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追隨本心還是穩度餘生?

時間 2021-05-30 13:50:54

1樓:沒有姐姐的姐控

瀉藥。在我看來,穩度餘生就是浪費光陰,一生那麼短,世界那麼大,不做井底之蛙。當然去要看看。趁年輕多拼搏,不要等老了留下無數遺憾。

2樓:子長悅

無論怎樣選擇都會是遺憾的啊。顧此失彼,顧頭不顧腚,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的意義並不是在完美中劃上句號,而是在遺憾中老去,得不到和留不住是人生的常態。

所謂的穩度餘生,我覺得應該是在經歷了這些以後,還依然保持著那份內心的,對生活的淡定和從容吧。

3樓:靜姝其人

洋洋灑灑寫了許多,卻乙個全選~剪下,全部放棄。

人的一生,無非三個高度或者說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題主描述裡邊那個課文有這段話:在農村勞作一輩子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享受當下穩穩的幸福……

這是第一重,但當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時,你永遠看不到山的美,水的美。

即便你生活在三亞,巴厘島,馬爾地夫,這些聽名字就很浪漫的地方,一直……你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多麼美麗多麼值得嚮往的地方嗎?

大多數你所謂的一輩子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享受著當下穩穩的幸福的人,他們是感受不到的。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然後呢?平靜的面龐平靜的心,最多也就想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於是,我們這樣的人出現了,不甘平庸,平凡平淡的生活: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於是,我們開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詩與遠方的田野,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浪漫,是我們美麗的夢。

或許幼稚,或許漸漸迷失,或許連穩定,連幸福都漸漸丟失。

像一抹幽魂,找尋最終的歸途。

尋尋覓覓幾十年,忽然有一日,便頓悟了。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看山看水如夢似幻,景不迷人人自迷,更有輾轉一生,看透一切事實的淡然寧靜,原來,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汪水。

驀然回首,只餘自己寧靜而悠遠的笑,彷彿透過時光,看到了……那山,那水。

也或許,終其一生,也只能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裡繞圈,繞啊繞,最終迷失在追逐的過程中。

看不到山,看不到水,唯餘絕望。

糊塗人,從來說不出「難得糊塗」四字。

追隨本心,是方向,是根本。

但,追逐之前,記得先把基礎夯實。

人生,自古由上而下去體驗易,由下而上卻難如登天。

皇帝可以體驗三百六十行,可以體驗無數種人生。

而乙個乞丐,想要體驗讀書,做官甚至當皇帝……

中外幾千年,也就出了個朱元璋。

什麼意思?

像最近不是有個流浪漢飽讀詩書的網紅,他作為一位事業單位還是公務員體系的一員,拿著工資不幹活,出來體驗生活,出來做流浪漢,眾人追捧。

而真正的流浪漢,想讀書考一所好大學,去乙個好單位,想體驗他不在意的工作,卻難如登天。

真正的流浪漢,想保證衣食無憂都費勁了心力,哪還有餘力去思考,去體驗?

沒有飽讀詩書,沒有遠見卓識的流浪漢,即便能靠坑蒙拐騙掙到錢,又有幾個人會崇拜他們,崇尚他們的生活?

若不能求全,最低限度,考乙個好大學,學最基礎的大學知識,之後,再去思考是求穩還是追尋本心,也為時未晚。

4樓:浮丘散人

放心,說平淡是福的人心裡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

平衡,是我們對所有事情的追求,人生亦如是。

平淡倦了就去浪,浪累的就回歸平淡,這大概是所有人的夢想。只不過每個人對於淡和浪的需求比例可能不同,於是有人生百態、豐富多彩。

要想事事如意,很難。盡力就好。

5樓:此心光明

根本不予盾啊。能困住乙個人的,其實是窮,而不是生活方式。

其實問題的本質,在於是否有財富自由。

有足夠的錢,在很大程度上,才能追隨本心,並且同時擁有穩穩的幸福。

沒錢,為生活所迫,要麼無可奈何四處漂泊,要麼委屈求全幹著乙份並不喜歡的工作。即不能追隨本心,也不存在穩穩的幸福。

6樓:了了了

其實不是本心與安穩的問題,而是――

每個人都有兩樣東西:有可能,已實現。

我們總是不滿足已實現的,而夢想有可能的。

但問題是:如果要實現「有可能」就必須放棄「已實現」,我們還有這個勇氣嗎?

還是會猶豫吧!

之所以會猶豫,是因為「有可能」的可能太寬泛――如果是99%的可能,我們還會猶豫嗎?

