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宋有了燕雲十六州就能擊敗契丹,明朝有燕雲十六州怎麼還是打不過蒙古,皇帝被俘?

時間 2021-06-02 08:12:42

1樓:渾河理論家

拜託,皇帝被俘虜又不能說明大明幹不過瓦剌。只不過一場出擊戰首先勞師疲憊,第二指揮官差勁,第三士兵士氣低落(和上兩條有極大關係)。君不見瓦剌乘大勝之威和剛被挫敗且主力全失的大明再在北京城下短兵相接,大明也是大勝。

君不見土耳其蘇丹在剛快攻滅拜占庭時被帖木兒帝國俘虜但後來卻遠比帖木兒強多

2樓:Buffon卓

說的這個,對於土木堡之變,其實說真的主要還是指揮官上面的問題,很多人說當時的明軍不行,其實不然,雖然較比當年永樂時期士兵們在艱苦耐勞方面已有落後,但並不是到了那種像明朝後期那種全國只有幾支模範部隊的地步,三大營依然精銳,朝廷上,仁宣之治余風尚存,三楊雖已老去但他們依然將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更有像於謙,鄺埜,王直的幹吏,武將上張輔尚能飯,還有像郭登,楊洪等不錯的將領,即便是石亨,孫鏜,也是有一定能力,總體來說土木之變並不像之後的像薩爾滸那樣是因為部隊素質全面落後於對手而失敗,最主要的還是王振的瞎指揮,如果當時選一名大將(如張輔為帥,下轄大明京師範圍內最精銳之師的大約六萬到十萬的兵馬)vs也先的三萬蒙古軍,我之所以說六萬到十萬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也先三萬人,而當時明軍已無法做到能三萬對三萬,所以多於對手這是必須的,但又不能太多,像歷史上選了幾十萬人準備大約一月就出征,這就會造成混亂,戰未打,便已知勝負,而六萬左右的兵馬,已當時的實力乙個月準備六七萬人還是可以的,在這一月裡可以先派一名先鋒軍阻擊瓦剌,雖然能成功擊敗的機率很小但這一切都為後面的王牌做準備,當時明朝的確是這麼想的,也做了,瓦剌在貓兒莊大勝明軍後,在北京駙馬中都尉井源率領一支五萬的部隊出征井源的能力的確不錯史上記載「他金戈鐵馬,驍勇善戰,出奇制勝,立下赫赫戰功,累受皇帝敕令嘉獎」所以拖住瓦剌還是可以的,但最後在王振慫恿下英宗親征,最終明軍大敗,而至此之後的明軍大多是吃空餉出來的自然難於蒙古作戰

3樓:若何

因為指揮的人沒有乙個是會打仗的,乙個只想留名只會讀書的太監就這麼來領軍,還沒打,先把自己的路線告訴對手,再回老家炫耀,還美其名曰不想讓軍隊損壞莊稼,他們不是打仗去了,只是去旅遊了,這樣的隊伍這麼能不敗。至於說打不過蒙古,就不準確了,在中國歷史上明朝,還是乙個軍事力量非常強的朝代,四周的游牧民族一直是被壓著打的,就算到後期,還有一次抗日援朝。但是畢竟戰爭不是兒戲,不是一場輸贏就能看出孰強孰弱,一場戰爭的勝利並不能說明什麼~

4樓:

因為王振這個死太監你讓整個明朝背鍋……

打不過?在葬了幾乎所有可調動的主力部隊之後,於少保在舉國震恐中以殘兵老弱守住了京師,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還有人讓朱祁鎮背鍋

朱祁鎮從小聽王老師的話,實錄裡動不動怕王老師生氣…從準備出征到行軍路線全是王振的意思

連瓦剌入侵都是蒙古人的黑錢他沒收到然後破壞交易成規造成的另外…明朝親征的皇帝少麼?朱重八,朱棣,宣宗,偷偷溜出去打蒙古自封大將軍的明武宗,英宗……

所以「大新聞」在哪

5樓:手書無悔

什麼時候兩個政權綿延三百年的戰爭可以用一場戰役來衡量勝敗了?

明朝把蒙古(元帝國)從乙個統一的游牧帝國打成了三個鬆散的部落聯盟,這叫「打不過」?

而且打得過打不過這用詞也實在是圖樣了......

北宋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可能性嗎?

青墨斷軒 有就以澶淵之盟那次來說,別看遼軍氣勢洶洶,但他們一路上都沒達到預期的戰略目的,而且大軍主帥蕭撻凜被床弩射中身亡,遼軍士氣低落。更糟糕的是因為遼軍是沒有發軍餉傳統,軍餉全靠擄掠,但先是沒有攻克遂城,以致大軍背後始終有被切斷補給的危險,之後大軍主帥又被射殺。大軍深陷宋地,周圍全是宋軍,而且還有...

如果宋朝出現了一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皇帝,那麼宋朝歷史將如何發展?

Alex 趙光義可是讓李繼遷這個在鄂爾多斯高原中流浪的流寇翻盤的,搞笑的是定難軍節度使是他的族兄李繼捧,趙光義死前中原內亂不斷但一直沒丟掉的朔方鎮也已經岌岌可危了。北宋建國之初,除了集權,五代之弊乙個都沒除掉過。就算渣如西晉,人家建國之初都有休養生息的。北宋是唯一乙個建國沒多久就有亡國之象的。其實還...

如果宋朝當時拿下燕雲十六州的話,宋朝會滅亡嗎?

卯二哥 遼國滅亡後,宋並沒有完全收回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今天京津地區收回了,象徵性的放了一些指射官,由常勝軍郭藥師部負責防禦。山後諸州,像什麼雲州 應州 武州,很有一段時間都是無主之地,女真南侵後,被西路軍毫無壓力的占領。不過山後諸州南邊,大宋有雁門天險,北面大敵壓境形勢不利時還有後退決戰的空間。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