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弱混?

時間 2021-06-09 06:01:46

1樓:Derulo

不知道題主的個人情況怎麼樣會不會發類似假聲男高音的假音如果會的話其實弱混就不難了哈

我的練習的方式就是哼鳴音階是CDEFGFEDC 在E4左右換聲區換高位置哼鳴(有點像用假聲哼鳴) 在換聲點聲音越弱越好最好能滑過去然後到了換聲區以上的音換成a母音給很小的氣流很自然的在和哼鳴相同的位置發聲就是弱混了

2樓:Kean

昨天寫了關於發聲聲帶動作的解析,正好這個答案就當延伸吧。

歐美流行唱法那種前端閉合高亮細的技術,有懂的介紹一下嗎?

解答分為理論和練習兩個部分。

先說理論。

弱混就是混聲中,假聲(頭聲)比例偏多的一種混聲音色。

實際在某種唱法裡,弱混並不難,難的是在一定的音高上沒辦法保證一定的胸聲比例,要麼就是吼上去,要麼就是完全轉假。

從工作原理來說。

如果你的環甲肌力量不夠,只是比例多的話,使用弱混,那麼你聲音就會偏假。

如果你發聲甲杓肌比例比較多,那甚至連弱混的門都入不了。

而要唱好弱混,就只能訓練,

在說訓練之前,我們先說唱法。

實際上我們國內不管是教學還是審美,都是偏向甲杓肌為主導的發聲。用國外一些說法來說,就是實唱。

就是我們會偏向乙個比較偏實的聲音。國外這樣的唱法大多用於流行爵士,鄉村這一類的風格中。

而像rnb和部分的流行歌曲,則是採用比較平衡的唱法,而從腔體的選擇上突出特色。

至於搖滾和一部分流行歌手則是採用我們下邊說的這種唱法。

就是以環甲肌為主導的唱法。

音色會比較偏菸酒嗓,氣感比較多,高音如果加入甲杓肌比例少,則會呈嘶吼狀。

但實際上,弱混就是第二種唱法的延伸。

當我們環甲肌工作比例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成為了我們所謂的開口混,比例越大,聲音則越鬆軟。

但是因為第二種唱法,和國內大部分院校的傳統教學發聲是相悖的,所以這樣的唱法,從很早開始就被認為是漏氣的唱法。

但實際上,這種漏氣的感覺,只是因為環甲肌為主導時,聲帶拉緊合攏,聲韌帶變厚,氣息衝擊聲帶邊緣而產生的音色。

而聲帶邊緣的聲韌帶厚度是要遠低於聲帶肌的。

我們都知道,物體越薄,發出的聲音就越薄,越寬,而這個正是很多人認為漏氣的原因。

實際只是聽感的問題,和我們所說的聲帶沒閉合好,因為技術不足而造成氣息不穩且短是完全兩個概念。

而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實際採用第二種唱法的歌手,氣息同樣是很綿長的。

目前一般聲樂機構和院校中,陸續所知,應該是沒有教這樣的唱法。

比如老師一般不會教你比如汪峰,黎真吾那樣比較典型的環甲肌為主導的唱法。

訓練上。

因為目前我倒嗓中,聲帶沒法很好閉合,暫時做不了示範。後邊會補上。

首先上文提到要訓練環甲肌的張力,那自然要多做音階訓練,採用能幫助環甲肌發力的練習。

比如e。

當你發乙個e(一)音,在乙個比較舒服音高的時候,就可以體會到聲帶被縱向拉緊的感覺。這時是環甲肌主導的閉合。

這時因為聲帶的拉緊變薄,你的聲音也是變薄的。

所以一開始,哪怕只是單拿這個音來做幾個月的琶音音階練習,就能夠增強你的環甲肌力量,以及增加你的環甲肌比例了。

大致有了成果後,可以開始開始練習比較平衡的比例。當然,氣息,喉位,傳聲也要注意。

用Gi音來練習。

G用英文的唸法(葛)

當你單發這個音的時候,可以感受一下聲帶壓縮的感覺,這個時候是甲杓肌主導的閉合。

然後把G和e組合,發(葛一連讀)類似(雞)。

這個時候做音階練習,可以讓你的甲杓肌和環甲肌處於乙個比較平衡的比例。

最後開始練比例間的切換。

可以做從e到ei到a的轉換。

這個也是masering mix的經典練習了。

原理同上。

實際只要弄清楚發聲原理,明白什麼母音會讓聲帶或是口腔造型有什麼狀態,就完全可以自己設計練習了。

不過一般練好第乙個練習,弱混一般都會進步。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假聲和頭聲。

實際假聲和頭聲都是聲帶邊緣振動的產物。只是假聲是整體振動,頭聲是區域性振動。

所以我們說的混聲,你說真假混,頭胸混,都可以,都屬於甲杓肌和環甲肌的平衡協作。

Supermassive Black【(無損版)】

這個是我以前唱的全假聲歌曲。

開頭的哼唱部分,是振動範圍比較少的假聲,聲音就偏實。進入主歌後,振動範圍介於中間,這樣就比較好接入中音的假聲。

2分10秒的黑嗓,實際就是加大氣壓,然後讓聲帶整體振動得到的音色。當然我沒練過黑嗓,就是臨時根據發聲原理用的。

我本身是聲帶閉合不牢,等於甲杓肌能力比較差。但實際這首歌氣息要求是比較高的,也進一步佐證了環甲肌主導時,聲帶也是拉緊閉合檔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