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問題上,你與大多數人持有不同看法?

時間 2021-06-02 10:39:13

1樓:曾凡丨信陽毛尖

年齡大的人並不一定就值得尊敬,要看眼界、閱歷、成就與品行。

下面擷取匿名知友的回答。觀點相似哈吧

如果你出身在底層,你的父母很可能並不比你聰明,他們所謂的經驗總結和人生智慧型可能錯得離譜。想想你班裡不學無術混幫派、熱愛綜藝節目和偶像劇的白痴少年們,你的父母從前也像他們一樣。他們只是混到了這個年紀而已,並沒比十幾歲時有多少長進。

老師同理。

2樓:

人類並無良知,只有物質上的利己(屈服於物質享樂)和精神上的利己(屈從於虛幻的道德體系)而已。

沒有所謂普世的道德,所謂道德,不過是我們內部社會公約性質的東西;而所謂的「做聖人」、「雖千萬而吾往矣」、「人生而孤獨』也不過是帶著道德的高帽,即使忍受肉體上的痛苦或物質上的貧困,也會從那種自我正當化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

人是極端利己的存在,道德也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大眾化的產物,一些冠冕堂皇充滿情懷讓人熱淚盈眶的話語,也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一些所謂的道德審判,也不過是在自以為是的已然內化的「道德感」的驅使下,做出的讓自己感覺最好的選擇罷了。

所以,不要以為誰可以占領道德的至高點去對誰指手畫腳,因為當一些人站出來指責你在道德的高地上不冷時,也同時落入了道德高地迴圈佔據的怪圈。

所以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決計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當然,正是因為道德出自於人之本性,才有了社會公約的性質,才在人類誕生之初,便規範和保衛著這個看似不堪一擊的社會,讓其有了存在的依託和發展的秩序,所以道德可以被質疑卻不可以被遺棄;

因為遺棄了道德無異於泯滅了人性。

而人類社會的成長和變遷,道德的成熟和變革,也將伴隨人類對道德等終極問題的思考,帶著自我賦予的價值與意義,延續到末日盡頭......

3樓:

關於做官。

家裡屬於農村的中產階級,所以金錢、權勢仍是他們一輩子渴望的事,在他們眼中,或在許多的同樣的農民眼中,做官無疑是絕佳的,有了權,就有了錢。

我對他們說了一句話:我們百姓被官欺壓,然後我辛辛苦苦學會知識,就是為了像他們一樣,來壓榨當初的我們?

4樓:

1.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意義』。

2.我從沒覺得能『輸』在起跑線上,人生的設定是一場長跑。

3.愛情要不要性,那是自己的事。不怕父母,自己為自己負責。

5樓:

想了想還是匿了吧。

班裡面有幾個少數民族的同學,有乙個平常不注重宗教信仰,平時對一些宗教要求有些違背。被同學們叫做思想開放。而另一些本本分分遵守宗教要求的同學,則被人稱作保守腐朽。

我想說的是不遵守宗教要求的不能叫做開放。

我理解的開放不是這樣。

我理解的開放是自由,平等。但並不意味著不遵守宗教。

6樓:房天奕

常聽有些人勸輕生者「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說得好像他自己死過,所以對「死去和活著到底哪個更可怕」有權利評價一樣。還有,「你死了,你父母還怎麼活?

」很少有人這一生沒有經歷過親人的離去吧,難道大家都選擇隨之而去了嗎。(當然,人生三大悲的確比其他悲痛殺傷力更大些。)

我們都沒辦法選擇來不來這個世界,更沒辦法選擇在什麼時間(生日)以怎樣的方式(順產/剖腹)通過怎樣的人(父母)以什麼樣子(性別/膚色)什麼狀態(健康/殘疾)來到這個世界。(投胎真是門技術活啊T_T)

