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福德真的可以利益所有眾生嗎?

時間 2021-06-04 00:30:11

1樓:修行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中,佛告地藏菩薩,行人在修行之後,如能將修行功德再回向於眾生,這樣的利益,就是成佛的根本,整品之中皆是讚嘆布施回向的功德。可想而知,回向對修行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南無羌佛說法《學佛》中明確指出,當我們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把功德回向出去的時候,其功德會百千萬倍超過我們當天所修的,返回自己受用。因為根據法義、祖師之經歷,巨聖德們的總結和親自看到的、觀照到的,儘管把功德全部回向了,其實有百分之七十都還在自己身上,只有百分之三十確實會消掉。但是那百分之三十出去了以後,這一無私的心行之舉,這個真誠地把功德拿給眾生的發心行動,就又換回了功德。

因為這個一切為眾生的舉動是偉大的舉動,這個行為的功德實在太大太大,所以這個功德是超過行人修法的百千倍的功德,馬上全部返回來給你了。不過,我們要知道,所有一切功德回向均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切不可以走形式自欺欺人。

2樓:莫提

一般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都需要回向。

回向啥意思?「回」就是迴轉,「向」就是指向乙個目標。還有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的意思。

有功德,通過回向,就可以把有為的福德轉為無為的功德。

回向是菩提心的體現和修法,可以上契佛心,結緣釋怨,成就大乘勝行。

印祖有過開示開示:

「然鬚髮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

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印祖又開示:

「須知無論誦經持咒,均以恭敬至誠為主。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西方,則其利大矣。若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則其利益隨心力而下劣矣。

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回向時當知此意。

不但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結眾緣而解眾怨。」所以,回向的功德無量。

同樣,回向是導聖道修行歸於淨土的紐帶。

因此,回向就是從個體方面,迴轉朝向他人的方面,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

通過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而達於所要回向的對方,打個比方,天空的太Sunny通過反射物的折射,就可以讓戶外的太Sunny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卻已接受了回向而來的太Sunny。

有人會問,回向了自己的功德會少嗎?只增不減,佛經中有乙個比喻:一盞燈,可以點燃許多燈,這盞燈雖然點了許多盞燈,卻不會因了點燃其他的燈而就減弱了自身的燈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樁功德,都會發願回向給一切的眾生,當然可以利益眾生了。

3樓:stanleyqiu

先把佛法修行的大方向理清楚。

佛法的修行修的到底是什麼?歸根結底佛法修的是心。誰的心?修行人自己的心。那麼回向福德修的是修行人自己的什麼心?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就像你布施十元錢給乞丐,你是不會去多想的,給了就給了唄。但是如果你多想的話,問題自然紛至沓來,他拿了我的十元錢去幹嘛了呢,有沒有從我給的十元錢裡面得益?是去買食物了呢,還是買香菸了呢,買酒喝了?

說不定買了廉價的菸酒,這樣對他身體很不好啊。不會是買毒品了吧?或者他買了食物,吃飽喝足後有力氣了,然後他和別人起了衝突,用他吃飽喝足的力氣把別人打傷了...

布施,布施食物,錢財,福德,住處,光明,出行的方便,等等等等,讓自己的心柔軟下來,讓自己心中的慈悲喜捨之心昇起來,而不是讓自己的貪心公升起來,去擔心我的布施到底能給別人帶來多少好處,會不會反而帶來壞處...,這樣的貪心會自然而然地帶來嗔心(比如我的布施帶來的好處不夠,帶來的是壞處,我不開心),疑心(還是不要回向福德了吧?)。

修行要時時刻刻記得修自己的心,向內去求,而不是向外去求。

4樓:南城玉佛

假如出門撿到兩塊錢需要一萬點福報,你身邊的朋友累計了9千萬億點福報,每天活著消耗500點福報。

你讀一遍地藏經得到9億億點福報,但是按揭1億億世到你的可用福報,也就是這輩子增加了9點福報。你回向給親朋好友,每個人的福報也同樣增量9點。

轉賬給10個人都分先後呢,何況福報。你著重回向給某人,就是某人先得到9點的福報。

可是你說對他有沒有利益呢,當然有。可無論是誰,9點的福報可是不夠撿到一次兩塊錢的。所以人看起來還是沒啥變化。

那些突然好起來的,可能就是本來積累了9991點福報,正好有緣分撿錢,你這一回向,他正好湊了個夠,於是低頭看到了那兩枚銀燦燦的鋼幣。

最後,所有的數量都是我瞎編的。也就表達個意思,聽個味就得了。

5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只能利益有緣眾生,無緣的不就別想了,要不然佛菩薩的回向地獄早就空了,而且你那點功德所有人一人分一點每個人能得到多少?,之所以回向文要回向一切眾生,因為增長拓寬發心,心量大果報才大,才能契入菩提種姓

