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7080一代普遍比現在的年輕人樂觀,積極,是年齡因素的無病呻吟還是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帶來的現象?

時間 2021-07-03 16:20:02

1樓:馬川平

那一代人跟現在一樣悲觀,不屬於無病呻吟,他們是真的為時代感到憂愁,殉道老多文化人,至於經濟條件只能說底層都差不多,身上揹負的壓力一點沒比現在的年輕人少。當然也有一部分屬於看開了,跟現在的躺平差不多。網際網路主體還是年輕人,發洩的渠道不同

2樓:風騎士

年輕一代是伴隨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當網路讓普通人看到窮盡一生也無法填補的財富巨壑,看到有悖於慣常認知的人性裡的瑕疵和不完美,大多數的他們應該是做不到像70、80一代人普遍的樂觀與自信的。樂觀和自信是基於主觀判斷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與其要求他們盲目樂觀和自信,不樂觀和自信不應該是很正常的,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呀。

過去,不樂觀不自信是一種病,現在過於樂觀和自信也是一種病。

3樓:簡以時光pixy

不樂觀能怎麼樣?生活很無奈,沒有人訴說,年齡越大越要學會放下,年齡越大越沒有朋友,只能找點別的事代替,有能力的經濟條件好的,日子還好過些,沒有什麼經濟基礎的,靠刷卡養著全家的也大有人在,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過如此!

4樓:

不安來自於不確定性。

70、80對未來的預見程度會比90、00高。處境較好的70、80後會選擇穩步向前,處境不太理想的70、80後會學會面對現實,生存下去。而90、00後這邊,處境較好會擔心時間逝去後優勢是否還在,處境不太理想會在差距拉大的恐懼之下付出。

5樓:明台教育

我是60後,八十年代上的北大,後來又一直做教育工作,幾代人都密切接觸過,應該說對這個問題比較了解。

我不覺得7080一代更積極樂觀,他們現在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現實壓力是比較大的,但那一代的人比現在的青年人普遍要堅韌,不輕易暴露出自己的軟弱;另一方面,他們大部分趕上了最後的計畫福利時代,用很低的價錢買了房,並且很多人享受著公有制的安定崗位,所以精神上不那麼焦躁。現在的青年人,總體而言,受的教育比那一代人強,實際也比那一代人能力強有機遇,但一方面是獨生子女養成的依賴性或者軟弱性或者任意性比較大,毅力差許多,還有就是經濟壓力太大,分配差異也太大,心理不平衡,焦慮感很嚴重。

如果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內心強大起來,戰勝自己,是可以強過上一代人的。

6樓:童童

作為資深80後,我一心堅持自己仍然屬於「現在的年輕人」,哈哈哈。當然了,鑑於最大的00後也已經是20多歲的人了,奔四路上的我們確實屬於另一種存在。與其說這個年紀的人更樂觀積極,不如說這批人更少地外露自己的脆弱、消極,因為已經沒有可以撒嬌的物件了啊。

20歲的時候,你在大學宿舍裡仰望星空,感到前途渺茫,跟戀人吵個架就覺得天要塌了,委屈著為什麼沒有人能理解我?你的脆弱、悲觀,甚至無病呻吟,都因有人接著。慢慢地,越來越少的人理會你這些情緒,你也就不再向外釋放。

臨近40歲的時候,你和你的同齡朋友們一睜眼,房貸車貸工作壓力就迎面撲來,誰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顧別人了。前途渺茫嗎?也渺茫啊,不但渺茫,你還知道再往前走也是一片霧茫茫。

那怎麼辦?走不走?走啊,後邊支撐你的人已然年邁,而手中的嬰兒嗷嗷待哺。

那些悲觀和消極,在忙碌裡經不起咀嚼,直接嚥下去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並不是。我懷念我無病呻吟的20歲。

7樓:Young

很簡單,有時間上網的70和80後,都屬於工作比較閒,壓力沒那麼大的,自然樂觀些。而90和00後,幾乎天天泡在網上,所以你能看到更多消極的。

8樓:好望角發現了

我父母的那一輩人總比我更樂觀,因為他們的親身經歷就是在一步步變好的,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那個時代 ,他們可以親身體驗什麼叫一切都在變好,怎麼可能不樂觀?

