戲曲妝很精緻!很美!

3樓:無.謐

傳承這個概念太大了,我覺得我提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建議。

但是我可以從自身舉例,我當初是無意刷到德雲社的相聲開始對德雲社有興趣的,但是我在乙個月之後就發現我對相聲是一點也不感興趣,我只是對相聲演員的一些舞台事故有點興趣,後來我聽到他們唱的一些小曲和京劇唱段,我覺得真的很好聽,我也確定了我對戲曲是真正的感興趣的。

但是目前我還只是比較喜歡聽一些戲曲裡面的名段,其他的部分都會跳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對它的喜歡。

任何藝術行業都會有適合他的觀眾的,不必強求

4樓:多多不唱花臉

提問能上點心麼,且不說莫名其妙多出來的一大波德雲社和張雲雷那片粉絲。就說之前,崑曲從很早之前就是年輕人居多了啊,雖然總數很少,但是比例年輕人確實居多。

5樓:無才無德

1.題材問題。都什麼年代了,戲曲還在演才子佳人王侯將相,都不如當年的樣板戲讓人看著順眼。作為新中國的公民,這種封建時期的思想很難被廣泛認同。不如弄點新劇本,寫點現代生活。

2.圈子問題。當年戲曲之所以火就是因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

說起來是藝術,但千萬不能脫離群眾,別給自己設門檻,搞圈子,硬是往高雅文化方向發展。李玉剛的歌就很好,雖說是傳統戲曲的樣子,但弄成流行樂,老百姓喜聞樂見。

3.娛樂方式變化。沒辦法,現代人連電視報紙都很少看了,誰還願意去看戲呢,不如去電影院看看電影。

外國的劇,什麼歌劇Wraith悲慘世界啥的,都拍了電影了,乍一看是電影,本質上還是劇。不知中國的戲曲能不能學習乙個。

也不是老年人就一定看戲,年輕人一定不看戲。好看的,不論男女老少,都願意看。歷史是有其發展規律的,該淘汰的東西,早晚要淘汰,沒必要刻意去儲存。中國失傳的東西多了去了,隨他去吧。

6樓:千門綠楊

其實我總覺得喜歡戲曲的未必是老年人居多。我自己買票去看戲曲演出,很多時候觀眾反而是年輕人居多。不過也確實不好判斷這些觀眾究竟是喜歡戲曲,還是圖新鮮看一回,以後再也不看了。

至於戲曲傳承,有國家扶持,傳下去是沒問題的,但是戲曲能不能傳下去和它是不是真的有活力又是兩回事。

7樓:Buddy

作為乙個年輕人,我們對於戲曲一詞的了解許多都是從爺爺奶奶那一輩人聽來的。從小就敏感地發現戲曲是他們那個年代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幾乎每天飯後必聽上一段戲才能安睡。相比較之下,年輕人的時代中不再只有戲曲,比戲曲更加娛樂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我們也不會去接觸戲曲,或許從潛意識上我們認為戲曲已經被時代淘汰了,所以這個同時代有一定的聯絡。

但是想要繼續發揚戲曲,入手點就不應該是老人,是年輕群體,但是這實際上是一件打破時代僵局的難事,由於時代的變遷,年輕一輩的人著眼點很難再落在曾經的文化上。但是古老的文化因為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它的身上總有一模神秘的氣息。年輕人對神秘的東西總有用不完好奇心,所以服裝界的潮流總會幾年一輪迴興起復古風。

其實古風的興起除了本身的神秘,如果沒有公共影響力,其實也很難帶動興起成為一種潮流。年輕人因為年輕容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每年夏季服裝,髮飾的新品上線,只要同齡人開始流行,就容易不自主受其影響。所以想要在年輕一代發揚傳統戲曲,需要用神秘引起年輕一代的的好奇心,進而發掘戲曲內部的人文情懷。

其次用同齡人帶動同齡人,影響是相互的。

目前還有乙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大家對戲曲一詞的固有印象,嚴重的以至於到了反感的地步,很多人一聽到戲曲乙個詞就是感覺俗氣,老套,都是爺爺奶奶那一輩聽的。但很奇怪的現象是漢服可以說比戲曲更加古老,現在卻成為服裝界的一大新興勢力。如果我們沒能打破對戲曲一的固有影響,就很難繼續之後的工作。

其實打破一種固有概念也可以直接一些,「戲曲」這一次已經傳承了許多年,所有對戲曲的印象都集中在這乙個詞得以提現,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解釋方法,重新塑造對戲曲這一文化瑰寶的描述,用我們現時代的視角,我們的眼光。

8樓:名偵探柯宋

因為戲曲是標準的傳統社會的產物,老年人因為成長經歷、以及自身的社會身份,對戲曲天然的有親近感。再加上戲曲大多數演的都是歷史故事,年紀大了,經歷的事多了,更能從裡面看出人世的興衰。

至於傳承,只能是加大戲曲傳播,讓小孩從小接受戲曲,起碼不對戲曲感覺陌生。其次便是對戲曲進行創新,因為大多數的戲曲在今天已經沒啥欣賞價值了

9樓:守望者

這是時代的變化帶來的必然性因為現在的娛樂太多了等我們90或者00後都老了那估計看戲的更少!!!想傳承就必須讓大眾接受能夠讓年輕人看懂而不是靠想象!那還不如看電影!!