當某些不走運的人碰到了一些無法克服的遭遇,並且真的到了他們認為的「生不如死」地步的時候,我覺得應該尊重他們做出的結束自己生命的選擇。

當然,心理學家說,人在做出這樣選擇的時候,都會再最後掙扎一下——比如,將這個決定告訴他人,尋求外力的挽回。但是,如果當事人真的去意已決,不再尋求幫助而是最後道別,也請不要將「懦弱」、「不負責任」、「自私」、「不孝」……這種詞彙砸向他們。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A可以真正理解B的感受」這種神奇的事情,你我都體會不到他人的絕望到底是不是只有死亡可以解脫。

「來」既已不歸我們選擇,「去」如若也不許我們選擇,那這趟旅程是不是太過殘酷了……

7樓:

我很喜歡柏拉圖式的愛情,那種存在於同性之間的愛情。我並不是同性戀,如果從性慾的角度來說。但我愛過乙個女生,她是我的靈魂伴侶,與性無關。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理解。我曾幻想過如果...我們身處在古希臘,有那個社會環境的話,一定也能成為彼此的愛人吧。

8樓:

「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救誰」這個問題真的不算什麼。

敢不敢問問你媽,你和你兒子同時掉進水裡,她先救誰?

救你是嗎?那如果彼時你50歲,你兒子20歲呢?還是救你嗎?

9樓:楊子燚

反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一切說父母愛偉大、孩子要一生報答,一點不順父母就是大逆不道的觀點。

再次更新割—————

我認為「愛」的精華都是一樣的,無論結髮之愛還是父子母子之愛。愛,就是無私的希望對方好(當然感情這玩意兒沒什麼是純粹的愛,肯定還有混雜,不過我說的是「精華」)。

報答,恩,我覺得就是個偽命題。

我父母愛我,願意為我付出很多很多,我看在眼裡。

我愛我的父母,現在我還是學生當然無以為報,以後父母有一點事我也會蕩盡家產。

大家都經歷過吧,家長的各種不合理的說辭、管教。你怒了,摔門而出。但是不久又重歸於好。

真的是你錯了?不,只是因為你愛他們,你不願意離開他們。永遠不離不棄。

他們愛我。我愛他們。夠了。

報答個屁。

沒見過男朋友給女朋友買戒指分手後還要回去的

10樓:宗層樓

我從很久之前開始就思考乙個問題,人性的終點是不是祛除全部的惡而保留全部的善。

我自己覺得我大概是乙個好人,待人溫柔,不喜爭吵。可是我心裡除了平和和溫暖的熱土以外,如若轉念看向另一邊,卻同樣能看到冰冷中夾雜著瘋狂的凍土。

難道我是乙個潛在的惡人嗎?我想不是的,我就是乙個平凡的正常人,我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惡念吞噬而失去理智。可是,我從來不認為我可以擺脫惡,我甚至需要它,極度的依賴它。

它具有無比的力量,在人生中無數的谷底帶給我掙扎的戰意,在身體和意志的竭力中帶給我痛苦的鈍感,當我彷彿偏向那一種惡的時候,我更加地強大而可靠。

在我人生的近幾年,我開始慢慢理解。無論善或者惡,都是人之本能的延伸,人的本能蘊含著仁慈和憐憫,讓我們懂得共存;也同時包括了嗜血和殺戮,讓我們爭取生存。我丟不掉善,也丟不掉惡,它們都是我精神的血肉,是我無法分離的大部,它們就是我自己。

那麼,人性的終極追求到底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本能的合理釋放。

人類本能中的惡並不是原罪,它可以使人獲得強大的意志和果決的行動。可是一旦被積累並且過度地傾瀉,就會產生罪行和傷害。惡不是天生的罪孽,是因為人類僭越了本能的界限,才引發了無數犧牲和鮮血。

同樣,善意固然可貴,但過度的善會使人喪失辨別,渾濁而懦弱,甚至助長他人之惡。在前幾天的乙個答案中我提到過一句話:那些廉價的善意啊信任啊,簡直就是人性黑暗面的豬飼料。

