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需法,治世靠儒。」是否正確?

時間 2021-05-14 16:05:26

1樓:劍威

聽說過治世道,亂世佛!據說治世方面,道家是比較好的,就像漢朝的建立,採取黃老道家之治,成為歷史上少有的鼎盛王朝,還乙個就是唐朝,也是採用的道家,經濟,軍事,政治文化,達到非常強大的地步,俗稱,強漢盛唐。

2樓:電那勿

嗯,思考一下:

治世靠儒,那怎麼還有亂世?

意思是這個儒也不那麼在行啊(此處需有橫渠四句)。

尤其是有人把治世搞砸了之後,亂世只能靠法了。

這些儒真是酒囊飯袋啊。

3樓:吳金銘

亂世需法,治世需儒。此言顛倒了因果,正確說法是:用法世亂,用儒世治。

儒家思想是繼承堯舜禹湯歷代聖賢的先進經驗,都是治世明理,凡是治世無不遵從這些聖賢之道。而從治世墮落為亂世,都是不顧聖賢之道的惡果。

舉例說明,大唐安史之亂是唐玄宗寵信安祿山,給予過大權力的惡果。儒學有孔子隳三都之教,就是揭示維護禮制限制地方權力的重要。明崇禎帝滅國之亂,根源是徵收遼響,引發北方四處造反。

崇禎帝應該好好學習孟子的稅務理論,認識合理稅負的重要。

歷史證明,遵從了儒家理論,國家大治,人民自由富裕,外邦羨慕來拜。違背了儒家理論,必然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國將不國。

4樓:蔡玉志

中華民族在專治制度下,已經度過了兩千年的時光,如果不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產生了新的文化,新的制度,今天的中國一定依然還是帝王政治,還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還是以孝治天下那一套東西!今天的中國,顯然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是徹底改變專治制度,接受西方先進的民主制度,還是繼續堅持兩千年來的那一套?

這才是爭論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以新儒家為代表的糊塗蛋們,拼命鼓吹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先進性,用自己傳統文化的先進性來迷糊中中國人的認知,說到底就是想用這些所謂先進性來否定西方民主文化的先進性,以期達到繼續堅持那種政治制度的目的!新儒家在開始的時候,就曾經放言,西方的民主文化已經日薄西山,未來的世界還是必須依靠孔子的思想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才不得不單槍匹馬也要把這種復辟狂潮懟回去!因為,孔子思想統治中國的兩千年,結果就是血流成河的週期性迴圈的兩千年!這個民族這兩千年的歷史實在是太慘太慘了!

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完成政權的和平交替!這麼明顯的先進性,豈是孔子的假仁能夠掩蓋過去的?中中國人雖然已經把選舉不間斷的進行了一百多年,但是誰不知道橫行天下的依然還是選拔制?

而選拔制正是兩千年專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標誌!不把選舉做成名副其實,選拔就必須繼續,其實就是專治必須繼續!要想把選舉做成名副其實,那就必須首先建立乙個強大的反對黨!

所以,孔子之爭,儒家,法家之爭,都只是表面現象,中國到底要不要民主轉型,才是這種文化問題背後的制度建設的關鍵問題!仁善孝信,中庸之道,治平修齊這些傳統文化如果真能解決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那還要民主轉型幹什麼?還有爭論這些幹什麼?

5樓:子瀞

法家的創始人都是學儒出身,為了功名利祿和迎合霸證想出來的一套治國之法。至於亂世需法,治世靠儒這個說法不完全對。怎麼治理國家最終也是看在上位者喜歡哪種方法。

6樓:火叔

法制是基礎,儒治需在法制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

現今世界上任何乙個發達國家,都是法律非常健全的國家。人之初,性本貪。在利益面前,儒完全不能約束人的貪,只有靠法!