戲曲想要娛樂大眾不做出改變那基本就是要涼的節奏!!!!畢竟戲曲太小眾了!

10樓:青衿

藝術可能會讓人糊塗,糊塗的是分不清是否與喜歡有關還是不懂,「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美也當是包括了審美,所以要對藝術性的東西滋生出美的觀念與喜歡,還是要看自身修行吧!(僅代表個人拙見)

11樓:豬豬俠

認識乙個奔40的大哥哥,偶爾會聽到他的手機放的是戲曲,他常常自己感慨,說自己真的老了,最近莫名的對戲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實等人老了,有了那個心態,就會用成熟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沒準會喜歡上這個文化,當然,我說這個和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關係,看到了就感嘆一下。

12樓:Rock

傳承戲曲本來就不應該讓年輕人來做,年輕人不喜歡戲曲那是改變不了的,我甚至認為,過去的年輕人也不喜歡戲曲,戲曲一直是靠中老年人觀眾支援著傳承下來的。你看紅樓夢裡面的描寫,老太太愛看戲,年輕人有幾個愛看的?

等年輕人到了中年,再想辦法讓他們愛上戲曲,我覺得這個辦法有用。人到了一定年紀,閱歷改變心境,對這些經典的慢悠悠的東西才能體味、理解,才會愛上戲曲。

不要啥事都盯著年輕人,難道中老年人就這麼不受待見嗎?啥事都想著年輕人,無非是因為年輕人捨得花錢唄,你們看著別人拍電影、搞綜藝掙著年輕人的錢了,就想戲曲也能掙年輕人的錢唄。

13樓:王知幾

老一輩人懂得它,時間也寬裕。

年輕一輩看不懂,快節奏生活,我們沒有時間去聽。戲曲文化應該推沉出新,老舊的東西確實不符合現在的社會。

14樓:凨火玄冥

老年人懷舊,有人生經歷,戲曲是一種演繹,沒有文華積累的多數年輕人看不董。

戲曲的故事適合文化傳承,但年輕人要從興趣開始。唱法,妝容,衣著等等花紹的東西能吸引年輕人的眼光,真正喜歡的人會深入了解。浪裡陶沙,總會出幾個傳承人。

戲腔唱流行歌很有美感

15樓:明天你好

不知道你說的這個觀點是自己憑感覺說的,還是做過調查。

首先,我是95後,我就很喜歡戲曲,忠義良言,優美的旋律。其次,戲曲的傳播不能怪受眾,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每個專業都有相關的部門。

這是曲協應該思考的問題!最後,以我95後的角度來說說很多優秀的文化比如戲曲,我們接觸的少,11臺的畫風我不喜歡,如果想要傳播,需要依託現代載體,創新新的方式,改變傳統思念。

我對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是很有信心的!

16樓:

因為從小兒跟著姥姥長大,所以她看什麼我就看什麼。

上學以前聽過的有評戲,京劇,越劇,大鼓,時調了。什麼巧兒我自幼兒,什麼張五可,什麼張先生你要老老實實聽我號令,什麼天下掉下來個林妹妹,還有什麼千里刀光啥的。也不是特意學的,都是聽熟的。

粵劇是後來長大看張國榮知道的,好聽。但我這種只是聽過,即使現在再聽也只選自己喜歡的聽。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中老年喜歡跳廣場舞,唱歌,喜歡健身養生等等,跟著老人長大的孩子自然會知道一些。

話說回來戲曲傳承,還是應該先讓大人喜歡,才能潛移默化的讓小孩兒接觸到。至少了解皮毛,有興趣的才會深入的。

17樓:香香

我是網上看了張雲雷唱的《鎖麟囊》後去聽了程派的京劇,知道了幾位程派名家。因為張雲雷知道了胡文閣,尚長榮,也會找他們的唱段聽聽。看了張雲雷唱的《乾坤袋》《誇月娥》後去聽了幾段評戲。

