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機構進行的財務盡職調查有何異同?

時間 2021-06-01 10:10:55

1樓:Mimosa

來說一下PE/HF和Corporate財務盡職調查的異同吧。見下圖。

在上圖的基礎上,因為PE/HF通常是non-controlling interest,所以最看重Quality of Earnings (adjusted EBITDA), 對於net working capital和net debt不太看重。因為management沒有incentive manipulate with net working capital 和net debt。

2樓:CCSS

不太懂其他機構的FDD,就四大TS的FDD,基本思路是側重於Target具體商業模式的分析與呈現,估值需考量的盈利調整(一般會從EBITDA 出發,做會計調整,正常化調整,以及模擬調整),營運資本分析,以及提示影響SPA的一些財務或經營事項。這是基本的methodology, 但四大之間,不同合夥人,對交易肯定有些許不同的判斷了。

3樓:我耳塞呢

券商搞的盡調,一般目的是甩鍋。IPO專案稍微好一些,能接觸較多的資訊,再融資甚至債券專案那就基本上沒機會接觸具體一手資訊,主要目的就是證明做過盡職調查,出了問題主要責任都是公司/會計師/律師的

而銀行、PE這種真的拿自己錢往裡投的就會謹慎和深入很多,因為最後虧了是自己虧

4樓:wykisadog

目的不同,盡職調查方向也不同(雖然工作大同小異)例如,ipo的券商或者會計師事務所的盡調,主要看公司是否合法合規,有無歷史性估算問題,賬務處理和財務指標是否達到標準。

投資人自己或委託中介盡調,更關注企業的潛在風險和虧損或者未來的盈利能力。

收購前的盡調,更關注合法合規,股權關係,以及有沒有賬外負債。

5樓:王大力

個人愚見,無論是哪種機構,只要是針對財務的盡職調查,其側重點,並不會因執行機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而產生差異的原因,是真正的執行目的

比如題主所提到的這幾家機構,表面上來看,執行目的都是去做財務的盡職調查,理應沒有大的異同。

但是,不同的公司,甚至同一公司的不同團隊,在面對專案時,都會有自己真正的執行目的。

什麼是真正的執行目的?

如果按照比較接地氣兒的說法,就分兩種:真心做和划水搞。

如果抱著「真心做」的目的,

無論哪個機構或團隊,一般會通過實地盤查、高管和員工訪談、同型別企業交叉對比、上下游企業經營考察、賬務核查等等手段,去摸清楚這家企業的真實財務情況。

如果抱著「划水搞」的目的,

啥也不說了,即使現場不去,都可以搞出來一堆「真實」材料來。

甭管名頭多響的機構,什麼外資投行、四大、PE等等,找對了人,多糙的活都幹得出來。

好好感受一下。

盡職調查中,如何結合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

天使灣創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下公司的盡調同事,一位話少但腦子裡全是乾貨的小哥哥。珈藍 1 回答該問題有乙個前提,即假定該報表是真實的準確的,否則需要先核實財務報表。財務盡調並非完整的審計,一般以分析性複核為主,側重三張表科目之間的勾稽關係。二是對主要資產的查證,尤其是貨幣資金 銀行對賬...

配鏡遇到不同機構不同驗光師的不同驗光結果,到底該怎麼選擇?

鞍山眼鏡人 看到這位朋友的遭遇也真的是無奈,眼鏡行業魚龍混雜https zhuanlan p 359794835 這個鏈結裡面有一些給驗光師同行的技巧分享,希望戴眼鏡的朋友也了解一下,這樣可以評估驗光師的水平,驗光師朋友也相互分享經驗,讓每乙個驗光師都成長起來 明亮意仟眼鏡 驗光結果不同,受很多因素...

同一副眼鏡為什麼不同機構驗出的近視度數和散光不一樣??

明鏡溜 如果焦度計的引數設定是一樣的話,理論上是一樣的。機器的步調設定不一樣,測出來的度數上下會有差異。舊眼鏡的測量只是參考,不能為配鏡的度數,必須複查度數 巔峰趙四兒 瀉藥可能由於操作人員不同或者眼鏡劃痕或者機器的誤差值不一樣還是應該把具體資料發出來因為可能有些人認為 3.22D和3.28D差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