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書法的人怎樣判斷一張書頁的字型是歐陽詢 顏真卿還是柳公權的?

時間 2021-05-12 00:49:06

1樓:習墨去-墨姐

沒學過書法的朋友,看到歐顏柳三大唐楷,章法畫面會有不同是的感受:

覺得工整秀氣的,是歐陽詢的:

覺得瘦硬骨感的,是柳公權的:

覺得肥厚壯實的,是顏真卿的:

下面我們從技術上快速區別三大唐楷

字形結構

歐體字形瘦削,中間收斂,橫畫的傾斜度很大,後人稱為「險」;

顏體字形肥腴,向外擴張,貌似括號,撐滿空格;

柳體字修直舒朗,筆畫有斬釘截鐵之勢,方頭方腦。

筆畫形態

典型的歐體的點,像個鈍角三角形;顏體的點像個半圓,上半部的圓弧很圓滑;柳體的點則是個類似梯形的四邊形,上半部有角有楞。

典型歐體橫劃,起筆是大約45°傾斜,然後很緩的過渡。

顏體起筆也是傾斜,45°或者更小角度,起筆比較重,中間行筆突然變細,過渡比較突然;

柳體的起筆幾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樣90°,行筆過渡也很緩。

最終落筆的地方,歐體橫劃也很緩,成乙個圓弧頭;顏體頓的很重,都向下耷拉了,不過是個圓弧疙瘩;柳體落筆也重,也是個疙瘩,但是有角有楞,它的起筆和落筆都像是刀切出來的。

歐體的鉤很有特點,就是含羞帶臊,欲出還羞的感覺,鉤出來的很小,很克制;顏體就是乙個粗壯樹幹上的乙個小細枝椏;而柳體的鉤是最奔放的,形成乙個很銳利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歐體的捺腳是最平滑的,而且開頭細最後粗的很明顯;顏體捺腳有個窩,最不平坦,像是乙個腳心;柳體也不平坦,但是腳心的凹度比顏體小,而且上細下粗的不明顯,粗細比較一致。

歐體的起筆是45°斜入,邊角銳利;顏體也是45°斜入,但是圓滑,是個圓頭;柳體豎的起筆是個稜形,像是個鳥嘴樣。三者區別很明顯。

再說說一些典型的結構不同。顏體的橫細豎粗非常典型,某些偏旁的特點也很分明。

比如寶蓋頭。除了筆畫上的不同,比如橫鉤寫法,歐體很平滑,顏柳有個大疙瘩頭,寶蓋的結構上也有不同。歐體和柳體中間的點,幾乎是豎劃的寫法,就是個短豎,而顏體中間則是乙個典型的顏體點;左側的點,歐體和柳體都更豎直,顏體更斜,歐、柳的區別在於,歐體漏鋒入筆,頂上是尖的,柳體也像個短豎。

2樓:小鳥加林查

乙個控制飲食經常鍛鍊的帥哥是柳體

乙個吃著蛋白粉疙瘩肉的事顏體

像李世民那樣雙手撫著肚子的是歐體。

西遊記裡,小白龍化身的侍女是柳體

觀音就是顏體

女兒國國王歐體

匿了,,,,

3樓:神秘俠客書法

提起楷書,每個書法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歐顏柳趙」,可謂無人不知,但要說他們都有哪筆特點,有分別學習過程中如何去區分可能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在臨一本帖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這本帖的特徵優點,之後去學習,這樣才能博採眾美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筆畫方面進行對比:

歐體

歐體筆畫廋硬,結體險峻,還有點北碑的味道,如英俊的少年顏體

顏體筆畫渾厚,結體寬博,含篆籒筆意,如雄壯的中年柳體

柳體筆畫兼歐體形硬朗和顏體的厚重,結體內緊外鬆,如精幹的武術家趙體

趙體筆畫研美流暢有行書筆意,外柔內鋼,造型端莊,如富家公子,風度翩翩。

具體分析:如何區分歐顏柳趙書法?超實用!

