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平和就是沒態度嗎?

時間 2021-05-30 10:37:03

1樓:大道光臨

何謂中?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何謂庸?

庸平常也。

那麼中庸就是天地之中心的平常心。

所以中庸不是沒態度,而是看問題保持本心,所以老子,孔子能看到問題的本質,王明陽也不錯,但菜根譚就要差一些

2樓:長安憶長安

用個反義詞來講中庸恰當,極端對立就是中庸,做人要中庸,做藝術要極端。中庸在題主這裡要順其自己的本心,不要為社交而社交那樣顯得虛偽也危難自己,先做好自己你又不活在別人目光。陽明公教你的是你是誰和你需要什麼,不是你要變成別人眼中的你,你要做好自己不是老想著別人什麼。

心學慢慢學,中庸之道跟心學不衝突。

3樓:

文始經講:理師於古,事師於今。

中庸裡講: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心性之理,要從古聖先賢那裡去學,但時移世易,人情風俗都有變化,如何處理事情,要從今世學。

中庸講率性,但「性」不是自我,而是人性。現代人很多人追求個性,是錯解了率性,外在行為就會表現得很自我,即中庸裡說的「自用」「自專」,這是自帶隔離區啊,生人勿近。就算壓抑自己也沒用,隔離區仍在。

破掉這個隔離區的,就是孔子講的「仁」: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這樣人際關係自然就親近了,不需要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的。

4樓:愛巴巴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非左,非右。

非前,非後。

非遠,非近。

態度是一種人行為舉止表象的相。從別人角度看,是個人意願的形象,情緒的。喜怒哀樂已發出。

就是遠近親疏。

態度雖然是相,也可以是無意的,但是這只有自己從內心中明知。行為只是順從中道,自然,無私,無遠近。

旁觀者看來,孔子做事也有態度,給人形象偏坦或疏遠某事某物,但是內在是一種誠然無私的無意。無喜怒哀樂,無親疏。達到這一步,必然是經歷了先私後公,公而後私,私後再公,反反覆覆的糾偏磨鍊,唯有不斷誠「意」才能最終無私。

明白自己做事,親近誰遠離誰。親與疏都是偏心,然後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找到自己親疏別人的根源,糾正一下,再回到中道上面,即使外表看起來有行為舉止的態度,但是內心平和已經無態度了。

5樓:晦明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你覺得這是什麼態度?

6樓:誠意

照題主這種說法,大公無私等於麻木不仁了!

中庸是指人心本來的樣子,不偏不倚,大公無私,七情髮用中正平和,是發乎情止乎禮的,不是沒有情緒。像文天祥慷慨赴死,死得其所內心大公無私,他不是沒有態度沒有情緒吧!

沒有情緒,沒有態度儒家叫做麻木不仁!

佛家認為如果說:空是什麼都沒有,是斷滅種性,是邪道。

7樓:賀賀趣憶

「中庸」是被誤讀最多的詞之一,認為是一種「折中主義」,表現唯唯諾諾,軟弱無能的「好好先生」。

其實,作者子思的本意是積極樂觀的。承認矛盾,重視統一,解釋的不單是做人的道理,還涉及到國計民生。

中庸的處事原則是「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這是一種大智慧型,所以心態自然平和了。

8樓:已經不會做減法了

並不是,中庸。

「中」代表為了乙個目標,排除一切干擾,勇往直前,是堅定目標和原則。比如能靜下心來學習或者堅定不移地完成乙個目標。或者為人圓滑,但是不失去原則。

「庸」代表了為人態度,不卑不亢,正視自己的地位。始終把自己放在中位數,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有人比自己還要糟糕。

當然中庸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意思,也存在不實用於現代的觀念。但絕對不是沒態度。

不去做銷售就是沒長進嗎

羅濱森 這話感覺有點太唯一了,不過確實做銷售比其他更容易學到東西,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在於接觸人的頻率,碰到事情的頻率相對多一些。 張hongxuan 如果現在沒工作,為了生活可以去試著做銷售,開放心態去接納,也許有不同的認識。但就銷售來說,跟別的行當沒不同,不能說做銷售就是上進有出息,不做銷售就是...

不夠積極的人生態度就是錯的嗎?

我見到 平凡一點,沒關係 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都會覺的人生就應該是要轟轟烈烈一點的。讀書的時候就要好好讀書,考好大學,這樣才有好的未來。工作的時候要進大公司,當管理,這樣子才能提公升自己。不可否認這些說法都是對的,但是真的是絕對的對的嗎?1 生活很難,開心最重要 其實以前的自己也很羨慕那些一輩子都順風順...

我覺得林夕的歌詞沒態度有毛病嗎

已登出 我對於林夕的理解,只限於王菲和陳奕迅。他的詞更像是訴說,他能用多種方式表達離別,表達傷心,表達愛而不得,表達愛情觀念,表達愛情的樣子。就像 看,當時的月亮,曾經代表誰的心,結果都一樣 這首歌表達的是,月亮很亮,亮也沒用,沒用也亮。我喜歡你,喜歡也沒用,沒用也喜歡。但是整首詞卻隻字未提我愛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