7樓:張瀺

法令,只是工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

亂世之中法令強制而有效,儒家主禮儀教化,靠的是慢功夫,需要較為和平的環境,難以應對多變的局勢。

治世時法令顯得太死板且無情,僅靠法律強制力很難讓百姓對王朝有認同感,而儒家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細節小事,通過不斷教化使人懂禮儀,知善惡,以期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其實二者並不對立,儒法學說有很多地方可以相互印證吶,儒法結合才可長久治世吶,比如現在都講「以道德為基礎,法律為保障」。

8樓:1molNaCl

無論治亂都是儒法並用,治世法隱於日常而不覺,亂世儒顯於外而自得民心 。

只是兩者在不同的時段誰裡誰外而已、誰重誰輕而已。從周的明德慎罰,到漢的德主刑輔,再到唐宋的禮法合一,再到明清的明刑弼教,最後到本朝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歷史上那個朝代不是禮法並用、王霸雜糅。那個亂世不是霸道中行王政,那個治世不是王道中有霸道。

只用法如秦不惜民力,二世而亡;只行儒如新不褫世家,一紀而終。

9樓:lxlll

治理國家和社會。

儒家是根本。 乙個人犯罪,大部分是心生邪念。往往教育水平高德行好的人他不會去偷盜。如果每乙個人都像雷鋒諸葛亮一樣的品行世界自然美好(當然只是理論上)

儒家是根本,但最大的問題是,靠道德規範社會,在亂世起效太慢,約束力日本侵略中華,你跟人家講道理有用嗎?

法家是落實的重要保障。哪怕乙個人德行很好,但是在巨大利益面前,往往經受不住考驗。比如韓非舉的例子,戰國某位楚王起義造反,是因為他父王要廢了他的太子,所以不得不造反。

這個是沒辦法,利益使然,這個時候道德的約束力量太小。所以需要法家,嚴刑峻法,懲治惡人。

但是光靠嚴刑峻法,會使人精於算計。凡是法理沒有規範的地方,往往就亂套了。秦王朝後期嚴刑峻法越來越多,社會不堪其重。最終爆發了起義。

沒有完美的制度,都是各有利弊。所以歷朝以來,都是兼用各家。

10樓:巨集觀世界

我覺得這句話不準確。

就像其他答主說的那樣,不應該將儒法強行對立起來。

兩派學說發展早期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儒學發展到荀子時期成為顯學。荀子提出性惡論,提倡禮法並用,或許就受到了法家的影響。

而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李斯也都曾投入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故而兩派並不孤立,而是在互相影響下發展的。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正式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但這裡的「儒術」指的是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董仲舒在儒學原來的基礎上,雜糅了法、道、陰陽五行等各家學說。

某種意義上,儒法兩家已經合流

正如漢宣帝教訓太子「柔仁好儒」時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之後歷代統治者,實際上推行的都是外儒內法。

因此所謂「治世靠儒」,也不過是儒表法裡罷了。

至於「亂世需法」,也未必。秦政刑法嚴苛遂至二世而亡,天下大亂。而劉邦僅靠約法三章就盡收民心,奪取天下。後來的漢初統治者注意與民休息,信奉黃老之學,也迅速穩定了社會。

11樓:追風

這個說法算是不太準確的。

後世的法家還是儒家和當時創立的已經不太一樣了。後世不管「治世」還是「亂世」,其統治基礎都是法學。在亂世中,禮制崩壞,人心思動,需要用重典來震懾人心;但是這並不代表就不需要用儒學了,這個時候更需要禮義廉恥來規範人的行為。

同樣的道理,在「治世」並非不需要法制。

應該說,儒和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亂世需要震懾人心,一些殺伐果斷大力宣傳;治世行仁政、收攏人心,所以更多宣揚仁政禮儀。

12樓:Craftsman

法家的法和儒家的儒都對統治者們沒有限制,甚至還賦予了他們一定的特權。

所以不管是亂世還是治世,如果你沒有一套憲政的體制,都跟大多數人沒什麼關係。

月薪兩千塊錢的人想辦法幫年薪百萬的人省錢,說的就是這個現狀了。

法家和儒家並不衝突。而且他們有乙個很好的共同點:都不適合現代社會了。

如果題主問的是古代社會,那麼不管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永遠是拳頭硬的人說了算。跟法和儒沒太大關係。

