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為什麼抓到漢人俘虜後不殺死,反而優待他們在本族娶妻生子?

時間 2021-06-18 13:10:30

1樓:太胖了不好

1- 倖存者偏差。能夠記錄的不被殺死的,往往都是有價值的人。

2- 人的意識形態主要還是由生長環境潛移默化的,不管這一代是啥人,下一代都是匈奴人。

3- 草原和漢地的技術鴻溝在 600年的時候逐漸有彌平的趨勢,到了900年時候,北方漢世族和草原民族融合的很好,以至於他們都視南方漢族為南蠻。

2樓:James Lee

大部分還是被殺了,特別是男俘虜。

至於為什麼你有這個感覺,聽說過「倖存者偏差」麼?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不會留下記錄來讓你發現。

3樓:貫中久

因為是技術人才啊,普遍會種地能做手工活。捧還來不及呢,殺了幹嘛。

其實最晚在漢代,匈奴已經有粗放農耕,考古也發現匈奴有簡陋城鎮遺址,自然也需要勞動力,而只要是漢人就是不可多得的勞動力-就算那俘虜在中原只是普通農民,但那邊可沒幾個遊牧民會耕作,人也耐不住性子。而製造工具,冶金,紡織,手工玩意這些更是漢人的特長領域。

匈奴人當年被打敗不是還有歌謠說「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麼,人家婦女當年還大量用化妝品呢,你覺得那玩意能是套馬漢子做出來的嗎?

4樓:叢林

古代草原部落生存不易。需要增添人口。另外還有很多母系社會的殘餘。被抓來的漢人。女的給了匈奴男人。男的給了匈奴女人。不管怎樣都是給匈奴新增了丁口。何樂而不為

5樓:五星出東方

匈奴用漢字。這一條就對漢人有固定需求。

漢人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技能是比較高的。可以製作精美的物品,教他們技術。不是所有俘虜都能活

兩次被俘,為什麼匈奴人都不殺張騫?

宅茲中國 張騫的身份是使節,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殺的,除非對方打算以殺使宣示國戰到底 絕不妥協的決心。第二次被抓住時,張騫的身份還是使節,並沒有其他身份,他本人在逃離匈奴後做了什麼,他不說,匈奴也不會知道。而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張騫本人是什麼樣的人呢?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在胡人眼裡,其個人...

為什麼好似清末股肱大臣都是以漢人為主?

tata 也有,而且還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戰鬥力特別強的那類,不過這類人到了清末數量稀少罷了 比如下面這位滿洲化的蒙古人 公升允 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號素庵,八旗蒙古鑲黃旗人。清廷末代 陝甘總督 此人在辛亥革命時期絕對算死磕派了,先前曾因反對立憲被清廷革職,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又重新被啟用,任陝西巡撫。他...

滿清處處提防漢人,為什麼到了晚清權利還是被袁世凱這樣的漢人掌握住了?

無業遊民 本質上還是滿人人口不足,而且滿人入關之後從遊獵民族轉成農耕民族,文化上就必然趨向漢文明!再加上後期的腐化,不啟用漢人,早滅了 胖胖 只防乙個人群是簡單的。但是你沒法把漢人士大夫,底層百姓,其他族人和最重要的各種外國佬都防住。總要拉攏一部分人對付另一部分人對吧。真當自己能打十個? 屠豬之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