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漢頻出小皇帝卻能維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乙個小皇帝就大權旁落了?

時間 2021-05-06 02:40:33

1樓:不三不四

因為東漢有外戚。

這個是最主要的。

什麼宦官集團,文官集團都是最次要的。

外戚是和皇權休戚與共的。

只要皇帝姓劉,他們就是親戚。

魏就不同了。

後面那個叫曹什麼的小伙,他沒舅舅。

或者說沒有乙個有權利的舅舅。

挨打都沒人幫他。

所以他沒了。

2樓:Jin

東漢末年到曹魏這一期間,是士族對皇權的最後衝擊。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從秦朝到東漢這一歷史發展。

秦朝滅亡,西漢重新洗牌,西漢曾經出現過推恩令,目地是為了防止劉姓貴族影響上層建築。

七國之亂就是血淋淋的事實,依靠家族力量引發的代表事件:七國之亂。

那麼如何壓制家族力量?只能用外來力量來鉗制,比如霍家,霍光這種外來力量掌權。

霍光當然很風光,廢皇帝。外戚勢力達到頂峰,還是西漢朝鼎盛時期。

鼎盛的漢朝被外人換了皇帝。

當然,很快霍家就被滅族了,但是暴露了外戚勢力凌駕於皇權之上。

後面還有個王莽篡漢,整個西漢王朝被王莽兵不血刃的拿下,直接大一統。

東漢時期地方豪族崛起,隨著東漢王朝的繁榮昌盛,士人逐漸報團,形成階級,慢慢成為帝國的頂梁柱之一,但是東漢皇室懂的用太監去壓制外戚,用外戚打壓外戚,用外戚打壓太監。

但是太監是最受信任的,因為說白了,太監是依附於皇權,是依靠者。

這一情況直到東漢末年,徹底爆發,外戚和太監互相打擊,而士族悶聲發大財,要知道在這之前儘管上層建築打的你死我活但是整個天下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連漢桓帝都能把外族打的發呆。

後來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國了。西晉作為士族階級掌權,趁著軍閥混戰,外戚成為軍閥,宦官消失,滲透在各個軍閥上層,最終掌控整個帝國。

用易中天品三國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合適:西晉建立,只不過是士族地主階級掌權的加冕儀式罷了

3樓:gczy味夾心小餅乾

分權與制衡吶,東漢的小皇帝身邊不僅有強臣,還會同時內有強宦、外戚、太后,外有宗室、諸侯、藩臣。朝中世家門閥和外戚、強宦相互制衡。各方勢力沒有共同的利益,自然不用達成協議去改朝換代。

而擁護劉氏皇權成為各方勢力的利益保護傘共識。

曹魏嚴防宗室、打壓外戚,託孤的人還不靠譜,各方勢力沒有制衡,最後的結果就這樣。

4樓:大冬瓜

漢獻帝被曹家取代近在眼前,現在再重複一次大家的心理負擔小多了。

如果按後世如五代十國的尿性,獻帝都登不了基,漢朝在少帝這裡就直接去世了。之所以能又在獻帝手裡延續幾十年,完全是得益於劉秀中興後給劉家天下合理性所帶來的餘蔭。

5樓:陳聖

東漢是大一統的王朝,曹魏只是割據政權,天下太平,掌權者就很難控制軍隊通過政變上台。其次,東漢重用的是外戚,曹魏重用的是功臣,這兩者的能力影響力是不同的。當然最重要的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6樓:功夫熊貓

國家跟人一樣,嬰幼兒期是最危險的,長大了抵抗風險的能力就增加了。國家剛從大亂中建立,內外反對力量都在蠢蠢欲動,大家對天子並沒有天然的認同,人心不穩,這就是嬰幼兒時的危險期。等幾代過去之後,大家習慣成自然,人心很穩,這就是成年了,想搞掉皇帝就沒那麼簡單了。

曹魏本身並未統一全國,亂世之中人心浮動,曹丕曹睿活的又都不長,可以說沒有度過嬰幼兒期。

7樓:七夜

別一看外戚宦官就覺得不幹人事,實際上這倆純粹是皇權的延伸,面對文官世家就是鐵三角隨時二打一。再加上漢朝皇后都從小家族找和世家關係不大,宦官不讓帶兵沒有李唐的隱患,實際上皇權穩得很。