這一點,我怕是體會太多了。

所以啊,我既是如雪般純淨的善意,也是散發著血腥的惡念,我是人性的總和,肉身和魂靈,孤獨的孩子。

如讚吾幸。

11樓:劉托尼

人們很難判斷自己與他人對一件事的看法是否相同,因為人與人之間完全的相互理解是不存在的。可能你們對某件事的觀點在語言表述上差不多,但你們得出這種相似結論的思維素材和思考過程是有差別的,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含義,尤其是在主題涉及到深刻而抽象的領域時,所以相同的表述可能意指不同的含義。(舉例來說,同樣的一條人生道理,你在不同的年齡看,會體會到不同的意義,可能你在不同的年齡都會說這句話,但是其含義肯定是不同的。

)類似的,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不同的說法,可能其本質含義並沒有什麼分別。

本質上,人的思想是乙個暗箱。人通過包括語言在內的各種途徑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內在,但是他人所能接收到的只是你的表達方式,從思想本身到表達方式的過程,是無從知曉的。

12樓:雪白的狐狸

「母愛是無私的」

屁話,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無私的,你做事總有目的性,哪怕過程和結果傷害了自己,但是達成了目的就算完成了你的目標,既然有目的並為此執行就不是無私。就算是發生意外身體優先於思想先行動,也是長久以來自己的觀念影響著自己的身體行動。

「以孝為先、無後為大」等該死的傳統思想,道德綁架更是無稽之談,每個人生孩子之前想的都是「我要不要生孩子」,而從沒考慮過這個孩子是否想出生於世,是否想出生在你家要你做他的父母。所以生孩子是這世間最自私自利的事情,完全沒考慮過對方的感受並且強制對方。既然是這樣,那你未經這個生命的允許就把他帶到這個世間,你就有義務為你的自私行為作出相應的補償,理應好好的照養這個生命體,這是還你欠他的而已,而不能因為你自私的性慾及生殖欲得出的後果,你照顧他就要求他有所回報。

他是否回報要看他心情,但是你沒有資格去要求這個。

談戀愛還得看倆人是否互相喜歡,去寵物店買只寵物貓狗也是雙向選擇,你喜歡乙隻狗,這狗怎麼都不喜歡你還咬你,你肯定不會買走它。既然你單方面選擇生育,那你就得為此負責好好照養,你照顧得好對方自然也願意為你付出,但這不是你有資格「要求」的。

為什麼大多數人討厭網紅?

就是嫉妒,不過不會有人承認的,很多說網紅都是照騙,這確實是真的,但是長得很漂亮的也真的是有的。自己比長相比不過人家,比賺錢也比不過人家,和自己年齡差不多,但是人家各方面都超過了自己,整天屌屌的,裝逼,賺錢又很容易,大家當然看不起了,心裡不平衡。 現在在一家和網紅合作的公司上班明年打算離職。這些網紅太...

為什麼大多數人不喜歡灰色?

環烷烴 瀉藥。我不清楚其他人,但是我不喜歡常規色,更喜歡灰色以及灰色系。灰色系的意義應該就是飽和度偏低的那一部分顏色。我不理解的不是有人不喜歡灰色系,而是為什麼好多人會喜歡螢光色,我覺得螢光色只適合做交通標誌一類的醒目標示。經常逛instagram,發現的乙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歐美人大多喜歡飽和艷麗的色...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覺得macbook air之類的蘋果產品很貴,真的貴麼?

1.真的貴。2.人們在比較兩件或者多件產品的時候是不可能好像這些產品的業內人士一樣去做多個引數的詳細比較的,甚至比較的引數會不公平和不合理到可怕,並且很容易受到廣告影響。舉個栗子 在大多數大學生的父母眼裡,5000 6000就足夠買到不錯的筆記本 事實也是這樣 而這個價位正好對應了蘋果最低價位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