9樓:Maobai

「如果你喜歡的我,是別人眼中的我,那這樣的歡喜只會是暫時的」——Maobai

你所謂的7080樂觀積極這些,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在我看來他們只是更努力的在活著,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家庭。。。哪個不是責任、哪個不是壓力、哪個有時間讓他們去無病呻吟。

他們最多隻敢,在加完班進家門前,乙個人坐在車裡靜靜。。。在半夜躡手躡腳出門,蹲在樓道抽上一根煙。。。。在狹小的出租屋裡,給自己倒上一杯酒。。。。

回首半生,他們可能對得起所有人,可是最對不起的人,或許只有他們自己。

就像我開頭的第一句話,你如果只是通過別人的嘴巴去了解乙個人,那結果一定是失望的,不要和我說誰誰誰樂觀、積極,也不要和我說誰誰誰無病呻吟、喪到不行,沒有親身經歷,哪來感同身受。

最近有三部很火的電影你可以去看下,《沐浴之王》、《溫暖的抱抱》、《送你一朵小紅花》,親情、友情、愛情,雖說故事背景不同,但主題都是積極向上的。。(ps:或許因為我本身就是乙個有點喪的悲觀主義者,所以總會在冥冥之中尋找這種型別的電影吧)

最後,我想說樂觀和積極並不是屬於哪個年代人的普遍現象

「每個積極生活的人都應該被獎勵一朵小紅花」

10樓:首博爾SOBRING

年齡大了,知識面擴充了,學到的東西也多了,吸取的教訓也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也比較在乎人情世故了。

大部分都有了幸福的家庭,為了家人做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

有欣喜,有失落。有快樂,有傷心。而最想聽的是孩子甜甜的叫聲,家人溫暖問候。最想看到的是孩子茁壯成長,家人身體健康。

11樓:

世界觀形成於青年時代,以當今社會來看,主要發生在校園進入社會時期,也就是20-30歲期間。

70 80年代的20-30歲對應中國經濟騰飛的時期,個人相同的付出可以獲得更多的成果,享受整體的增長實現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提公升。

90 00 年代的20-30歲對應08年經濟危機後的時期,債務危機嚴重房價過高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工作的機會都很難得到保障,很多人還要再工作中996。

人總是將被動的成長當做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70 80年代的人更加樂觀積極是可以預見的。比如他們當時的機會多、上公升渠道多趕上城市化買幾套房子人生接近通關了,這是時代帶給他們的。

而90 00年代的人,要從同代人手裡搶機會,還要被70 80年代的人擠壓,被房東趕出出租屋睡在大街上,加班到11點明天還要9點上班,拿到的工資交房租、買東西獎勵自己、旅行讀書娛樂自己,一切都是為了活著開心一點。在深夜給自己放一首《國際歌》,想著英特納雄耐爾一定會實現。

12樓:至秦

我的父母一輩是70後,我是90後。

講乙個我父親的朋友的故事。

父親的這個朋友我叫李叔叔,這幾年生意越做越好,房子建了一棟有一棟,每個月房租可以收一萬八千(廣東三線城市),雙親健在,兒女雙全,自己也身體健還可以繼續工作賺錢。這樣子的條件大家都覺得李叔叔生活是很幸福的,畢竟外人眼裡他不存在中年危機,沒有任何生活壓力。平時遇見大家看到的他也是永遠神采奕奕。

週末能看到他早早去市場買菜說閨女要回家吃飯,晚上可以看到他在小區樓下和別人下棋打牌,偶有閒聊時鄰居說起家裡煩心事,李叔叔也是耐心開導,告訴別人要看到好的一方,要積極樂觀。

但是,有一天李叔叔來家裡吃飯,飯桌上幾位老友推杯交盞好不愉快,但是李叔叔幾杯下肚開始神色黯淡,自己乙個人開始猛喝,喝醉以後才開始乙個人慢慢的說出一些「秘密」。他說起自己的兒子在外賭博借網貸,說起自己的女兒輟學和社會上的小混混談戀愛,說起自己的孩子嫌棄自己工作不夠體面,說起自己兒子覺得自己家裡不夠富有,不能滿足他們和同學攀比的需要……說到最後,這個平時看起來的樂天派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男人心裡藏了這麼多的心事,有那麼多難以言說的悲傷。

所以作為乙個95後,我的朋友大多才剛畢業,或者剛剛結婚,我們的世界裡出現的很多問題可能只是一些小打小鬧無關緊要的小矛盾小問題,我們能夠把這件小矛盾輕而易舉的說出來不會覺得難堪。

而對於70、80的人來說,生活已經積攢了更多的矛盾,有很多細碎的小矛盾在他們眼裡不值得一提,值得一提的又難以言說。

因此,並非哪個年齡段就會更積極更樂觀,無非是在目光所及的不同,溢於言表的內容不同,而造成的一種假象。

13樓:蒸炸的毛豆

人到中年後,除了炫耀車子、房子和票子外,往往離不開說說自家孩子。辦公室裡幾個中年婦女,提到自家孩子,往往都是搖頭加嘆氣。

像俺這麼八卦的人,當然是一邊一本正經地黑體加粗「12月經營計畫分析」,一邊豎起耳朵津津有味地聽故事會。畢竟私企打工人如果沒有點耳聽八方的本事,早就被輸送到社會人才市場了。