6樓:靜心

在回向功德的那刻,可以肯定的是會利益自己,回向的心,所造的善業,會在未來成熟為善果。有可能多生多世成熟。

那些隨喜你回向功德的眾生會得到利益,隨喜功德善業的利益。學會「薩度!薩度!薩度!」很重要。

不隨喜你的功德的眾生無法獲得利益。

所有利益都是以善思的形式生起於意門,或推動出善的語業、或善的身業,即以造作善業的形式利益自己。

佛教中沒有他力可以直接把一種「功德」、「善業」像給物品一樣強行「給」到你心中,替你在你心中生起善思,替你在你口中說出善語、替你在你的身體中匯出善行。沒有他力可以替你造善惡業。你只能在自己的心中生起自己的善思或不善思,造作自己的業。

那他力僅僅是一種緣。所以,佛陀說,每個人都是自己業的主人。

如果你把功德回向給某眾生,而ta並沒有生起隨喜你的功德的善心,他是得不到你的回向功德的利益的。

7樓:

這個問題很好,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首先得說明什麼叫回向?通俗說,為了誰,這就叫回向。為了這一生的父母,這叫回向今生父母;為了張三,這叫回向張三;為了全中中國人,這叫回向全體中中國人;為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叫回向法界全體眾生。。。

第二個問題,自己拿什麼回向?這裡面有福德,有功德。要注意的是功德裡面包含了福德,而福德裡面不包含功德,故功德更難。

回向福德就是將自己的福報布施、供養給回向的物件。回向功德以此類推。

福德是什麼?中國古人講五福臨門,五福為: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回向福德就是將自己的五福分享給回向的物件去享受,比如說富貴中的財富,拿財去供養,如果回向的物件越廣,則每個物件能夠得到的就越少,因此回向福德時,回向物件越專一,對方得到的福報就越大,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題,故效果相對會更明顯。這是在財物一定的情況下,若自己拿來回向的福德越多,則被回向的物件所得也會相應增加。

再說功德。功德是要斷煩惱的,所謂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是在修功德,在斷見思煩惱。煩惱又叫惑,其中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見惑:

身見、邊見(俗稱偏見)、戒取見和見取見(俗稱成見,乙個因上之成見,乙個果上之成見)、邪見(如斷滅見之類);八十一品思惑歸納為五大思惑:貪、瞋、痴、慢、疑。所謂息滅貪瞋痴,斷的是見思二惑中的思煩惱。

而在見思煩惱之上更有塵沙煩惱和無明煩惱,華嚴經上將此三大煩惱用妄想、分別、執著來表示,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體會。其中妄想即是無明煩惱,分別即是塵沙煩惱,執著即是見思煩惱。故大德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屠刀即上述之三大煩惱,真能一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則入一真法界,證法身大士,立地成佛也。

故功德亦有大小,斷見思煩惱、破我執,即證阿羅漢果位;再斷塵沙煩惱、破分別,則證菩薩果位;再斷無明煩惱、破妄想,則證法身大士諸佛果位。法身大士位即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拿功德去回向,理同上。自己修行境界越高,功德越大,回向物件越專一,則對方所得福報越大。

為什麼還要將回向物件之範圍擴大呢?這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心量,所謂量大福大造化大。諸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之大,不可思議。

像阿彌陀佛,為什麼十方世界的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世尊更是在經中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只因阿彌陀佛之四十八大願,度眾生之範圍太過廣大,時間上說無量世,空間上說十方世界諸佛無量國土,物件上說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一切皆平等度化,實在是不可思議。諸佛之三身,法身、報身均是佛佛道同,但化身卻隨其因地之願力而不同,阿彌陀佛連化身都是無量的無量,度化時間無量、空間無量、物件無量,實在無法用言語說清,故曰不可思議。