4樓:老周

柳體就是柳公權的字,顏體就是顏真卿的字,歐體就是歐陽詢的字,後人只能說是向著古人的字型臨摹學習,多多少少又有自己的成分在裡面,有的甚至走兩三家書體都蹂去,結果就是各個體各佔部分,不完全區分出是什麼體的。這三體中顏體最容易看出來,氣息恢弘。歐體則感覺俊秀,但森嚴。

柳體硬朗,且硬瘦有力

5樓:台灣熱特

這個要捋一下書法史了,自從王羲之懟出來以後,他的字成了萬世楷模,後代的書法家基本都要學一哈他。歐陽詢青年時期還是隋朝,離王羲之最近,蘭亭序總看過吧。歐體可以理解成王羲之的工整硬挺版。

顏真卿身在中唐一開始學前面這幾位的,所以他早期的多寶塔碑大體也和前代的差不多,就是轉折彎的多一點,橫細豎粗,等到了晚年開始亂high寫的五大三粗的,非常好認。柳公權基本上是把歐體和顏體結合起來,再加點自己的風格,尤其是有口這個部分的字是倒梯形,非常好認。

6樓:華喆

版本學教科書上講刻工字型,是比較傳統的說法。像黃永年先生,他對書法畢竟精通,自己也經常寫,所以他講南宋浙江刻工用歐體字,建陽書坊用顏體多寶塔等等。辛老師當年給我們上版本學課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說法來講。

但是呢,可能是我書法功夫不到的緣故,我經常遇到一些浙江地區刻本,怎麼也看不出是歐體字。為此我還專門找了兩個書法專業的研究生幫我看,不告訴他們這是什麼時代什麼地點的書,只看字型,結果呢?乙個信誓旦旦地跟我說是柳體,乙個斬釘截鐵地告訴我「趙體」!

趙孟頫好可憐……

我估計這裡面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某些看著不像《九成宮》的刻本,老先生們是根據是否露鋒等等筆意的標準來判斷的;二是書裡面大多存在補板的問題,同一地區在南宋不同時期,刻工使用字型的習慣也不同。

換句話來說,判斷刻本是什麼字型,單純是一種趣味,不是讀書的重點,不知道是什麼字型,也沒什麼大影響。

我曾經跟給書法專業的研究生看一些清人手札,他們會很興奮,「啊,這個人學二王學的好好啊!」「哎,他學的是顏的《祭侄稿》!」「哇,這個人的使轉是天份啊!」然而最重要的還是看懂內容。

7樓:李伯恩

看書法和看臉是乙個道理。你從來沒見過張三和李四,那你肯定分不清他倆誰是誰,如果你天天跟他們見面,他倆就算長得像雙胞胎,你也照樣能分開。所以,拿幾本他們的字帖多看看,自然就能區分開了

8樓:拾樵伴讀

最簡單的,看感覺,歐柳顏各乙個字

歐體硬,柳體秀,顏體滿。

不過話說回來,不懂書法就先學了書法再來分辨,題主的問題就像是在說我不吃飯怎樣才能活下去。

9樓:

我簡單的說:

10樓:任澤君

沒什麼竅門,就算是竅門也需要你用心學習,這三位書法家的風格都比較明顯,把他們代表性的字帖沒事翻翻看,讀讀貼,看個一兩月的,要是再分辨不出來,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11樓:冬冬冬冬冬

沒種體都有內在神韻。看得多了便一眼就識別的出來,個別筆畫不同的字型各有千秋,這是分辨的關鍵。主要還是經驗積累,看得多了以後甚至見到人家寫的自成體(自創作品)也能辨識出之前練過什麼體或受什麼體影響最深。

12樓:鍾名

要是真的對書法零基礎,仨人的字乙個也未曾見過的話,啥也別說了:

覺得好看,是歐陽詢的。

覺得還行,是柳公權的。

覺得不好看,是顏真卿的。

13樓:Gary Lu

前面都說的很多了。

歐柳不說,顏體是最好認的。顏真卿晚年代表風格是勤禮碑,字形胖胖的,豎劃多取向勢,有向外擴張的感覺,橫輕豎重、撇輕捺重的特點極其鮮明。不過,顏真卿壯年時的代表作《多寶塔》的字型與之差別很大,筆畫相對更有力量,捺腳沒有勤禮碑那樣的「凹陷」。

