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孝不孝順父母,兩者有必然的聯絡嗎?

時間 2021-05-29 23:47:18

1樓:徐曉軼

讀書首先要看讀什麼樣的書,沒有說明的話那就是什麼書都讀點。

學習有兩種方式,一是親身經歷,這是直接學習;二是別人告訴你,這是間接學習。人類發展到今天,除了幼兒時期是以直接學習為主;後面主要就是間接學習,然後配合部分的實際操作。

所以讀書就是間接學習,主要是開拓視野、深化認識。

如果不怎麼讀書,那麼視野比較狹隘,從身邊所收穫的價值體系就堅定無比,這也是中中國人常說的仗義多是屠狗輩,因為他們的人生信條就很簡單、很質樸。

書讀多了,視野開闊了,其實就會多出非常多的異類,這樣一來,原有的價值體系一方面會發生混亂不再是絕對正確的了,所以老子說要實其腹虛其心;另一方面則是原有的價值體系之外多出了很多的替代物。

比如孝,想想漢代除了漢高之外的所有皇帝的諡號都得加乙個孝字以表示皇權的合法性,可想此時孝的地位。佛教傳來,怎麼還有個出家的說法?!等到西方入侵,還有什麼個人主義?!

所以,讀書其實就是新增了更多的價值選項,如果你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同步強化原有價值體系,那麼必然是原有價值體系的崩潰。這就是從小學直到大學都必須開設思想品德/文化類課程的原因。

不過,當下已經是現代社會,而現代社會的基石之一就是個體價值,孝的價值性就很弱了,可以說,初高中以後讀不讀書和孝就應該沒關係了,如果大學、研究生、博士還要學習怎麼孝順父母才是奇怪了呢?!

2樓:拿OFFER-劉一刀

聯絡有卻不大,就見聞亂說一下,

1. 早期。孝順父母的觀點最早是小時候父母教育的影響,與教育經歷無關。

對孩子教育好的或者表率好的,孩子會自發產生父母老了要好好照顧的想法;而沒教育好孩子的,比如過分溺愛之類,孩子往往會覺得理所當然,長大了也不斷索要。

2. 成長時期,集中在上學期間,主要是所在環境產生的攀比心,比如小中產到了貴族學校;班裡有高調的富二代之類。如果產生了攀比心,而父母又沒有及時糾正,孩子可以會產生恨意等負面情緒,也往往導致了後期對父母的疏遠。

3. 經濟因素和素質因素

現在孩子不多,很難出現我們父母這代因為他們父母照顧不均的因素導致的兄弟間的隔閡。但是不管之間和現在,後期對父母照顧的疏遠,往往跟經濟能力有直接關係。

現在人的經濟壓力很大,有房貸,有妻子孩子等等,一些人會把照顧老婆孩子的優先順序放在父母之前,且優先很高。收入較低的話,則對照顧父母從覺得有義務到無力再到逃避。

另外,還有自己家庭與父母習慣(素質)的因素。聽說過不少,因為婆媳對照顧孩子的理念不同導致的反目;老人多次無理取鬧等等

這其中環境因素、經濟因素與教育經歷有一定的關聯性。

我這樣不孝順父母對嗎?

回收金針菇 私以為其他的答主都沒說到點子上。我覺得你是很需要你的父母的存在來證明你不是乙個沒人要的孩子,所以從心理上拋棄不了他們,也就不敢在明知道自己是正確的情況下對父母說no。你可以試試能不能把你這種感情往你的男朋友的父母身上轉移一下,畢竟我覺得公公婆婆要是真心對待你的話其實跟一對好的父母的差距不...

背井離鄉是不孝順父母的表現嗎?

李書美 以前劉大師說過一句話,送給你 書讀得越多,你會發現你和家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論語 裡說過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現在還應該沿用嗎?我認為不需要了。古代通訊不發達,如果你從北京到了廣州,一封家書是多麼珍貴,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要強調遊必有方。如果你是從北京出發,四處漂泊,就更難和父母保持聯...

不孝順父母的男人會愛自己媳婦麼?

小西瓜 劇聽說,李彥巨集,俞敏洪,等這一類有本事的男人,也都是大孝子來著,男人只要有本事,有能力,其他的都是小事,如果沒能力,即使他不孝順父母,你也得不到什麼的 難離丶愛恨 應該分人有的人不孝順但還是會愛老婆我的大舅和二舅就很不孝順我姥姥,但是他們對他們的孩子和老婆就很好,因為他們已經六十歲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