事實上,有多少可能我們心裡多半是沒譜的。於是,我們有可能害怕「已實現」變成「已失去」而「有可能」卻變成了「沒希望」或者「沒下文」。

人一輩子的糾結多半在此。

實際上沒人能把「有可能」完全轉化為「已實現」。但就怕把「有可能」當成「已實現」。人生的悲涼多半在此。

而另一半悲涼則是「有可能」始終都只是「有可能」。

有可能就彷彿觸手可及的彩虹――如果那是一座橋,我們將會是幸運的人;如果那是真的懸崖,我們就多半是悲催的人。

究竟是虹橋還是懸崖,在於彩虹本身,更在於我們怎麼看――以及怎麼辦,當然,還有我們的身形體態,能否安然過橋。

7樓:乙隻茜子

想必在問出這個問題的瞬間你已經有了答案叭。追隨本心能讓你快樂的話肯定不會甘於穩定度日了,但是能不忘初心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只要選擇一種讓自己覺得快樂的方式就好了。

又何必糾結選擇的對錯呢。

看到張愛玲的一句話,很符合心境:去經歷,然後去後悔,去做你想做的,去選你愛的,而不是別人眼裡正確的,你的一輩子應該為自己而活。

8樓:

你是你,大家是大家,各人有各自的想法生活。

沒有對錯好壞,稍微想遠一點,確定你想要的生活,做了無論什麼結果都不後悔,按照你的想想法往前走就可以了

9樓:偶爾來看看

你一點都沒錯,趁年輕就該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加你生命的厚度還有廣度,說個最簡單的理由,當你老了跟你的小輩兒吹牛的時候還可以說「想當年…………」如果你都沒出去過,你怎麼想當年啊?

10樓:滄海桑田

跨過千山萬水,經歷所有的人或物,到最後你會覺得原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一房兩人三餐四季是大部分人的終極目標,你只有先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毫無顧慮的實現你心中所想。所以,努力去完善自己吧,追隨本心,才能隨心所欲,不留下太多的遺憾,這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11樓:張永強

這個要看人了!

人分為四類

①有自己的目標追求,並且為之付出行動

②沒有目標追求清心寡欲,相信平淡是真,並且也不願意付出太多艱辛。

③有自己的目標追求,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行動。

④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想做些事情證明自己存在價值。

前兩種人是幸運幸福的,第乙個追求自我實現,第二個斷捨離讓生活簡單有序。

後兩種人是迷茫痛苦的,乙個是求而不得,乙個是困於意義之網無法掙脫。

我們大多數人活在後兩種的狀態之下,但是最終的解脫之道無法①②兩種選擇。

12樓:楓落空蟬

看你心裡的那個度,走一步看一步,不能完全追隨本心,也不能完全穩度,掌握度在適當的時候去過適當的人生。該隨心隨心,該穩度就穩度。

13樓:傾世婉顏

重點是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紀,你就得像你說的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就平淡下去,如果你還未到那個年紀,多出去見見世面,哪怕外面人心叵測,但也算見過世面了

14樓:亦我所欲也

首先這個問題的乙個點在於:為什麼會覺得沒有見識大千世界就會遺憾?遺憾的到底是什麼?

這可能源自於乙個人內心的價值判斷,在你的價值觀中,認為閱覽世界上各種風景的生活感受是好於重複簡單的生活感受。我覺得,這裡並沒有誰好誰壞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喜好,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並不矛盾。

在中國的教育方式中,可能的會體現出一種感覺,那就是大千世界是外在事情,平淡生活反應的內在境界。這在古往今來有很多文學作品中都透露出,比如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所以在這種思想的傳導下,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外在事物就沒那麼重要了,一切都會歸於平凡,平平淡淡才是真。

當乙個人踏遍千山萬水,看過大千世界之後,感悟的其實也是生活、人生、情感這些,這跟一房二人三餐四季的平常生活中所得之感悟差不太多。

所以綜上所述,其實這就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並無什麼區別,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另外再說一點,我覺得在乙個開放性的問題中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這往往是優點,但是為什麼你把自己歸結為「異類」呢?這可能表現出你的不自信,而往往不自信的人會更傾向於用外物證明自身的感受。

15樓:王鐵人

我們的存在,不過是永恆的生死兩端中,最短暫的瞬間而已。

(建議你拿起乙隻筆,在兩頭畫很長很筆直的線,中間有小小的一點起伏的波浪)

動手畫了後會覺得很有趣的 ,真的可以試試

我們應該怎麼辦是追隨自己本心還是大眾?

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沒有一定的。該附和眾人時應該附和眾人,該堅持自己時應該堅持自己。問 應該怎麼為人處世呢 答 寬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觀點是很正常的,沒必要統一思想。圓滑,就讓固執的人固執好了,他們未必是錯的。堅定,不要被大多數 權威 推理大師,雄辯家,老法師 大資料等等等等真的壓服 可以裝個樣子騙...

人活著是要堅於理想還是妥協現實?

熱愛健美的臭弟弟 2020.9.2,20歲的我靠自己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雖然不大,但是都是自己的錢 複式公寓,從今以後也是房奴了.熱愛健美不停息,只是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 你自己也知道二十萬每年屁錢不剩,發完壓歲錢也只剩個機票錢,都這樣了還來問要理想還是現實?你心裡沒數嗎?我說話直接了一點,我也是覺...

人到底是要自律痛苦的活著,還是要放縱享樂的活著?

shirley 真正的自律是不痛苦的,反而你會享受這種有規律的生活 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以嚴以律己要求自己為快樂,有些人以輕鬆自由放縱為開心快樂,我覺得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去生活就好,不要為了所謂的自律而去苛刻自己讓自己並不享受,活的壓抑而痛苦 印第安納老斑鳩 放縱是低階的自由,自律才是高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