很多人學楷書都從多寶塔開始。

14樓:

如果你真的不懂,而又想知道這三個人的字型,我只能說乙個模糊的定義供你參考,像鋼筆字的是柳體(略細),像毛筆字的歐體(略粗),一筆一劃的顯得很有勁道的顏體(稜角分明)

15樓:王路

要是真的對書法零基礎,仨人的字乙個也未曾見過的話,啥也別說了:

覺得好看,是歐陽詢的。

覺得還行,是柳公權的。

覺得不好看,是顏真卿的。

但懂了書法之後,就會慢慢消除上邊的觀點。

16樓:changyi

歐陽詢繼承王羲之,用筆險峻,字型飄逸,瀟灑,具體表現是中宮收緊,一些筆畫向外舒展,如下圖中的《九成宮》

一些撇、捺、豎都和中心拉的很開。更加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

顏真卿用筆肥愚,字型豐潤飽滿,彷彿要把格仔撐滿,整個字形成乙個橢圓,如下圖《顏勤禮碑》顏真卿的字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習慣,但是相對於王羲之俊朗秀麗的風格,顏自己開創了一種書法的風格,為唐以後書法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點上顏真卿更厲害。

看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再看下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

有點偏了,總結來說,歐體是瘦子,顏體是胖子,柳體沒研究過就暫且不談了。

17樓:有泉

可能答題的朋友沒注意樓主說的是古籍書頁。

古籍書頁,只要是刻版的,都是印刷體,就是明體宋體什麼的,與顏歐趙柳無關。

如果是手抄本,基本是館閣體,好像也與顏歐趙柳無關,這個不確定,請大牛指點。

建議題主先搞清印刷體和手寫的區別。

手寫的字,不是每個都能明確劃歸到顏歐柳。

有的人可能臨過歐柳兩種,寫的就是混合風格,有的人可能只臨魏碑,與唐楷不沾邊。

總之,要區分顏歐柳,還是要看他們的碑帖。

18樓:田吉順

歐顏柳三種字型還是很好辨認的,完全可以零基礎區分。但是要區分歐陽詢和虞世南,或者區分蘇東坡和黃庭堅,相對就需要點基礎,好在問題只是區分歐顏柳,那麼就說點竅門。

掌握了這些小竅門,就算你從沒學過書法,當你再看到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也可以賣弄一番,說上幾句了:

「很有一股顏體的味道啊!」

「有些柳體的風骨嘛。」

先來個大體印象:

這是歐陽詢:

這是顏真卿:

這是柳公權:

歷代關於這三個人字型的評價有很多,這裡就不多引用了,主要說些竅門。

先說筆畫。

從左向右依次為歐顏柳的「點」。典型的歐體的點,有點像個鈍角三角形;顏體的點像個半圓,上半部的圓弧很圓滑;柳體的點則是個類似梯形的四邊形,上半部有角有楞。

再看橫劃的不同。典型歐體橫劃,起筆是大約45°傾斜,然後很緩的過渡;顏體起筆也是傾斜,45°或者更小角度,而且非常突然的過渡,就是起筆比較重,中間行筆的時候突然變細,過渡比較突然;柳體的起筆幾乎是直的,像刀切的一樣90°,行筆過渡也很緩。最終落筆的地方,歐體橫劃也很緩,成乙個圓弧頭;顏體頓的很重,都向下耷拉了,不過是個圓弧疙瘩;柳體落筆也重,也是個疙瘩,但是有角有楞,它的起筆和落筆都像是刀切出來的。

再說鉤的不同。歐體的鉤很有特點,就是含羞帶臊,欲出還羞的感覺,鉤出來的很小,很克制;顏體就是乙個粗壯樹幹上的乙個小細枝椏;而柳體的鉤是最奔放的,形成乙個很銳利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看捺的不同。歐體的捺腳是最平滑的,而且開頭細最後粗的很明顯;顏體捺腳有個窩,最不平坦,像是乙個腳心;柳體也不平坦,但是腳心的凹度比顏體小,而且上細下粗的不明顯,粗細比較一致。

