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漢代名將趙充國?

時間 2021-05-31 02:03:03

1樓:越俗氣越好啦啦啦

贊曰: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秦將軍白起,郡人;王翦,頻陽人。

漢興,鬱郅王圍、甘延壽,義渠公孫賀、傅介子,成紀李廣、李蔡,杜陵蘇建、蘇武,上邽上官桀、趙充國,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賢、慶忌,皆以勇武顯聞。蘇、辛父子著節,此其可稱列者,其餘不可勝數。何則?

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備戰,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這是班固在《漢書趙充國傳》結尾給出的讚語。時過境遷,我們仍能從中感受那份悲壯與激昂。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後徙金城令居始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弟善騎射補羽林。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傑,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困。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餘人潰圍餡陳,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餘創,貳師奏狀,詔徵充國詣行在所。

武帝親見視其創,嗟嘆之,拜為中郎,遷車騎將軍長史。

昭帝時,武都氐人反,充國以大將軍都尉將兵定之,遷中郎將,將屯上谷,還為水衡都尉。擊匈奴,獲西祁王,擢為後將軍,兼水衡如故。

趙充國年少時就顯示出過人的才能與膽識,在武帝、昭帝期間多次因為立有戰功受到封賞,地位不斷上公升。

與大將軍霍光定冊尊立宣帝,封營平侯。本始中,為蒲類將軍徵匈奴,斬虜數百級,還為後將軍、少府。匈奴大發十餘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欲入為寇。

亡者題除渠堂降漢言之,遣充國將四萬騎屯緣邊九郡。單于聞之,引去。

宣帝時,趙充國受封營平侯,正式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

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逾於老臣者矣。」上遣問焉,曰:

「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

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

「諾。」

趙充國雖年邁但仍心懷國事,不顧年老,自請出征,後來又根據形勢提出「屯田」的主張:

臣聞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生於內,不可不慎。臣所將吏士馬牛食,月用糧穀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鹽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萬二百八十六石。難久不解,繇役不息。

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變,相因並起,為明主憂,誠非素定廟勝之冊。且羌虜以計破,難用兵碎也,故臣愚以為擊之不便。

計度臨羌東至浩亹,羌虜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墾,可兩千頃以上,期間郵亭多敗壞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願罷騎兵,留馳刑應募,及淮陽、汝南步兵與吏士私從者,合凡萬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八十斛,分屯要害處。

冰解漕下,繕鄉亭,浚溝渠,治湟陿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賦人二十畝。至四月草生,發郡騎及屬國胡騎伉健各千,倅馬什二,就草,為田者遊兵。

以充入金城郡,益積蓄,省大費。今大司農所轉谷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謹上田處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許。

對於這一政策,漢宣帝持有懷疑態度,問趙充國:

「皇帝問後將軍,言欲罷騎兵萬人留田,即如將軍之計,虜當何時伏誅,兵當何時得決?孰計其便,復奏。」

趙充國回覆道:

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蠻夷習俗雖殊於禮義之國,然其欲避害就利,愛親戚,畏死亡,一也。

今虜亡其美地薦草,愁於寄託遠遁,骨肉離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師罷兵,萬人留田,順天時,因地利,以待可勝之虜,雖未即伏辜,兵決可期月而望。羌虜瓦解,前後降者萬七百餘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輩,此坐支解羌虜之具也。

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步兵九校,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谷,威德並行,一也;

又因排折羌虜,令不得歸肥饒之墬,貧破其眾,以成羌虜相畔之漸,二也;

居民得並田作,不失農業,三也;

軍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歲,罷騎兵以省大費,四也;

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臨羌,以視羌虜,揚威武,傳世折衝之具,五也;

以閒暇時下所伐材,繕治郵亭,充入金城,六也;

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虜竄於風寒之地,離霜露疾疫瘃墮之患,坐得必勝之道,七也;

亡經阻遠追死傷之害,八也;

內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得乘間之勢,九也;

又亡驚動河南大開、小開使生它變之憂,十也;

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製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

大費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國材下,犬馬齒衰,不識長冊,唯明詔博詳公卿議臣採擇。

趙充國明確地指出屯田帶來的十二大好處,但宣帝依然沒有下定決心,害怕遲遲不出兵會生變。趙充國再次上書,說服漢宣帝及群臣,開展屯田。最終,羌人餘部投降。

趙充國擁有很強的戰略判斷能力,能夠審時度勢,考量國家財力物力,謹慎用兵,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成果;年輕時,親自上陣殺敵,勇猛過人,同時,他擁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情懷,七十多歲尚能不辭勞苦,遠征西羌;為人低調謙遜,識大體、不貪功,深知「豈嫌伐一時事以欺明主哉」。

