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遭受家暴的人自始至終都不離開實施家暴的另一半?

時間 2021-05-31 16:57:51

1樓:neko

最近想的這個問題。

《生命的重建》作者就是乙個被家暴者,而她成年後又找了兩任會家暴的男友,直到她改變了她的性格,才避開了這個巨坑。

所以她得出了乙個結論,被家暴的人與自己的性格有關,只要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就無法改變現狀。

顯然提問的人提問的是,到底是哪些想法需要改變?哪些想法才是導致我們陷入窘境的誘因?

首先第一點:我們忍受的下限與原生家庭有關,越糟糕的原生家庭忍受下限越低,越好的原生家庭忍受的下限越高。

如果從小沒被父母兇過,在第一次碰到伴侶歇斯底里的怒火時,就會覺得這個人好可怕,不能也沒辦法跟這種人繼續在一起了。也只有在從小就直面父母這種歇斯底里的人,才能見到這樣的可怕,也不逃跑。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不是個事,很經常發生了。

這樣的心態就像經常碰到暴風雪的人,他們遇到暴風雪的時候不會想:「噢完了,我沒法活了,今天就是我的忌日」。他們只會想:

「怎麼又來了,我找個地方躲一下吧」。然後在暴風雪結束之後繼續他們的生活。他們也不會想要背離家園去新的,沒有暴風雪的地方開疆拓土,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有很好地,處理風雪的能力,如果有人勸他們趕緊走吧,他們也只會擺擺手說:

「不需要,我習慣了」。哪怕他們也很厭惡暴風雪,畢竟有再好處理能力的人也只能做乙個修復,而不是完全防禦。

那些搬走的人,躲過了這一次,就不會再碰到同一場暴風雪,而那些自信自己能處理好的人,最終大概率都會被暴風雪所淹沒

第二點:我們可能無法注意到自己的個人偏好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相處模式有關,不管這個關係相處模式是好與壞,本人對此厭惡還是喜好,在成年之後其個人偏好都會偏向於符合其(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性格的人。

舉個栗子,如果乙個有著霸道父母的女孩子,她在選擇交往物件時,有乙個溫和有禮的男孩子,有乙個霸道的男孩子,她最終大概率會選擇後者。

這裡面有兩點原因,第一,人都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因為在這種家庭下長大的女孩子,她一定是經歷了無數的被閹割自我的時刻的,雖然很多人都沒有自我,但這種女孩,她一定是最沒有自我的那一類人。她需要別人替她去做決定,天然地也對我行我素的異性有好感,畢竟對方就長著她想要的理想性格。

第二,她會覺得前者的性格溫吞且慫。很奇怪吧,她無法忍受乙個男孩溫吞地連要不要在一起都要她自己開口提,即使和這樣的物件在一起,他一定會很尊重她的意見。但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會談戀愛,不知不覺中,她避開了一些可能是好的伴侶的人。

此外,每個人心中都會對理想性格有乙個定義,而這個定義多來自於原生家庭。溫和有禮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覺得溫和有禮的性格是最好的,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少一點覺得疏離沒有溫度,多一點覺得熱情,沒有空間感。

而在霸道一點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覺得霸氣的性格最好,少一點就是溫吞且慫,多一點就是佔有慾強壓迫地人喘不過氣。

我認為,這一點就是在設定上限了。如果性格真的有分數,比如一些公認好的性格特質:尊重伴侶意志,大方慷慨,溫柔或耐心細緻等等,差的性格特質就不舉例了,綜合它們來做乙個打分的話,我想畫個圖來舉例:

加上個人偏好之後是這樣子的,而且人只會在這個區間裡選擇物件。分數不在黑區里的人,哪怕性格是滿分都不會被作為可選擇的物件來考慮。

當然,提問者的提問的,被家暴者的區間可能是這樣的,極窄且極低:

而且,不停地在這個區間內擇偶,也會打擊受害者的自信,因為被她選擇的幾乎全部的男友都會家暴,你作為乙個外人,要怎麼去改變她的認知,告訴她,不是所有男人都會家暴,相信你會遇到更好的呢。

她只會覺得你在扯淡。

第三點是,不同性格的人在處理不同衝突時,方式會大不一樣。比如沉默的使用方式。

對於慣常交替使用冷暴力與熱暴力的家庭的A來說,激烈的爭吵或者冷嘲熱諷是對對方不滿時的常用做法,而一旦氣極了恨極了,是不會說話的,只會全身冰冷的坐在一旁,一言不發。

