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尚在時,頑強抵抗蒙古鐵騎使其連連受挫 南宋亡國時,十萬軍民投海殉國。為何很多人還是覺得南宋軟弱?

時間 2021-05-12 05:27:05

1樓:劉項原來不讀書

看問題要看他的主要方面。南宋政治的主流就是投降妥協,岳飛打的好不好?當然好,但岳飛最終被投降派害死。

孝宗也曾激昂過,一場戰爭的失敗就把他嚇趴下了。南宋抗蒙打成那樣了,當朝宰相賈似道還想著向蒙古人投降交歲幣。南宋的主流是這樣,所以說他軟弱。

他抗金抗蒙不是出於主觀能動性,只是被動反抗,說白了他想投降人家還不搭理他。他從沒有主動反擊的意願,一味防禦當然只有恥辱的滅亡。

2樓:明月雙清

這個問題我在我的書《圍爐夜話元王朝》(即將出版,現在在天涯上有原貼)南宋到底弱不弱一章有詳細的敘述。這裡做乙個簡單總結:

首先,從對待蒙古軍隊的軍事戰爭上,南宋確實表現的不弱,抵抗時間也長,給蒙古軍造成的傷害也比較大。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南宋弱呢?

我給大家打個比方吧,比如說一群人打架,有乙個人一直蹲在牆角,不斷的被各種人壓縮他的牆角的地方,然後只有有人來打他的時候他稍微還還手,雖然他還手的時候,對方還是被打的挺疼的,但是他一般就是稍微還兩下手,對方往後撤了一點之後就說您別再過來了,我有錢,我給你錢好不好?你會覺得這個人強麼?相反旁邊有個人,別人一來打他就上去跟人家猛幹,雖然兩下就被人家打死了,但是感官上好像還是強一點。

南宋有乙個先天不足,半壁江山,且是被金朝打過去的,這就讓人開始就覺得他比較弱。

南宋經濟是高度外向型的,這樣的經濟的表現是不希望有戰爭,因為商路不通暢,或者因為打仗外國商人覺得不安全,就不來了,但是這樣的經濟有錢,所以南宋就比北宋更希望花錢買和平。

南宋的文化是內斂的,因為理學的發展等等原因吧。所以表現上比較文弱。

最後,南宋的賈似道的行為,讓南宋看上去更弱,比如蒙古人一來就投降,蒙古人一走馬上就報功,說自己把蒙古人打走了,然後談判不敢去,但是看人家走了襲擊一下人家的后軍。乙個朝廷的宰相鬼鬼祟祟,難免政策上有些鬼祟。看上去有點弱。

最後,由於重文輕武的習氣,使得強悍不易外露。因為文人的強悍和武人的強悍是兩種強悍。比如三國演義裡,注意我說的是三國演義,不是正史。

諸葛亮其實是很意志堅強的,你想想他明知不可為而堅持理想,六出祁山,多麼強悍,這是文人強悍。但是張飛的強悍是什麼?燕人張翼德在此,然後喝破了敵方大將的膽,這是武人的強悍。

但是如果我問你諸葛亮,你多半會用文弱形容他,而不會用強悍。宋朝文人表現的極為意志堅強,所以才有了題中的十萬軍民投海。可是武人地位低下,所以這種文人的強悍不會讓大家感官上覺得強悍。

所以,如果從南宋能抵抗蒙古很久,湧現了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這樣的人,就不能說弱。要是從心裡感官上看,沒有金戈鐵馬的氣魄等一系列表現,就會讓人覺得弱

南宋金國當時已是主流大國,為何明末時又倒退成為漁獵部族?

風暴333 引一段托洛茨基的話 人類並不總是永遠不變地向上發展。人類歷史上曾有過長期停滯,也有過向野蠻階段的倒退。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事例 當乙個社會已經達到一定的發展高度,是不可能使自己停留在那個高度上的。人類永遠不可能停滯不前。任何均衡由於是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結果,在本質上都是不穩定的。如果乙個社...

宋朝 北宋,南宋 時的科舉制度是怎樣的?

失去頭銜 在宋朝讀書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遼兵沒有打過來的話 如果金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西夏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蒙古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越南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傻瓜樂力 科舉從來都是手段。宋太祖趙匡胤殿試令考生成天子門生 宋太宗趙光義擴大科舉錄取名額更是為了籠絡士人 堵住知識分子的嘴,不再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