我跟著張雲雷學會了《乾坤袋》《檔諒》,跟著胡文閣學唱了《梨花頌》。梅葆玖、李玉剛的《梨花頌》都聽了。現在對這些傳統戲曲很感興趣,準備再學唱一些段子。

18樓:公尺線雞腳

氛圍的問題,就像我們這邊,從小學到中學結束,基本上見不到哪乙個地方的長輩會唱戲,會聽戲,我大學同學就不一樣,他雖然也特別是喜歡,但自小就是在一堆愛好戲曲的長輩之中長大,耳濡目染,就算是不會唱,但他多少懂一些,我們對戲曲的認知僅限於書本,說到底還是距離我們太遠了。如果想將戲曲傳承下去,真的要抓基礎文化建設,打造蘊含戲曲文化的土壤,同時還要結合傳統戲曲精華和現代青年思想趨勢,對戲曲文化創新,可能會有點效果。

19樓:紇兔兔

嗯,個人意見,只需要多看就行,因為是戲文專業的學生,大學之前基本沒有接觸過戲曲,大學之後老師經常會放經典片段,看著看著就莫名其妙喜歡上了戲曲,也朦朦朧朧的能聽出來美感了,時不時也會自己搜

20樓:廾匸

不可否認的是,以前沒什麼娛樂專案,所以不管懂不懂的都會去湊熱鬧,現在娛樂專案很多,京劇能不能打動年輕人就要看它自身的魅力所在了。

感謝郭德綱,讓我了解京劇。熱愛京劇。

21樓:叢容

沒有發展與創新的藝術必然會被歷史淘汰,這是必然的,唱著多少年前的經典曲目看的人都很少為什麼不嘗試推陳出新,整出更適應現在的藝術形式呢

22樓:

無論是外在表演形式,還是裝扮,還是內容主題,還是傳達的思想都跟時代脫節太嚴重。其實歷史的看,建國後的戲曲現代化從傳承創新上看,無疑是很成功的,只是市場化以後,越來越勢微了

23樓:吃瓜群眾

這個問題還是看引導吧!我父母輩的聽的也少,父親有時會唱個沙家浜之類的。倒是我自從聽了張雲雷的唱,現在也會跟著一起學唱,每次想起我們幾千人一起唱鎖麟囊,唱乾坤袋,感覺特別自豪。

過年的時候他還留了作業,我們又學了新的。他的寶貴之處在於會的多,還都唱的不錯。

張雲雷讓很多年輕人知道了許多傳統的戲曲,他目前展示過的比如:太平歌詞+京劇+蓮花落+評劇+竹板書+京韻大鼓+樂亭大鼓+鐵片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鳳陽花鼓+北京小曲+天津時調+南京小曲+小調+二人轉+黃梅戲+墜劇+貫口+單弦岔曲+拉洋片+跑旱船+大口落子+高撥子+河北梆子+河南墜子等等。所以大家經常說識君之途,層層見喜。

如果不是張雲雷,我甚至都不知道有這麼多種傳統的戲曲,現在跟著他一點一點的學唱,慢慢的越來越喜歡傳統的東西,感謝他帶我走近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

不管他以後怎麼樣,我都感謝他帶我走進了乙個新的世界。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請不要上公升張雲雷粉絲群體及張雲雷本人,黑粉請劃過,不要為了黑而黑)

藥片為什麼大多是苦的

bolen6 非製藥專業相關。絕大部分藥片裡面的有效成分不超過1 其他99 以上是輔料,輔料一般是澱粉,而澱粉是不苦的,所以可以推測,藥片裡面都普遍新增了苦味劑,而新增這些苦味劑的目的無非兩個 其一,可以促進人體對藥物的吸收 其二,避免小孩子務誤食。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第二個。 按照題主所描述的,私以為...

喜歡Eminem的大多是跟風嗎?

必發 不全是啊,比如我在小學六年級無意間聽到阿姆的歌,立馬沉迷,到現在也有九年了,一直很喜歡,不會說瘋狂的痴迷,是名stan,但不是名副其實的stan,我是學生,在物質上比較少的去那啥,他的歌都會聽 六年級就聽了一大半了 我的桌布也是他,包括鈴聲,紀錄片,電影都回去看,在初三我還經常在班裡講埃公尺納...

為什麼藥大多是苦的呢

neo young 我也一直想知道答案,但是樓上僅從進化角度解答,似乎並不專業。回到題主的問題,所謂是藥三分毒嘛,既然是藥物,肯定包含正常人體所不需要攝入,對人體機能有一定影響的成分,因此人類對其味道的判斷自然是 苦 的。難道藥物的苦,僅是因為人類對其味道的主觀判斷產生的?人體不需要攝入的,就是 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