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資本的投入再生產稱為 剝削 ?

時間 2021-05-12 05:44:41

1樓:李洋

錢生錢就是剝削目前最本質的體現。

錢計量的是生產力。

出錢和出機器的本質是出錢,而出錢得錢就是錢生錢,就是剝削,剝削的是出力的。

造機器是投入生產力,賣機器得錢是將生產力換成錢。但是後續機器賺錢,本質就是錢生錢。

其實智財權保護的是剝削的權力。

錢生錢最普遍的形式是利息。哪怕是活期存款,也是有利息的。而仔細想想,把錢發在錢庫里,並不會變多,多數情況下多出來的利息是銀行把錢借給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剝削後連本帶利給了銀行,而銀行又以利息的形式分配給存錢的人。

剝削鏈是這樣的,存錢得利息的人剝削了銀行,銀行剝削了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剝削了剩餘價值。

其實資產階級在剝削的同時大概率也再被剝削,純粹被剝削的情況很少。畢竟該走的彎路一公尺都少不了,逮著老鼠就是好貓。

2樓:我是一名小橘子

剝削三個要素:生產資料私有制,剩餘價值產生,雇傭勞動關係。和再生產沒關係。不斷把資本投入生產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這正是資本的積極作用。

3樓:

設定一種理想的方式

以法律規定限制工作效率的下限

以法律規定設定勞務占有公司股份的上限

以法律規定設定非專業人士的持股投票權

以法律規定設定資本入股的上限

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乙個比較和諧的公司

大家都是持股你以勞動力入股我以腦力入股他以資本入股勞動力用法律規定限制惡意拖沓

這樣子以來似乎就是理想中的大同時代了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其他並沒有什麼不同

然而中國現有法律是拒絕勞務入股的

後面的話不敢說了我怕別人說我反動派搞破壞。

還是以操哥結尾吧

畢竟操哥算個領袖

埋游資的領袖。

4樓:SINGULARPOINT

1,「剝削」不是乙個學術的科學詞彙,而是乙個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通俗詞彙。它不應該出現在嚴肅的正式文字中

2,「剝削」反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所有者憑藉生產資料,甚至勞動者人身的所有權而占有生產剩餘。換句話說:

「剝削」是對這個「占有」——尤其是在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分離的情況下的「占有」的非理性的、片面的、情緒化描述

在人類歷史上對「剩餘」的占有是恆定的——只要這個「剩餘」存在,問題只不過是如何占有。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生產剩餘必定屬於生產資料所有者,勞動者所得注定只能侷限於勞動力的再生產,這不以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這就是為何長久以來至今我們始終聽到勞動者怒吼的聲音)。只有生產資料所有者才能擁有生產剩餘,只有他們才能消費生產剩餘和把生產剩餘投入到再生產(貧富分化)——因為生產剩餘的職能就是養活生產資料所有者和擴大再生產

至於「按勞分配」從來都是僅僅只存在於勞動者之間。即勞動者之間的分配差異才是由勞動量的差異來決定的。當範圍擴大到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那麼就只能統稱為按生產要素分配,事實上,人類歷史上產品的分配從來都是按生產要素的分配

詳見SINGULARPOINT:論「剝削」v1.0

5樓:子知

世界上沒什麼制度是完全好或者完全壞的。馬克思也是這個觀點,他認為資本主義相對於封建主義是好的制度安排。他也認為共產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好。

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制度安排是不是更好大概有待商榷。

生產資料私有制下,工人可以通過工會強迫資本家降低剩餘價值,畢竟是針對單個資本家或者單一行業的資本家的鬥爭,算是各個擊破。生產資料公有制下的無非就是有個組織代表全民拿走了剩餘價值,並且再分配給全民。而這個組織之強力是不言而喻的,比幾個資本家可厲害多了。

不分配給你你大概率也不敢說什麼。從歷史上看,占有全民剩餘價值的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福利並沒有比被資本家占有剩餘價值的國家好。

6樓:苦吟

如果「生產資料私有制不是必須的「,那麼勞動力私有制也不是必須。如果通過生產資料獲取利潤是罪惡的,那麼通過勞動動力獲取利潤同樣罪惡。只有實行勞動力公(nu)有(li)制,才是真正的你主義。