曹魏則是要什麼沒什麼,全憑皇帝和文官世家鬥,沾上小皇帝就變成文官世家內鬥,一戰定輸贏,很容易讓世家做大。

漢朝諸王是廢物養豬,但是宗親可以當官,宗親勢力也是天然親皇權。曹魏諸曹早內鬥沒了,又少了一層防禦措施。

我一直認為,要不是何進正好死前招了董卓帶兵入京導致政治平衡被破壞,換個外戚東漢還能繼續苟兩百年。

8樓:冬瓜

東漢出小皇帝,但外戚是小皇帝他外婆、舅舅、表兄弟,人家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下死手。就連曹操,都把自己閨女嫁給漢獻帝,算外戚,而且獻帝後來也沒有被乾掉。

曹家的小皇帝,掌權的司馬家族,好像跟老曹家沒那麼近的關係。

9樓:陸遜

你也不看看曹魏是什麼時期旁落了,東漢時期諸侯割據紛爭非常多,而曹魏後期相對來說內部已經統一了,時代不同了,而東漢那些小皇帝諸侯要想強大必須先利用他們

10樓:混吧

感覺和神聖性這個東西真的有很大關係,如果劉備能夠三興漢朝的話,我甚至覺得漢朝傳上幾千年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人們甚至於會像日本那樣,認為當皇帝的人必須得是劉邦的後裔。

11樓:姬周

東西漢的分類是為了方便史學研究者和學生對他們有效的區分。

但是對於東漢人來說,這兩個王朝只有乙個名字:漢。

而老曹家篡漢自立,在時人看來犯了天大的忌諱,有此下場並不奇怪。

你看強秦奮六世之餘烈,比曹阿瞞大了不知道多少個華萊士的功績又如何?

為司馬家做嫁衣,只是求仁得仁罷了,你老曹家做得,我司馬家做不得(當然老烏龜這麼髒,也是挺罕見的,嚴重懷疑是當年被老曹給欺負慘了心裡那口氣啊)?

12樓:丘九

這麼說吧,假如劉備北伐成功,做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將來的季漢別說出小皇帝,就算是傻子皇帝,也沒有人敢去篡位了。

13樓:奢侈品研究小生

劉邦是位天生的能人。

我佩服一點,就是聽的進別人說的話,不管說話的人地位如何。

在他建國路上有過多次地位低下的人諫言,他照辦了,作大風歌時,也和百姓混在一起。

在耳朵上,劉邦是最好的領袖。乙個管理者,自己的才能只能理解乙個方面,聽不進去建議,也就止步不前。

另一方面,劉邦死前重點建設了民心,使漢朝民眾基礎極牢固,到劉備和曹操都能用。

曹操對人的信任很低,用分蛋糕和制衡,這種力量不能傳承。

14樓:各論各的

我認為和當時的權力平衡有關。

東漢的皇權並不強大,形成了出身儒家的世家大族,以及其外圍勢力,對皇權的制衡。雖說東漢頻出小皇帝,也沒有導致王朝滅亡,但是受制於這個平衡,皇帝想要擴張皇權也很難。漢桓帝就是乙個失敗的例子。

相比而言,曹魏的制度剛剛建立,皇權還是很強大的,但是皇權的大小依附於皇帝個人的能力。乙個小皇帝的出現,就使皇權就出現了真空。而曹氏、夏侯氏既不被允許填補這個真空,力量又不足以對抗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階層。

士族為了獲取更大的政治權益,便會背叛曹魏,取而代之。司馬氏只是諸多士族的代言人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老闆,叫做董事長應該比較合適。

15樓:常非

東漢皇位能維繫190多年,要感謝王莽身死族滅的教訓,讓諸多的權臣有想法時,得掂量自己有沒有這個天命能取代劉漢。而曹魏落得這個下場,則是曹操曹丕的「遺澤」,讓野心家們看到了篡位還是有可能的,既然別人做得了初一,我為啥就做不了十五。於是司馬氏、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宇文氏、高歡一族、楊堅、李淵等前赴後繼,皇位的神聖性也就落得個「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的結局。

16樓:

類似的問題我以前回答過,合法性不同。

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季漢是東漢的延續。雖然宗支變更了,但是依舊是乙個家族。依舊可以延續之前漢朝合法性的紅利。

談論春秋戰國時的篡位,我們通常聽到的是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有多少人關注戴氏取宋?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都需要周天子蓋章,戴氏取宋就是內部消化了,根本不需周天子蓋章。原因就在於戴氏與當時的國君關係雖然很遠了,但他是宋戴公的後裔,對於子姓公族來說,並沒有顛覆宗廟社稷。

他上台依舊祭祀殷商的君主,奉殷商的祭祀。

漢朝找尋商朝後裔時,孔家當時勢力比較強,最後說動了漢成帝,由孔家取代宋國公族後裔祭祀殷商。這比戴氏取宋都離譜了。

今成湯不祀,殷人亡後,陛下繼嗣久微,殆為此也。《春秋經》曰:「宋殺其大夫。

」《穀梁傳》曰:「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之後也,雖不正統,封其子孫以為殷後,禮亦宜之。

何者?諸侯奪宗,聖庶奪適。傳曰「賢者子孫宜有土」而況聖人,又殷之後哉!

