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本書,如何做到生活(閱讀)中 信 與 不信

時間 2021-05-07 11:18:23

1樓:dihao1983

豈止是書,確切要叫info

dihao1983:所見非真?

dihao1983:客觀性思維

為什麼我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或者說為什麼普通人看不懂這部劇?

如何看待萬達在山東大學校招,主持人發表「山大女生很漂亮,山大留學生真幸福」這一言論?

dihao1983:一切皆關於info

等等,對事物對社會的認知是乙個複雜深刻長期的過程,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要說進而能靈活運用,否則,社會上也不會窮人那麼多,掙錢那麼困難!

2樓:樂行謙實

書本上的思想觀念,是給我們拿來用的,但有些人,卻給書本上的思想觀念所控制。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俗話說:乙個好漢三個幫;可俗話又說:靠人不如靠己!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台先得月!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話又說:不撞南牆不回頭!

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話又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俗話說:禮輕情誼重;可俗話又說:禮多人不怪!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可俗話又說:爬得高,摔得重!

俗話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可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俗話又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俗話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俗話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俗話又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俗話說: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話又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話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

這些俗話看似矛盾,其實就是怎麼用的問題,無非就是因地制宜,你根據當下形勢,認為哪個觀念對你有說服力,就用哪個,我們看書就是要積累更多的觀念,方便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夠用上。

例如,你土豪損友在你面前顯擺時,你可以輕輕吐槽一下:錢不是萬能的,吉凶天注定,禍從天降時,你就算是首富也躲避不了,那胡雪巖不比你有錢,可結局呢?

雖然跟土豪對話,我們會底氣不足,但只要將俗話運用得當,勉強能挽回三分面子。

又或者你有錢了,有些愣頭青瞧不起你土豪作風,跟你針鋒相對時,你也可以輕輕「感嘆」一下:年輕人啊,有錢能使鬼推磨,錢的威力,不是你這種層次的人所能理解的。

你看,依然能靠這句話挽回三分面子。

所以,我們覺得有道理的觀念,大可把它記下來,只要在合適的環境下運用得當,它就是真理。

因此,世上絕無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只有將道理運用得當,它才會成為真理。

3樓:塊藍

多讀。然後萬事皆虛,萬事皆允。

這個多讀不是簡單的量變到質變,而是有方法的。

當你看到書中有乙個觀點受益匪淺,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製的,你幾乎要把它當作人生信條。

這個時候,萬事皆虛。

先不要著急去做,而是去找和這個觀點相悖的理論,再去看這些理論的書籍。看看這些和你想要當作人生信條的理論相反的理論能不能也說服你。

之後,萬事皆允。

不要先入為主的駁斥第二輪你看的書籍,而是試著將這完全對立的二元全放進自己的腦海裡接受。

去對比。對比作者創作時候的環境,然後對著自己認知的環境更貼切哪個環境。思考兩方作者的創作意圖。然後試著用自己的認知總結歸納。

我還是那句話,當你對乙個事物極端迷戀極端信奉的時候,要不是你對它一無所知,要不就是你對它之外的一無所知。

信與不信,都只是過程。而真正的結果,是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東西。

4樓:不敗太陽C

那你第乙個要搞懂的觀念是:你是知道生活,還是接受生活。

知道與接受那是天壤之別。深度與不深度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人有時候他能知道的很多,但他能接受的卻是相當有限的。

就像你問乙個人:生活最好的樂趣是什麼?

你再問他:那你的生活就是不斷地為了錢與女人努力狂奔咯?

他這時又會反擊你:你怎麼就那麼膚淺呢?

是啊,好奇怪啊,顯然人是知道他們是膚淺的。所以先接受自己的膚淺,我想這應該是結束膚淺的第一步了。

第二個,知道不等於智慧型。

記得電影《至尊計狀元才》裡,劉德華對陳百祥說了這樣一句話:有個人講啊,每個人的頭上其實都飛著無數的鈔票,你只要用力跳啊跳,跳一次抓一點,跳一次抓一點,如果你可以找來一條梯子爬上去,哇塞!那些錢就會向你迎面撲來!

這句話可以說是相當接近真理,但不是用來描述錢,而是智慧型。其實你與菩薩差別最大的也是智慧型,就是看待問題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恆久以來都是開放著的,但可惜的是你一直沒有要求需要它。

就像佛教四法印之一:一切和合皆無常。

很多人咋一聽,是啊,世事無常啊,人有三衰六旺啊,財富名譽都是過眼雲煙啊,未來不可期啊。

作為乙個有深度的人就不會這樣理解無常。

無常就是:你本來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但偏偏唯獨你就在這裡,此時此地此刻在做的事,恆久無常,但當下卻唯一!

最後,正如祈求者卡爾經常說的遺言:腦海之外,一切,皆為虛幻。

但佛祖的洞見正好跟他相反,佛祖的洞見是:世界每個事物,甚至細小的塵埃都是真實的,只有「我」才是虛幻的,是乙個假象。

當你越覺知世界的真實,你就越真實,反之你越覺得世界虛無縹緲,那麼大概你也會這麼虛無縹緲。

如果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你的書名會是什麼?

木三行者 沙雕一點 秦 愛新覺羅 愛因斯坦 森的非凡傳奇 裝逼一點的 刺客信條之現實暗殺者傳奇 文藝一點的 阿森正傳 樸素的 我平凡又可愛的一生 大花 如果要根據自己的不多的經歷寫一本書,書名會是 你是這樣的世界 人生每個階段都對世界有不同的認知,小時候世界就是我們村和幾個鄰村,世界是那些我能用方言...

如果把自己的一生寫成一本書,你們會用什麼作為書名?

許知微 我的一生 廢物的誕生 糟糕的嬰兒 莫欺少年窮 莫欺中年窮 莫欺老年窮 不詳的離去 棺材板的震動 盜墓賊的眼淚 桃源裡人 我會用 問汝平生功業 作書名。問汝平生功業 來自蘇軾的 自題金山畫像 一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東坡先生 一肚皮的不合時宜 一輩子都風高...

看完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總是無感,如何做到深刻體會呢?

經歷與認知沒有get到那樣的高度。就像小時候背過的古詩詞你只是 全文背誦 絲毫無感。直到有一天你失去了摯愛才理解妻手植之樹亭亭如蓋。什麼年紀喜歡看什麼樣的作品,絲毫不是個問題。現在看著無感的,或許在經歷了生活的風雨之後某一天突然想起來一陣唏噓。都有可能的。 酸梅幹超人 很簡單,你進入不了狀態。你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