7樓:

以我所吃灰的工地為例,層層轉包的現象非常普遍。

一般來說,一包有正了八經的,國家承認的資質。他們拿到了開發商壓過的投標價(已經不符合國家標準了)。

二包是勞務隊,出人,拿著國家標準6-7成的勞務費。

三包乾勞務隊不想幹或幹不了的,拿國家標準5成的勞務費。

或許還有更多包,據說6包以上都有,不過我沒見過。

這種現象工地上俗稱「扒皮」,書面語就是剝削。

當然了,馬克思不懂中文,原文也是「資本家獲取剩餘價值,以此投入到再生產中」

剝削一詞大概來自於剝削者不勞而獲,卻能分取他人所得的現象吧。

8樓:文藝範花樣作死君

不是平分利潤,也不是利潤分多少的問題。假如乙個公司淨利潤的負的,員工拿工資,老闆還得賠錢,那是不是員工在剝削老闆?你換個角度想就知道了,不管你公司賠還是賺,你買裝置、買原料的錢也得一分不少的給人家是不是?

所以員工工資也是一樣,都是成本,跟利潤一毛錢關係沒有。股東才有權利談利潤,而所謂的共產主義理想,就是把大家都變成股東。雖然目前來說還不太現實。

因為剝削這個詞太過於貶義,以至於很多人會有逆反心理。其實你把他當成乙個中性詞去看待就行了。不是說資本家都喪心病狂,非得剝削勞苦大眾,而是站在資本家的立場,他必須將利潤最大化(即便不是因為貪婪,僅從對抗風險的角度來看也必須如此),與此同時也就必須最大化降低成本。

人員成本也是成本之一,所以資本家和無產階級天然存在矛盾。

9樓:

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用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例子來解釋,不用搞的太深奧。

中國曾經都是國企或集體所有制,在一窮二白的年代,工人們拿著很低的工資,為了國家發展而奉獻,期待先苦後甜,國家和企業能存下資本,發展生產力。

然後,引進技術裝置,生產力提高,下崗潮就來了。。。

那有人會說: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都是私有企業,利潤怎麼使用資本家說了算。這麼想的人,得去研究一下資本家的資本都是怎麼來的,你得看看他們的第一桶金是不是從封建時期繼承來的,或者發家時有沒有動用國家的力量、得到國家的扶植,有沒有收益於國家的基建、公費教育和治安保護?

再看看普通工人,是否真的可以公平的和雇主討價還價,得到公平的待遇?

10樓:Minamoto

你對剝削的理解太過於單純。

平均利潤,剩餘價值,風險,這三個東西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

利用「工資」這種手段來遏制剝削是不可能的。

此處我們暫不考慮壟斷和寡頭。以乙個純粹的完全競爭的階級視角來看待問題,假設廠商即資本家都能自由進入市場,但勞動者因為沒有足夠本錢,無法成為廠商。

1:你的第乙個問題,我出錢你出力,大家一起幹事,事後大家分財產,看上去公平合理,怎麼就成我「剝削」你了?

問題的癥結,你也知道,正如你所言,就出現在財產的分法上,資本家分太多,工人分太少,因此不合理。

2:如果我們調整工資,能不能達到乙個合理的水平,消除剝削?

答案是,以「工資」,以僱傭生產為分配基礎的情況下,不管你怎麼調節工資水平都永遠不可能達到乙個公平合理,沒有剝削的狀態。

考察這樣乙個過程:

A,B兩人勞動生產率相同,A十分有錢,B卻沒有,於是A當老闆,A先用1000個小時生產機器和原材料,B隨後使用A的機器繼續生產商品,花費1000個小時,生產商品1000件,每件賣10元,全部賣掉的話,收入最多為10000元。

那麼顯然,A,B二人都付出了1000個小時的努力,倘若商品總能全部賣掉,乙個合理的分配應該是各拿5000元。A當老闆,給B乙個5000塊的工資,那麼所有的剩餘價值都被等分給了勞動時間,顯然A便沒有「剝削」B了。

