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史大綱中 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 的疑問?

時間 2021-05-31 14:59:13

1樓:朱小傑

「平王東遷」是指把平王把首都從鎬京遷到了東邊的洛陽,跟他之前奔西申是兩回事,這兩件事之間都隔著好多好多年呢,不是《史記》裡寫的那樣,所有的事發生在一年之內。

簡單地說,先是周幽王廢掉申後及太子宜臼(日後的平王),立褒姒為後、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宜臼在宮裡待不下去了,於是投奔了她媽媽的原籍西申,並且在那稱王了!幽王大怒派兵征討,引起一通亂戰,打來打去結果自己丟了性命。

平王之前被廢了太子之位,固然是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後來又稱王又幹死老爹總是不對的,所以王室的大臣們絕不可能擁立他回來即位,於是立了另一位王室子孫登基,這就是攜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周王朝是有兩個王的,天下諸侯也分成兩派,各為其主,直到平王在強力諸侯的支援下滅掉了攜王「偽政權」,才成為天下共主,這時他才有功夫琢磨要不要東遷。

平王崛起這段黑歷史,黑點太多,還是「以邪勝正」,所以他當權以後,這段經歷正史是沒怎麼寫的。《史記》寫了乙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一些現代學者比較懷疑它的真實性,而且《史記》的記載與《竹書紀年》的記載就差異很大,結合清華簡《系年》來看細節還可以修正……

由於史料的分歧,現代學者寫的先秦史對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介紹也都不太一致,也各有各的合理性分析,不如都讀一讀,再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個人的看法是,《紀年》和《系年》的記錄比較接近於真相。

《國史大綱》寫作的時代和今天能夠利用的資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錢先生的很多結論看來就如今人讀《史記》,未必就是一定對的。

2樓:

平王東遷是乙個跨度較長的結果,平王的在位時間也比較長。作為通史的《史記》只強調平王最終在洛邑落腳的史實,但對於中間發生的曲折則敘述不夠,後世闡述這段歷史多少受《史記》的習慣影響,簡述為「平王東遷」,至於期間到底發生了哪些複雜的變動,有些環節還是缺乏比較可信的資料進行描述的。

如何閱讀錢穆《國史大綱》引論?

Hello history 引論寫的極其的好,概括精闢,論述透徹。錢賓四先生有乙個特點就是獨具慧眼,任何乙個問題無論時間跨度多麼的廣,空間跨度多麼的大,經過先生的概述,總能令你從心底裡深深的嘆服。真的是遠見卓識啊!先不論其到底對與不對。這篇引論如何讀答案還得從引論中自己去找。引論實可單獨成篇,與後面...

國史大綱你們看得懂嗎?繁體字豎版的!看得我好糾結

一片樹葉 基本可以看懂。雖然開始感覺會很難,但是看著看著,就覺得內容很有趣,能吸引人。看不懂有以下問題 1 繁體。我在看這本書之前看了 漢字故事101夜 它講了很多漢字的演變過程,讓我對繁體字有了更多理解。在看 國史大綱 時,只有個別繁體字不認識,就查了字典,其實如果只需要了解大意,也不用每個字都查...

關於靈感寫作和大綱寫作的博弈與結合,你是怎麼做到的?

良木 只要找對了方向,靈感很容易出現,而寫大綱就是排除問題使故事發展的路途上沒有阻礙的乙個過程。實際上就算朝著錯誤的方向構思也是可以找到 靈感 的,只要實際去構想場景和畫面,那麼無論怎麼樣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收穫,但是錯誤方向上的構思很容易被我們的潛意識排斥,因為我們心中明白它並不好,於是就形成了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