明此,則知如何行。比如末學自己回向,則只回向父母雙親,但不只這一生的父母,是生生世世的父母。經云: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故一切眾生皆我父母,則回向之範圍又專一又廣大無邊,而更會勉勵自己在菩提路上勇猛精進。

8樓:麻袋長老1234

回向眾生是你修法中的最後一環,沒有這個環節,你的修法功德就不會變為無漏功德,前行發菩提心,正行三輪體空,結行無緣回向是修法的必備核心,所以回向所有眾生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

單獨回向就是你的心願在三寶的加持下得以實現,過程就是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實現你良好的心願

9樓:雷之鼓

盡人事,聽天命。也就是說神通不敵業力,你問這個問題,額,但是這個「神通」,有比沒有好吧。我等凡人立心可以廣大,功用和效果就不要問了。效果是做事的,不是渡人渡己的。

10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佛法中為何強調回向福德,這是因為佛法首先關注的物件,也可以說唯一的物件就是生命的現象,也就是有情眾生的現實世界中的喜怒哀樂,由此大慈大悲心,才是每乙個修行佛道的行者,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功德。

有一種說法,佛法就是大智慧型。對的,佛法就是大智慧型,但是佛法認知的大智慧型,與俗世界的大眾的認知有著根本的不同,也就是說佛法的大智慧型,可以簡單的分為俗世智與佛智。

那麼,佛智是什麼,佛智就是無分別心與無分別智慧型。

那麼,佛智的邏輯推演是怎樣的,這就涉及佛學的信仰與最核心的教義。還是讀經,用佛經來回答吧。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大悲相續二雜染相續佛色身所化相續多生相續相續修法依緣安立依緣假設依緣而生 - 知乎 無心道人無恥之徒: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大悲相續二雜染相續佛色身所化相續多生相續相續修法依緣安立依緣假設依緣而生

如寶鬘論云:「色法唯名故,虛空亦唯名,無種寧有色,故名亦非有。受想及行識,如大種如我,皆應如是思。

故六界無我。」又雲:「唯除於假名,若雲有雲無,世間寧有此。

」此說於勝義中,名亦都無,除名言中唯由名言增上安立,都無所有,故唯是假名。若善了知以上諸義,則能善解一切諸法皆是依緣安立,依緣假設,依緣而生。皆無自性,皆無不由他名增上安立之自在體。

隨立何法,皆是不尋彼假義而安立者。

由此,行者可以明白,現實世界的所有的法相,雖然是畢竟空,但是現實世界的所有的法相的呈現,皆是源自有情眾生的生命的本身。只要眾生依舊活在現實世界的喜怒哀樂之中,那麼現實世界的一切法相,就是具有巨大的根本的意義。

所謂的佛智的無分別心與無分別智,必然導致行者對有情眾生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具有完全的慈悲心與平等心。

因此,作為行者,在現實世界中緊緊跟上中華民族的新時代的發展腳步,就必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大智慧型,這才是佛教徒真正的大慈大悲心的彰顯。

可以重複回向嗎?

普照 可以重複回向,如果不考慮時間,你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這樣才能維持系統的平衡。收穫的果報你想用在什麼地方,就是回向。如果不考慮時間,你也沒有特別指出,那麼你收穫的果報應該就在你重複回向的這幾個方面平分了。這是最簡單的情況。考慮了時間,就複雜一點,你現在付出,假設一年後收穫果報,要維持系統的平衡...

生活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嗎?昨天的遺憾真的可以彌補嗎?

Brilliantkwin 很抱歉的告訴你生活不可以重新開始,遺憾也不能真的彌補但是我們之所以能夠越來越好,正是因為我們選擇了負重前行,有了遺憾,下一次遇到同樣的選擇才會更加慎重,而遺憾越是遺憾,這種指導生活的效果就越是顯著。所以今天我會感激過往的遺憾,教會我生活的意義。所以今天我不會選擇重新開始,...

壽命真的可以延長嗎

溫迪 就活這一次下次不來了 可能我比較二我覺得這是一句激勵人不枉此生的話,但我的朋友都以為我咋了咋了 那就當他是一句消極的話吧 所以說你是什麼樣你看世界就是怎樣 開心的事情要專心記起,不開心的事聽後就忘!要開心點啊,給大家一些積極的話 皆非 我差一點就被這黑夜沖昏了頭腦說想你 差一點就被時間撩撥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