……使諸大夫博士求殷後,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孫,絕不能紀。時,匡衡議,以為「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統也。其犯誅絕之罪者絕,而更封他親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

《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絕。今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殷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明得殷後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得立。

《禮記》孔子曰:『丘,殷人也。』先師所共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

」《漢書.卷67.梅福傳》

班固提到戰國南韓公族後裔韓王信之子弓高侯一支在漢朝維持了顯貴的地位時,說的是「蓋周烈近與」,也就是大概這是周朝的功德遠澤子孫吧。戰國南韓的公族是周武王的兒子的後裔(左氏傳雲「邗、晉、應、韓,武之穆」),最初分封到南韓為君主(即西周古南韓),東周時被晉國所滅,後面成為晉國六卿,後面再三家分晉重新成為君主。這種情況下,班固捨棄了晉國六卿時代韓起等人的奮鬥,卻把恩澤追溯到周文王周武王,認為這是周文王周武王昔日的功德遠澤後世子孫。

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

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從戴氏取宋,孔家奉殷商祭祀、班固談及南韓公族後裔貴顯於西漢時直接追溯周文王周武王,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是乙個非常典型的父系社會,東漢也罷季漢也罷,只要是漢高祖的後代上台,就可以承接漢朝合法性的紅利,漢朝延續的時間越長,紅利就越長。

很多人爭論的劉備能不能承繼漢朝正統,這個先問問漢朝儒士,誰敢站出來說孔家承繼殷商祭祀不合理。

不僅中國如此,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延續時間長、一脈相承的王朝更容易穩固統治。被譽為西方韓非子的馬基雅維利在其經典著作《君主論》裡也是這樣認為的:

依我看,由一脈相承王朝統治的世襲君主國,治理起來要比新生的君主國容易得多,因為世襲君王只要不偏離祖宗定下的規矩就夠了,而且在面對意外事件要做到順時應勢。如此,即便君王業績平平,也可以在自己的國家裡長治久安,除非出現了非同一般的強大力量才會使他喪失王權;而且就算他沒有了王冠,只要篡位者遭到飛來的橫禍,他的王冠就會失而復得。

我們舉乙個義大利的例子:費拉拉公爵在2023年遭到威尼斯人的攻擊,在2023年又遭到朱利奧教皇的攻伐,卻沒有垮下來,這其中沒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家族在該領地的統治源遠流長。世襲君王很少有原因和必要去得罪他人,所以備受愛戴就在情理之中了。

倘若他沒有犯下滔天的罪行,招致人們的怨恨,他自然就會事事如願,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種統治歷史久遠、綿延不絕,其中也有過變革的記憶和動機,但都已煙消雲散,因為一次變革總是為另一次變革的醞釀留下一道齒狀牆。

東漢皇帝為什麼短命?

六科侍郎中 東漢很有可能是定都洛陽之後新建宮殿,宮殿用的一些材料,可能是對人體不好,比如利用一些石頭有放射性,利用一些油漆有重金屬汙染,都有可能。光武帝因為前半生都是在四處奔波,真正住新宮殿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影響不大啊,包括他的兒子應該是也是做皇帝之前,已經差不多成年,所以影響也不大,一到中間的那些...

為什麼感覺東漢的皇帝存在感很低

七彩 太正常了,因為東漢基本是太后永動機 從光武帝立國,明章之治以後,情況就開始變化。漢章帝死後,漢和帝劉肇十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漢和帝去世後,漢殤帝繼位,政權為鄧太后的兄長鄧騭為代表的鄧氏戚族掌控。後漢安帝繼位任用宦官除滅了鄧太后勢力。漢安帝死後,閻皇后無子,便先廢了安帝的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後...

《慶餘年》裡邊北齊小皇帝為什麼對司理理那麼好,是同性戀嗎?

我可以揪你尾巴嘛 為什麼我感覺范閑也有雙性戀的傾向。就是在北齊小皇帝向范閒借種這一段。范閑是事後才知道北齊小皇帝是女人,那為什麼范閑之前還和北齊小皇帝 春宵一度 小范大人大人有大量,求書友們放過我的胡亂猜疑 沙子 戰豆豆首先是皇帝,之後她才是個人。這故事裡的兩個皇帝,都必須用這個邏輯來分析,因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