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因果」有具體的判斷標準嗎?

時間 2021-05-08 03:30:42

1樓:本於心

未得根本智以前真的很複雜哦!只因眾生不識真我,致使掉入二元的戲論泥淖之中難以自拔,仼自家養的盜家賊胡作非為,茫然而不自-----這就是無明!

2樓:青碧

前面有說了以趨向解脫為標準深以為然

至於各種行為是善是惡這個事情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見過有婆羅門變現惡相警醒世人這個是善是惡呢?

其實佛教並不是搞道德綁架更多的是講明原理因果

3樓:kapal

按論藏的說法,確實有統

一、唯一、簡便的善惡標準。關心這個問題,可以閱讀瑪欣德的《阿毗達摩講要》了解詳細內容。

三藏是律藏、經藏、論藏,其中論藏就是「阿毗達摩」。阿毗達摩是用一種嚴密、系統的方法來分析和組織諸法。根據南傳上座部的傳統,如果不懂得阿毗達摩,對經典的理解是膚淺、浮泛的,對經典的闡釋更可能是信口開河、自我作古。

把所有一切徹底細分到不能再分解,其基本成份就叫做「究竟法」,意思是最究竟、最根本的成份。究竟法有四種:色、心、心所、涅槃。

色,是屬於物質的,稱為「色法」。心和心所是精神的、心理的,心和心所統稱為「名法」。色法和名法,組成了一般人所了解的世間。

而「涅槃」是出世間的,「涅槃」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名法。

心所總是與心一起生起,心和心所一起,是不斷生滅的,乙個心只會存在乙個剎那,乙個最小不可再分的心理活動基本單元簡稱為乙個心。心可分為四類:

一、不善心;

二、善心;

三、果報心;

四、唯作心。

這四類心當中,不善心和善心能夠造業。不善心造的是不善業,善心造的是善業。

貪、嗔、痴三種為不善根,只要某一類心有其中的任何一種,這類心就是不善心。不善心會帶來苦的、不善的果報。

心是不斷生滅的,乙個心只會存在乙個剎那。題主舉的例子中的行為,需要千千萬萬個心相繼生滅才能驅動完成。這千千萬萬個心,根據其善根或者不善根,將來都會有每乙個心的相應善惡果報。

並不是一整個案例的行為才導致乙個業報。

例如打小孩的案例中,大人生起的一連串心,可能包含了「捨棄小孩對自己的親密,而嚴格要求小孩」和「恨小孩不聽話而打小孩」。這種情況下:前乙個心理活動是善的(中舍、無痴),將導致善的果報;後乙個是不善的(嗔根),將導致惡的果報。

如果大人的心裡想的是「想要小孩給自己更好地養老」 和 「恨小孩不聽話而打小孩」,那麼前乙個心理活動也是不善的(貪根),後乙個仍然是不善的(嗔根),兩者都將會有惡的果報。

補充一點:乙個心是善還是不善,僅看是否含有貪嗔痴即可,與作業物件無關。但善惡業的果報大小,與作業物件有關,對方品德程度越高,果報越大。

4樓:

「善惡」是概念法,是人的一種觀念。

佛法中的因果是自然規律,以某類因,成某類果。

總結出來的規律就是A類因,成A類果;B類因,成B類果。

所謂的A類、B類,是基於其行為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分類。

至於你在文字、語言層面,把A稱為善B稱為惡,或者A稱為惡B稱為善,那是無所謂的,只是一種文字約定而已,而且世界各民族的語言中對於善惡二字的書寫和發音本來就是不同的。

5樓:法觀信服

我認為的佛法所說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和世俗所講存好心做好事的類似雷鋒同志的行為不一樣。包含此義但含義更廣不然為啥要學佛學雷鋒同志不就好了呀

使人趨於解脫趨於離相增長智慧型的才稱為善

使人趨於輪迴趨於著相增長無明的稱為惡

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戒定慧惡:貪(好好想一想自己貪什麼貪名貪利貪有乙個我?)以及嗔痴以上有何錯誤還望斧正感激不盡

南無阿彌陀佛

6樓:普波居士

佛教裡常說的「善惡因果」中,對於是善還是惡具體的判斷標準!怎能沒有有呢,沒有怎麼度眾生啊?怎麼離苦啊?眾生的苦不都是惡業行的果報嗎?!

