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和拳擊的發力區別之一是不是位移和發力順序的顛倒?

時間 2021-05-30 06:18:10

1樓:

題主你可學過中學物理?

動量=質量*速度。

你出拳的時候,拳頭的質量可以近似地認為不變(畢竟出拳速度離光速差太遠,這麼短時間內新陳代謝導致拳頭質量變化也很小),那麼你拳頭最後的動量只取決於速度。

怎麼可能有速度極快,卻打人沒破壞力的拳頭?????

這是在給傳武洗地板嗎?

哦對了。傳武的特點就是,用語言各種描述原理,用表演和魔術表現強大的實戰能力,唯獨不能上擂台實戰。一旦要上擂台,馬上就實戰技法一擊必殺不能比賽。

在插眼踢襠同時又保持武德高尚,真是難能可貴啊。

2樓:

詠春拳求快、狠。因為本來就是女人拳,就算發足力也沒多大勁,索性放棄力量追求速度的極致。

拳擊與之相反,動用了大小腿、臀部、後背、腹部、肩部、二頭三頭胸部的力量(看是勾還是直擺)。但速度就會犧牲。除了點刺那種。

詠春拳我沒練過就是觀察。拳擊我練完後是全身肌肉疲勞的。尤其是腿和腹部。因為一直處於發力狀態。

3樓:愛封別人號的知乎

借用別人的一段話:

人體運動的發生是肌肉作用於骨胳產生的。在人體運動過程中,一般都是以軀幹的大關節程式推動各小關節,從而達到運動的目的。這是人體運動中程式性的規律。

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一般遵循3個原則:

1、核心肌群先行,以穩定軀幹。

2、大塊肌肉(大肌肉群)優先於小塊肌肉進行發力;

3、近軀幹肌肉優先於遠軀幹肌肉進行發力。

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下面是我自己的理解:

所以拳擊的最好發力方式:

1.先從核心開始發力,直到腳底。

2.發力完成,上半身有點速度後。從身體核心開始發力,直到拳頭。讓拳頭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打出去。

3.拳頭碰到目標的一瞬間。從核心發力,讓拳頭用力壓到目標上。

但腳動了,就會給對手知道你要打他了。對手會提前準備。所以有時運動員把第一步改為:

1.從核心發力,到腳底。只是穩定身體。

這樣達到突襲對手的目的。

而詠春拳也是這樣做的。

但後面經過一系列的神話之後,就變得像你說的那樣不科學了!

4樓:福州禪武

人類相同的本能防衛意識和人體構造特點決定了格鬥術在緣起之初是近乎相同的,只是由於受不同地域環境以及民族文化長期的影響,導致格鬥技術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了現代千姿百態、風格迥異的格鬥運動形式,如拳擊、泰拳、擊劍、桑勃、相撲、劍道和武術格鬥等。但本質還是差不多的。

人體運動的發生是肌肉作用於骨胳產生的。在人體運動過程中,一般都是以軀幹的大關節程式推動各小關節,從而達到運動的目的。這是人體運動中程式性的規律。

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一般遵循3個原則:

1、核心肌群先行,以穩定軀幹。

2、大塊肌肉(大肌肉群)優先於小塊肌肉進行發力;

3、近軀幹肌肉優先於遠軀幹肌肉進行發力。

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現代體育學,在運動的訓練大綱上,是一樣的,拳擊的發力,散打的發力,都和田徑中的投擲類:鉛球、鐵餅、標槍、鏈球發力是近似的。詠春拳就是一群業餘人玩玩的低效率技術,不值得學習。

5樓:D什麼J

天下武術殊途同歸

刻意去區分「這個武術跟那個武術」「中國武術和西洋拳擊」的發力方式的區別,都是外行。

為何?因為「力都是力」,不是說我打出來的是力而你打出來的是真氣,物理學定理到哪都一樣,人體結構都是大同小異。(這裡的力屬於廣義,因為有些國術會有勁與力的區別,這裡只談物理學概念裡的力)

都是兩隻手,兩條腿,一副腰跨加脊椎。直立出拳,通過肢體引導力作用到對方體內,起到破壞作用。過程就這樣。你說能玩出啥新鮮花樣來?