而對於家庭氣氛好的B來說,也許她只是因為對方的言語受到了傷害,但又不願開口反擊,所以選擇了沉默,這樣的情況與A氣極了的沉默是很像的,所以A與B如果作為戀人在發生衝突時,A是不能容忍B選擇沉默的,因為這會讓其陷入一種被拋棄的恐慌絕望中,只想抓著B讓其開口,開口說話哪怕是反擊也好。

而B在這時更不會開口了,畢竟選擇閉口不言在B看來就已經是忍讓,B也不會懂A何苦要咄咄逼人,步步緊逼。

因為雙方性格差異太大,即使繞過了第二點說的上限,和更好的人談了戀愛,最終也會是錯過的結局。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乙個人總是會碰到同乙個壞的型別的人,我更傾向於,是某個人的篩選機制出了問題,她選擇的人本來就是壞的樣子,而不是她把伴侶從乙個樣子變成另乙個樣子,這種說法對受害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她仍然有很多東西要意識到,要改,要做很多事情,不僅要把自己的性格變好,也要及時更新相關的想法。

這樣才能,脫離困境,往更廣闊的未來去。

2樓:

以前我是不能理解的,後來我發現了她們心理可能的真實感受,那就是內部環境的攻擊性是可預見的,而外部環境的攻擊性卻不可預料且同樣存在的。。。。。。。

兩種風險,換成你,你會怎麼選?

而且她們想要過平常的生活,既無法通過自身變成對外有威懾力的人,又不想變成sha人犯。。。。。。

3樓:絲竹輕音

感覺這種心理有點像賭博心理。

隨機強化,讓人欲罷不能。

因為家暴不是任何時候都發生的,只是偶爾,其餘時候似乎都還算順利。

有些被家暴後還收到了道歉,這相當於給了人希望,讓人願意再賭一把,偶爾還賭贏了,然後,一次又一次,就成癮了。

這跟賭博很像。如果是一直輸,肯定就放棄不賭了,但如果偶爾贏那麼幾次,估計就沒辦法撒手了。

4樓:

因為存在希望和幻想,總以為對方還是愛自己的,會以為家暴者會因為家暴內疚,會因為內疚改變。可後來發現,她們想多了,狗怎麼可能改得了吃屎,換來的是變本加厲。後來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覺得這是命,看不到希望的命,離開了,會不會孤獨終老,也許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也許下乙個還不如這乙個,畢竟是孩子的親血緣,再找乙個對孩子不好怎麼辦,算了,將就過吧。

以前的人不也是這麼將就一輩子,算了……

為什麼人類社會自始至終要用慘烈競爭去爭奪有限資源,而不傾向於犧牲當前利益去使資源總量變大?

已登出 慘烈的競爭爭奪,會有利益收穫!犧牲當前利益讓資源變大,是讓別人分享利益收穫!人性是自私的,也是無私的。資本家可以去搞慈善,但不會把利潤全部直接分給所有員工。一切從 實際 出發,社會 實際 就是乙個追求利益和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名利 二字!回答一切問題。 巨饃蘸醬 犧牲誰?誰去犧牲?上流社會的人...

為什麼善良的人還要遭受各種災難不幸?我活的好累,憎恨父親和哥哥!有沒有人能幫幫我?

不不不不不 送你兩段聖經自己選擇其中一段 申命記 32 41我若磨我閃亮的刀,手掌審判之權,就必報復我的敵人,報應恨我的人。馬太福音 5 39只是我告訴你們 不要與惡人作對。 曉曉 永遠不要去恨你生命裡的任何人,好的人給你快樂,壞的人給你經歷,最差的人給你教訓,最好的人給你回憶 樂觀點,開心點,所有...

為什麼那些問路的人總是找我?

被問的頻率蠻高,而且好幾個人一塊走也多是我會被問到,或許是人長的比較憨厚?哈哈反正我覺得舉手之勞不是特別急著趕路我一般都會耐心給指好。像昨天下班的路上,就又遇到乙個阿姨問路,揹著大包小包聽起來走了不少冤枉路,正好一天運動少也沒多遠就帶著她一路去了車站,阿姨連連道謝說太難得,其實我倒也沒那麼高尚,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