最典型就是五戒,殺盜淫妄酒都是惡業,這就是標準。最高到菩薩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都是要戒除的惡。

善業也有,十善業,按照這個標準修,肯定善有善報。至於你說的案例,都是善惡因果,因果通三世,很多前世的惡因,到今生受報。不能以眼前的是非來,斷定是善是惡。

所以今生一定知善惡,明因果,別來世惡報現前,還不知道所以然。

7樓:loftz

老子曰: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斯惡已 。

皆知善之為善 , 斯不善已 。

六祖曰:

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亞當曰:

自從我和夏娃吃了智慧型果之後,就得了好分別善惡美醜的毛病,於是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嗚嗚嗚。

8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惡的標準,在戒律裡有嚴格的界定,是戒律主體的一部分,小乘,大乘,出家在家,都有相應的戒律,也會有開遮的方便開許,也會隨歷史時代地域民族文化習俗有一些個別的變化,這個標準相對世俗的社會文化倫理標準,有的嚴格,有的寬泛。戒律的反面除了非善非惡的部分都是善。

基於這個相對二元的世俗現象界,凡是現象皆於其侷限中才能存在,因此提出統一和唯一本身,就是偏執的思維,包括你後面的兩個問題都是這樣來的,是屬於超越這個世間的上帝視角,你首先是做為個體的生命而存在,既不是以所有人而存活,也不是超越二元的上帝,因此你提出問題所持有的立場和角度本身就不成立,以為拽著自己的頭髮就能離開地球。善惡標準的差異與不同,本就是這個現象界的特點,不必然就是善惡不存在,善惡的取捨標準,是共業與別業決定的,有你所屬群體的共相,也有自己個人業力的個人觀念,肯定不會完全一致,世上就連一模一樣的樹葉都找不到,怎麼會有一致唯一統一的善惡標準?那是你自己,在問你自己腦子創造出來的善惡觀,只要你在這現象界存活,就要受到二元對立的侷限制約,那麼好壞,善惡,就都會出現,因為這是人道的共業。

按一般善是利益做好事,惡是損害做壞事的大多數共識,如果沒有善惡的分野,你如何趨利避害,生存於群體之中?沒有善惡,就不知善惡,等於有人要損害你殺你,你也不知道逃避躲藏,你認為合理嗎?現實當中有利益你對你好的嗎?

而你會不會高興樂呵?現實當中有損害你對你壞的嗎?你又會不會痛苦憤怒?

那麼按照大多數的共識,前者對你是不是善?你也很開心對吧?後者對你是不是惡?

你也很苦惱,是吧?這不就是善有樂,惡有苦嗎?在相對的二元世間,你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這就是因果呀,你利益他人給他人快樂,你也會被人利益收到快樂,只不過因為輪迴無始雜了很多善惡變得複雜,所以今生的顯現才有苦樂不定,一時的行善做惡,也沒有馬上成熟為果報

怎樣判斷這種行為中雙方的善惡與否?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善與惡的認定,是一種價值判斷,在不同時空 不同情境下,同乙個事件很有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基於這個之上,我們來看下問題 小明舉報賣假貨,導致了假貨商家斷了財路,這對不對?小明舉報廣場上打網球的老人,導致老人們無法在廣場上打網球,這對不對?從這兩個問題的問法上來看,相對於動機與結...

如何判斷人們心中具體的想法?

馨染 共情。以你發現的對方的特質,聯絡他們的經歷和生活環境,以及觀察到的他們對於不同事物作出的反應,還有過往行為在你腦海裡分析留下的印象,建立乙個模糊的設定系統。對於需要判斷的時候,首先檢查細微的變化,根據變化的方向,回溯以往他們的行為,假設通常思維的結果,根據他們的行為模式用系統矯正,得出他們的概...

考古上是如何判斷出土器物的具體功用?

有杞有棠 分析一件器物一般需要看這幾點 1 時代風格。一般而言,每件器物都具有它那個時代的時代特徵,如花紋 顏色 外觀 造型。時代風格是比較容易判斷出一件器物的基本年代。如洛陽王城大道的的唐代墓,一件雙髻女俑,雙手交叉於胸前,穿著交領緊袖衫,曳地長裙。根據風格特點,屬於盛唐時期的髮型和服飾。2 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