趙充國能夠成為麒麟閣功臣之一,當之無愧。成帝時,黃門郎楊雄受詔為充國的畫像作頌。

至於說為何無名,只能說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太多了。

2樓:天衣

最被低估的名將之一。

前邊有人引用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確實如此。

能打贏戰鬥的將軍不知凡幾,能打贏戰役的將軍幾乎都可以說是名將了。而趙充國的勝利看起來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實際卻是從政治到經濟到軍事的全方位的勝利。作為他的對手的人大概會覺得無比的絕望。

因為你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只能眼看著自己慢慢掉入失敗的深淵。

然,他的做法穩妥而徹底,卻會因此而進度比較緩慢,所有的時代幾乎都是急功近利的,大多數的領導者都容不下他這種戰法,非宣帝又有誰能用之…

3樓:M3小蘑菇

古代將軍想要出名,除了自身的能力和功績,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逆境

白起、項羽、韓信、李廣、霍去病、關羽、諸葛亮、岳飛、鄭成功等人都遭遇了逆境,要麼自己結局悲慘,要麼國家江河日下

而處在國家的上公升期,又獲得善終,或者雖然過早病故,但自己的死對國運上公升的影響不大,這樣的將軍知名度往往要低一檔,比如趙充國、郭子儀、常遇春等

4樓:

趙充國在歷史上名氣並不小。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劉詢曾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影象於麒麟閣以示紀念,趙充國排名第四,李白還寫過「功成畫麟閣」之詩,能入選麒麟閣,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歷史上對武將的評價,歷來有武廟十哲72賢之說,雖然名單累次修定,但趙充國一直名列其中,也說明了中國古代對他的評價一直很高。

趙充國為將持重,史書上說他「行必有備,止必堅營,戰必先謀」,這樣的將領很符合孫子所說的「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的思想,但是話題性、刺激性就差得多了,畢竟觀眾們容易記住的,還是逆風翻盤、極限操作、神之一手這一類的比賽,而趙充國的比賽,大多數情況看得昏昏欲睡,不知道怎麼他就贏了...

5樓:終南老朽

其實邊疆的軍屯政策,趙充國不是第一人吧。春秋戰國時期,邊疆的大諸侯都有遷軍民充實邊疆或者新土的先例。

統一之後秦始皇南征百越更是向蠻族聚居區的百越遷徙了數十萬軍民,也曾發百姓充實北疆,比如河套,漁陽上谷等地。

漢武帝時,光新開拓的河西地區和收復回來的河套地區就遷徙了數十萬百姓。

趙充國這個人確實是時之良將,但是軍功啊,影響力啊和韓白衛霍真的有差距。

而且中國名將那麼多,真的為百姓熟知的又有幾人?隨便舉個例子,楊素的軍功和他的知名度就完全不成比例吧,楊素既安內又攘外:平陳實現大一統的實際統帥,幾次大敗突厥,打的突厥「死者不可勝數」的民族英雄,雖說他本人道德水平有限,但是……反正中國人知道的不多………

這樣看趙充國現在的知名度,已經在可接受範圍了……無奈無奈

如何評價西漢名將舞陽侯樊噲?

小學生阿萌 小學生阿萌 卷三 劍客風雲之31.宰狗屠夫無畏壯士 樊噲 西漢 王輦曾經陷楚營,漢皇心怯擬休兵。當時不得將軍力,日月須分一半明。 一粒塵埃 司馬貞 聖賢影響,雲蒸龍變。屠狗販繒,攻城野戰。扶義西上,受封南面。酈況賣交,舞陽內援。滕灌更王,奕葉繁衍。歐陽澈 使富國強兵,內無動揺,民安如故,...

如何評價明朝「名將」李景隆?

舟去 以前讀史讀到他覺得他是白痴,長大後再想,我要給他打滿分。他要是勝了朱棣,按照朱允炆那個性格,凱旋之日就是他抄家滅族之日。給親愛的朱棣大哥一直送分不香嗎?雖然名聲不好,但榮華富貴全保住了,更重要的是,命保住了 僅就軍事素質來說李景隆固然是繡花枕頭爛草包,跟他老爸差遠了,不值一提,但我想提醒一下各...

如何評價趙正平(趙哥)?

第一次看到他就覺得這個人怎麼上綜藝節目還別人開個不過分的玩笑就d n著個臉,感覺不喜歡,看久了居然看順眼了還有點可愛,主要就是每次小s開完他玩笑就很真實一開始d n著個臉,後面吵的都還是很有趣最後也都能笑出來。主要還是挺真實的像大家生活中被開玩笑會有的反應。 柒暖 大家可以去B站看看16年的穿越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