只有程度上的區別,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怎麼理解呢?比如我隨意點打,身體都不配合,只是掄起膀子呼一拳,這是力。我認真點,出拳同時腰部配合力的方向「給力」,那這個合力就更大點。

我再多下點功夫,腳部一撐,腿部發力,腰跨旋轉,配合背部到肩膀一直到拳頭把力送出去。這一拳基本全身肌肉關節都有參與,合力當然就更大一些。就這樣,沒啥稀奇的。

區別就在於,有的武術它這個流程可能只走一半(比如只從腰跨走),有的流程走全套。有的人全身肌肉配合得好,有的人還沒練到位配合不好。另外乙個區別是,有的武術走這個流程的時候幅度大,動作開合明顯。

有的武術走這個流程的時候幅度小,動作短促不顯眼。

就這個區別,再講不出別的花花了。再瞎編就能只能聊真氣了。

那我們看到的武術那麼百花齊放,無非是因為他們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運用場合不同,所以側重點不同而已。

有的習慣用拳,有的用肘,有的擒拿,有的摔打……你就說摔,力走的流程當然不是我上面說的出拳的流程,但是其實講到底也是研究「如何使更多的肌肉參與運動並且向正確的方向發力以達到目的」而已,區別只是練得好不好,身體活不活,程度的上的差異,核心邏輯還是一樣的。

外家拳和內家拳,那只是鍛鍊理念的不同,對擊打的部位和擊打方式的理解不同,核心發力方式其實最終都是一樣的。

不要聽信現在某些人神話或者玄學某些東西,因為他們要是一句話就給你點透了那你就不來上課了。其實道理就是那麼個道理,一點都不複雜,而真正高深的心得都是自己練出來的體會,是熟能生巧的奇妙感受。

另外補充一下你說的詠春的問題

你所謂的「拳快」,就是拳頭從出發到擊打點的時間。這個快,其實邏輯也都是一樣的。

要麼縮短行程,要麼提公升速度。這兩者都能縮短出拳到擊打點的時間。

縮短行程就是貼身或者手往前放咯,比如詠春出了一拳不會把拳完全收回來,而是在半程(或收一點)的時候再出下一手,行程短了,拳快了。

西洋拳要出拳快,也是一樣的邏輯,放鬆,然後就是不斷的練習了。

至於詠春還有些其他的招式和方式會讓拳變快,那只是武術展現的方式和理念的區別了,什麼中線理論、消打同時那些,大家都懂的東西,這裡就不細說了,大同小異。

6樓:2.71828

側重點不同

拳擊側重的是放鬆狀態下的蹬地轉腰等等的力的傳導加上自重,比較直接野蠻。幹就是了。

詠春側重在力的結構,引、偏、逼等。擊打方面的話,比較靠近「釘」。

7樓:乳酪君Combat

首先,所有出拳都要符合牛頓第一定律,都是靠慣性,只是乙個速度的問題。

然後「如果大概是這樣,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詠春拳選擇了犧牲一些最終擊打力,而換取了速度和靈活性,因而更適合體重較輕、身體慣性較小的人」

拳擊從打擊力度,速度和靈活性上全面優於詠春。如果是你說的這樣,職業拳擊小量級應該被詠春拳習練者制霸了,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最重要的,希望題主能少一些腦內格鬥,有疑問就去練習一下,實踐出真知。

8樓:鈕蛋

所以說說這些理論其實沒有意義,都是在臆想,練拳是身體上的東西,不熟悉的東西去濤簡直是災難

詠春的發力有很多,我一直認為,中國武術是用腿部發力,而搏擊用的是腰胯發力

尤其是拳擊的,看梅威瑟的打沙袋,非常明顯的腰胯力,又脆又冷而中國武術,不知道咋傳的傳著傳著也變成了腰胯力,這樣當然比不上人家了而要用腿部發力最簡單的一點當然是重心放前腳掌,腳後跟要像踩不死乙隻螞蟻那樣。而現在練武術的把重心放在腳後跟???

現在的看病貴原因之一是不是藥開多了?

傻子.傻問題殺手 與其他服務不同,醫療服務的效果的檢驗很困難。普通服務,比如吃飯,飽不飽,使用者自己的判斷不會帶來什麼不利後果。但是醫療服務不行。帶來乙個延伸的問題,為了省錢,所潛藏風險誰來負擔?藥多了,患者多花錢,醫生沒事。藥少了,病沒好,醫生負擔不盡責,醫術不行的風險。關鍵是你願意與為你提供醫療...

衛星發射分級加速的原因之一是不是要越過空氣密度大的區域以降低空氣阻力對它的負作用力?

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 丟掉無用的外殼。燃料用完後的發動機與燃料槽屬於無用質量,能丟棄則可以省後續燃料。2 不同的動力要求。不同推高階段的速度要求不同,單發動機執行時動態改變動力的難度較大,而採用不同發動機則相對簡單。3 如果火箭的速度剛好撞到MAXQ的問題,則可能也是為了在特定速度範圍的時候減少公...

戀愛的犀牛裡,明明和馬路是不是一類人,有區別嗎?

馬路和明明就是同一類人,他們共同的可愛都是對愛情的偏執,馬路對明明,明明對陳飛都是犀牛一樣的盲目,痛了還敢再痛,傷痕累累也不停止付出真心。他們的行為也同樣有不可取,馬路以愛情的名義綁架明明,不僅僅是劇情發生的綁架,而是從一開始就不斷在綁架明明的情感自由,在劇裡他不斷問明明難道你還不明白嗎?是明明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