但現實卻是,這10000塊的收入,只有在所有商品都賣光之後才能拿到手,在這些商品被完全賣出之前,你甚至都不知道這些商品能不能完全賣光。

銷售的過程,被稱作「性命攸關的一躍」,市場經濟中,銷售風險無處不在。

B比較窮,工作了1000小時生產了商品,但是商品還沒有完全賣掉,還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賣掉,而且B在生產的過程中都必須要不斷領工資才能過活。

如果A直接給了B,5000塊錢的工資,結果最後商品沒有完全賣掉,你覺得A難道不虧嗎?A本來就有錢,並不急於拿錢餬口,倘若虧本的話,A為什麼要做這會虧本的生意呢?

接下來,我們假設商品有50%的機率賣掉500件,50%的機率賣掉1000件。

平均而言,商品可以賣掉750件,因此A應當給B,3750的工資——長期來看,這才是沒有剝削的狀態。

但如果這樣做的話,這個過程中A承擔了全部的風險,從馮諾依曼的期望效用論來看,A是吃虧的。

比如說,A覺得他自己每個勞動的小時都必須獲得至少2塊錢的收入——這並不是很過分,因為平均而言他的每個小時價值3.75元。

如果是這樣,那麼由於有50%的機率他只能賣出500件,為了保證他在這個時候也能有每個小時2塊錢的收入,他只能給B,3000塊工資,而B,我們假設是窮的急需用錢的那一方,因此只能接受這3000塊工資。

這樣剝削便無可避免的發生了,這個生產過程長期來看,平均收益是7500塊一輪生產,每一輪他們都工作了1000小時,而A拿走了4500,B只拿走了3000。

即使每一次A和B都覺得這樣的分配是公道的,長期來看A和B的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B相對於A就會越貧窮。

越是窮苦的人,僱傭他勞動的代價就會越小,你請乙個千萬富翁給你掃地,說不定三千塊乙個小時他都不幹,而你請乙個貧窮的鐘點工掃地,說不定30塊乙個小時他都會滿足。

這樣一來,因為A和B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B所拿到的收入所佔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少。

一家公司要保證運營,就必須要在銷售較差的情況下也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來維持裝置的運作。

但銷售不可能一直都差,因此這家公司在銷售不差的大多數時候就獲得了「利潤」。

為了應付較差的銷售情況,公司也不得不把員工的工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因此「剝削」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銷售風險的普遍存在,導致了僱傭生產制度下,不可能不通過「剝削」來進行穩定的擴大再生產,故一定歷史時期一定程度的剝削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廢除僱傭生產,消滅資本主義,這種來自於銷售風險的剝削才會消失。

3:你的第三個問題其實是無稽之談。A通過勞動生產出機器,A如果可以把這個機器賣給勞動者拿回自己的勞動成果,A賣掉就可以了。非要用這台機器空手套,坐地起價,難道不是剝削嗎?

生產和再生產的區別是什麼?

走由 狹義的生產關係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係,主要是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廣義的生產關係是指再生產過程中的經濟關係。連續不斷的社會生產就是再生產,它包括生產 直接生產過程 分配 交換和消費四個相互聯絡的環節。 DxConsulti 會生產,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目的是是滿足人們...

為什麼說生產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周轉時間大致上相同是錯的?

黑胖 生產資本 具有生產屬性的資本。生產資本 知識資本 消費資本,構成了完整的市場經濟資本。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依次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生產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形式存在的資本,並在生產過程中結合起來生產剩餘價值的資本。生產資本履行的三要素 資本迴圈 職能 分類 資本迴圈 資本迴圈的第一階段,...

為什麼現在把不好看的臉稱為高階臉?

D6E6V6 為了強行擴大美的範圍 個人認為只有 0 9的線型從醜到美 而高階臉則是為了強行在4 6段開闢乙個新的道路企圖壓制7 9的精緻臉蛋。真的很反感這個詞臉哪來的什麼高階不高階不是高階臉的就低階了?有些人還用這個詞去攻擊一些標準美女說長得不高階沒記憶點啥的。 孫小美 好看和高階,好像並不是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