13樓:

法家見效快,能在極短時間裡讓人們按照統治集團的意願行動,不接受的一刀切,因為法就是切的標準;儒家見效慢,但去根,會在潛移默化中修正人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各種設計不斷公升級,人只要接受最初級的順從,一步步在不經意間最後會接受開始難以接受的事情,這是乙個不斷妥協被不斷馴服的過程。

個體如何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

當然是人多力量大,形成強大的團體,在團體中個體就會生存下來。

解決了生存,如何才能很好的生存?

乙個團體中各種資源是有限的,別人佔得多,你必然占得少。動物是用武力解決的,猴山就是例子。猴王打贏了其它猴,它就享有優先進食權和優先交配權,生物學上好像稱為優勢等級序列。

人的團體就比較複雜了,人除了武力還有智力。在享受資源上如何讓其它人排在你身後,這就需要智力設計了。

我覺得儒家厲害就是同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形成團體和排序。「仁」的概念吸引了底層人的加入,形成了更大的團體,「禮」的設計解決了排序。所以整個團體是個穩定的團體,團體就長治久安。

在我看來法家最好用的時期還是將亂之世,這個時候統治階級有資源和勢力對個體進行壓制,維持穩定,等真到了亂世,還是儒法結合,寬猛相濟。

14樓:祝華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無論亂世還是治世,都需要法和儒。

15樓:畫地為牢

錯誤。亂世需要的是霸道,治世要的是王道,但都是霸王道雜之,比重不同的差別。

儒法皆術非道也,是對應特定時代背景下所特殊使用的手段卻被人奉為金科玉律,殊為不智啊朋友。

這句話其實因果倒置,是下九流的話術。

法治亂,儒平和,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舊儒和舊法確實阻礙了社會進步,那是舊時代的東西了,凡事得向前看。

16樓:伍哥兒

乙個收拾行為,乙個收拾人心。亂世集中資源奔出活路來最有效的手段是法,把個人意志快速有效轉化為集體意志,實現生存之目的;太平盛世,可慾能求之物還不需要用命來賭的目標物太多,人心易亂,建立價值觀是從根上開方子,只是慢,它的成果是斯文或文明。

17樓:灰太狼0513

不正確。我覺得說成「亂世需儒,治世需法」更確切些。亂世的時候,你得靠仁義道德才能平息安撫,而治世,飽暖思淫慾,你得靠法來定住他們的心。

18樓:安穩

不正確,儒家法家各有所長,可以,比如,儒家是中藥,法家是西藥,中藥講究,溫文,慢火,慢慢來,法家講到,霸道強烈,比如西藥,所以說,問題,不一定需要乙個答案,所以是儒家法家相輔相成

19樓:知秋老道

亂世用重典,框定規則,因為亂世亂,沒有規則,哪怕用法,最殘酷的規則也能幫大家生活在好一些的環境裡。

治世用儒,因為安定了,規則已定,社會需要一點人情味。

個人理解。

20樓:吾與徐公孰美

題主此問,皆指於世。

而世之本體是何?

儒與法,治與亂是標還是本?因何而亂,又因何而安?

我認為天下之安,在於民以寧也。人皆以幸福感指數爆滿,即使無儒,無法,可不治而亂?

想愛卻又自卑,幸福越近越恐懼,常需靠酒精麻痺自己,到底怎麼了?

達珍 可能是所謂的悲劇思維吧,其實就像有句話說的當你真正被愛的時候,你真的不需要多好看,愛情最痛苦的不是錯過,而是遺憾,大膽點吧 無知人 不要患得患失,勇敢去愛就對了。世界上有很多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人,既然屬於你自己的幸福已近,為何不好好把握呢?我覺得只要你身不殘,沒病沒災,又沒債,沒啥好自卑的 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