「我兒子大學畢業後都換了幾份工作了,一直不滿意,上班也不積極,一天天得過且過的。」

「和他講道理也不聽,年輕正是奮鬥的好時候,當年我們不也是這麼過來的。」

說來說去,都怪當代年輕人不努力,不上進。

年輕人也很委屈,你們七零八零後把房價搞得這麼高,我們還努力個鬼,反正又不是沒有房子住,爹媽還時不時給點零花錢。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來自平成廢宅的iPhone 12 Pro Max」

如果只是乙個人喪,那可以把原因歸結於個人。

但如果是一群人喪,原因肯定不在於個人。

而是家學。

不要隨隨便便給時代扣鍋,要學會找到第一責任人。

你的家學,是什麼?

模仿是我們的本能,但由於某種規則的限制,即使目前最顯赫的家庭也只延續了不到三代,隨著傳統意義上家族的瓦解,家學也就失傳了。大家都像是在泥塘裡打滾的豬,即使上岸了也甩不掉身上的泥。

如果今天哪個孩子突發奇想問父母我們為什麼要上學、上班,父母是很難回答的,因為他們也是遵循這一模式長大的。第一代上大學的父母是自我驅動型的,如果不考上大學就會面臨一種極為悲慘的境地;而這種模式在教育第二代時就形成了路徑依賴,好學生和重點高中被崇拜,但這仍然只是少數人才能享有的待遇;等到第二代再次成為父母時,就衍生出學區房和作業幫這類巨型怪獸。

生活只是一場盲目而無聊的冒險,如果我們內心的火焰在掀開真實的冒險世界前就耗盡,那又怎能苛求我們保持樂觀呢?

降維打擊是乙個已經講濫的詞,但又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家學裡的降維打擊是什麼?就是有乙個孩子,經歷了很喪的童年、少年時代,但如果他能夠勇敢地跳出來、活下來,那麼當他成為父母時,就形成了降維打擊。

我經常和我的家人孩子講,有些家庭目前看起來花團錦簇,順風順水,實際上已經是烈火烹油,沒幾年好日子過了。父母職位上公升又加了幾千月薪,孩子得了學而思的小紅花,上了本地電視台的少兒節目,其實都是鏡花水月。我童年時會做航模、會美聲,是當地的金話筒小主持人,但那又能怎樣呢?

從童年到少年是驚險的一躍,是需要內心充足的能量作為儲備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實際上是虛榮和好大喜功的,在這樣家學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又怎能不喪呢?

我對我妻子說,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孩子肯定是不如我們的。原因無他,因為我們這一代實在是太強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均值回歸才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真正的家學,是保持希望的火種,只要有一種精神指引在,哪怕被均值回歸的現實力場所詛咒,也終究會發光發亮。而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快完全喪失家族概念了,更多的是一種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怨念。生活對他們而言,只是一段痛苦旅程。

感覺現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自私,你認可嗎?

樂水moon 堅決不認可。題主所說的孩子一代比一代自私,只能說是題主的個人感受。這種感受是正常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在當前的這個大資料時代,他們獲取資訊方面與長輩是平等的,甚至由於很多長輩不上進,反而獲取有價值資訊的能力不如下一代和下下一代。那麼,社會就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歲數大的人經驗多值得尊敬的年代了...

新一代教父 Michael 是否比老教父 Vito 失敗?

猜鶯音 時代不同了 時代不同了 時代不同了 轉型是真的心酸,邁克所在環境是美國環境,死敵是猶太人,娶的妻子還是自由平等的美中國人。感覺到沒有愛了就隨時離去。不過結尾康妮回歸家庭我還是眼前一亮 道法自然 時代變了,麥克是移民二代,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電影裡面很多段落說明了,比如第二部回憶裡面家庭中只有...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

不靠譜先森 錯覺,巨集觀角度,高中生 別槓 扔秦朝,那都是妥妥的天才,開宗立派,唐朝,寫寫詩也能騙個風流才子,至於自然科學方面,你甚至可以比肩諸多科學家 大學差不多就人均小牛頓了,不過牛頓是發現那些理論,我們是學習理解就OK 微觀一下,你不知道分數線年年高,題年年難,中高考都一樣,現在都不流行早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