豎劃的對比。歐體的起筆是45°斜入,邊角銳利;顏體也是45°斜入,但是圓滑,是個圓頭;柳體豎的起筆是個稜形,像是個鳥嘴樣。三者區別很明顯。

再說說一些典型的結構不同。顏體的橫細豎粗非常典型,某些偏旁的特點也很分明。

比如說三點水。歐體的三點水排列,有點像是撇、短豎、提的寫法;顏體就是點、點、提;柳體也是點、點、提,不過他的點是典型柳體的「梯形」點,而且提很有特點,下面有個大疙瘩。

再比如寶蓋頭。除了筆畫上的不同,比如橫鉤寫法,歐體很平滑,顏柳有個大疙瘩頭,寶蓋的結構上也有不同。歐體和柳體中間的點,幾乎是豎劃的寫法,就是個短豎,而顏體中間則是乙個典型的顏體點;左側的點,歐體和柳體都更豎直,顏體更斜,歐、柳的區別在於,歐體漏鋒入筆,頂上是尖的,柳體也像個短豎。

除此之外,還有小「口」字和「口」字框的不同,走之旁的不同等等,都各有特點。總的來說,歐體受魏碑影響更大,顏柳的特點就是那句最最經典的「顏筋柳骨」。

最後補充一點關於字型:

從左向右依次是歐顏柳的「則」和「者」。首先,我們可以從每個字中看到典型的各自字型的筆畫特點,比如「則」的鉤和點,「者」的豎和橫,另外還有沒提到的「折」法。顏體因為橫細豎粗明顯,所以折的位置橫豎交匯,形成乙個疙瘩頭;而柳體疙瘩頭很小,折成45°;歐體則沒有疙瘩頭,折角度更平些。

另外,顏體的橫折豎的豎劃成「內方外圓」,就是說豎的邊框內側是直的,外側是弧的。

從字型上看,歐體的四邊框基本就成矩形,四個角90°,互相平行,比如「者」的「日」和「則」的「貝」;而柳體則是上寬下窄,典型的像「者」的「日」;另外,顏柳四邊框的兩側豎劃取相向的,就是都略往外弧出,比如「則」的「貝」。這些都是歐顏柳典型寫法。

當然,這些都是些小竅門,只是不同人書寫習慣上的不同造成的,而書法字型不是電腦字型,貴在變化,還會有些變種,就不細說了。

如何判斷一張萬智牌單卡的強度?

單卡強度主要是還是看經驗,這是指你本人對這張單卡所在環境的整體了解如何。舉個例子 2U 抓3張牌,但是現環境裡已經有了1U 抓3張牌的,那麼這張卡牌強度就一般。但是輪抽的時候這個系列裡面沒有1U抓3張的牌,唯一多抓的就是這張2U 抓3張,那麼這張牌的強度在這個特定的環境裡就非常強力了。當然,如果你只...

如何判斷萬智牌裡一張反擊牌的質量如何?

反擊錐孔,uu3,反擊目標咒語,並將手牌,牌組,墓地中的同名卡片移出遊戲。費用有點高,但只要反擊到對方的key卡,基本就躺贏了 o 張博韜 看所在的環境 敢解禁就敢薪傳所有套牌主牌四張的 心靈失足 放到T2反而是一張無足輕重的牌 願望之力 放在幾乎可以說是沒有combo套的T2也就是那麼回事 有很多...

一張日式插畫的繪製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只是問 一張 同人畫 的繪製過程 那就很簡單 先構思一些畫面內人物的動作,然後按照原作風格起草稿,根據畫面需要合理新增各種道具 和輔助人物 構思畫面色彩效果,再把草稿畫成正稿,可以在原草圖上直接畫,也可以另取一張用作完稿的紙,將草圖在紙上繪製成草稿,然後參考原作的線條 色彩等 當然,線條或色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