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究竟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昭烈皇帝?

時間 2021-05-05 20:08:01

1樓:

二者並存,並且他所忠的漢室≠當下大廈傾頹的漢獻帝極其中原王朝,而是劉備(即將效仿光武帝中興)的漢室。

但劉備的漢室不能劃出漢室範疇吧。史載最早提及劉備「帝室之胄」的正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出師表裡教育阿斗又說劉備「未嘗不嘆息於桓靈也」,供奉先帝(指劉備之前的漢皇帝)和給劉備追諡號「昭烈」也是,足見在他們心中劉備的漢室是與四百年的大漢一脈相承。

不同於亦是真心匡扶漢室的荀彧(當然荀彧這個意見紛爭比較大),二人所面對的境況和所選擇的方式甚至相反。荀彧人在朝中眼見獻帝漂泊各方勢力爭奪不休,所以選擇投曹「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平息」和「收復」;而諸葛亮面對的是漢室為曹所傾獻帝成曹傀儡,因而選擇輔佐他所認可的帝室之胄劉備三分天下,先形成穩固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再以圖謀許昌重振漢室,是「割據」和「起勢」。從真正做到「中興漢室」的光武在諸葛亮心中地位可見一斑。

所以說諸葛亮確實是一心匡扶劉備的漢室,即問題中所說的忠於劉備,但同樣也是真心匡扶傳承四百年的大漢。

至於諸葛亮和劉禪,倒遠不至於關係差到如題主所言,細讀《出師表》再看看李邈的故事可解。

2樓:

3樓:

想到路易十四的名言:朕即國家

就是說,皇帝是國家範圍內一切財產和權力的最終擁有者。皇帝代表這個國家,皇帝是整個國家的象徵。

皇帝的家族之命運即國家之命運,臣民必須承擔保證皇家永遠興旺的義務。

4樓:Simona

忠於劉備是一定的,恰巧劉備的目標是興復漢室,也符合他的政治取向,所以一拍即合。劉禪是劉備的託付,所以忠於漢室,忠於劉禪都是結果,忠於劉備是原因,因果統一,沒有矛盾。更往大了說,是忠於承諾,忠於信仰,忠於理想,有才能,有權力,有地位,卻把這些連同自己的生命一同燃燒給了信仰,帶給後人千百年的感動和震撼。

個人認為武侯那種品格一定是忠於漢室的,但是這個忠,是順從的意思,不是竭忠盡力的意思,是指不贊成像曹操,司馬懿那樣僭越,對於漢室,他痛心疾首,所以心灰意冷,躬耕南陽,隨波逐流,因為他即使有心也沒有條件。對於劉備的忠是感恩,回報知己,竭忠盡力,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和忠於漢室的忠是兩個概念。恰好劉備的身世和理想,不違揹他的初衷,而且劉備有條件,有兵有將,不甘為人下,有做王的資本,因此這兩個層次的忠實現了完美的統一,劉備孔明是完美的際遇,兩人聯手做出了事業。

劉備給了他最大程度的信任,孔明那種極度忠於信仰的人,自然會用一切去報答。

5樓: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是忠於漢室的。

但漢室對他只是乙個符號,乙個概念。

劉備招賢之後,

劉備對於他就是漢室這個符號的人格化體現,

諸葛亮當然清楚漢室名義上的代表--皇帝是傀儡,跟著皇帝混既不現實又無前途,

他從一開始就是個執著但不迂腐的儒生。

而他通過縝密思量,認為當時天下只有跟著劉備是正道。且能得到重用。

諸葛亮雖然一生謹慎,但也一生恃才自負。他絕不甘為一般人臣。他崇拜的管仲、樂毅,不但是齊國燕國的國相,而且是扶持國君成為春秋五霸之二的千古名相。

可見位極人臣、千古留名、扶助主君平定天下是諸葛亮的終生追求。

而劉備招攬諸葛亮也有他的細緻思量,

諸葛亮不但是荊襄有名的青年才俊,見解不凡,更重要的是,諸葛亮的家族和其岳父的家族與荊襄的有權有勢的家族,比如劉表家族,和蔡瑁家族等都保持著極為緊密而複雜的姻親關係,諸葛亮本人又在荊襄士子中有十足的名望。重用孔明,則有利於收荊襄士人之心。

赤壁大戰後,諸葛亮已經完全明確了非劉備不跟的決心,漢室與劉備這兩個概念,對於諸葛亮已經完全合二為一。後世為什麼這麼崇拜諸葛亮?以致於給他在演藝和民間傳說中神化的多智而近妖?

就是因為查其言觀其行,諸葛亮一生所作所為真正能讓人感受到他活著就是是為一展才華,以霹靂加懷柔手段輔佐明公,再次統一天下,讓天下蒼生重享太平,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奢侈淫逸。

6樓:博愛之城

對於諸葛亮來說,忠於昭烈帝和忠於漢室是一回事,因為用後面的案例模擬的話,蜀漢政權更類似東晉南宋南明這類政權,被認為是正朔也是很正常的

7樓:琅邪楊文理

首先,劉備不是曹操,忠劉備與忠漢室並無矛盾,頂多分分先後,諸葛亮不用如荀彧一般做單選題。

其次,孔明本人說得已經夠明白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士為知己者死,而興復漢室是劉備的夢想。簡而言之,孔明忠於劉備,故忠於劉備的事業。

再看孔明的夫子自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倘若漢室當家的是桓帝、靈帝,諸葛亮可能忠於這樣的漢室麼?同理可證,劉表沾親帶故,捎帶漢室形象代言人,又近在咫尺,孔明偏偏當作空氣,劉備寄人籬下,朝不保夕,卻贏得孔明鞠躬盡瘁——孔明有政治理想,其政治理想與劉備相同。

政治家之於政客最大的不同,便在於有無政治理想。

倘若來的是曹備,滿足以上條件,孔明也會出山,只不過目標從興復漢室改成了興復漢政。

順帶一說,劉禪與孔明不和是什麼橋段?立廟?敬勸各位三國穿,聽聽算了,別當真,否則落個如此下場,莫謂言之不預也 ^ ^

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疏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

8樓:

忠於一種可以使當時瀕於崩潰的社會體制維持穩定運轉的秩序,某種意義上,老子名道,孔子曰禮。

免於因失去外部因素制約和內心道德束縛後,為了極端的權利慾望而造成無休止殺戮的惡性迴圈。

一千年前長城一炬蜿蜒來赴的烽火,周幽王居高臨下,身後是他脆弱的聯邦和各懷心事的盟友,眼前是北方令人戰慄的鬼域。

很多年後,連齊桓晉文都變成了故事,新時代下成長的好少年問老師,

「連主人被殺都不殉葬的臣子能算忠嗎?」

夫子給了並不是很能體現儒家美學的管仲作為最高人倫的評價,「仁」。

動盪過後,有些文明徹底死去,比如埃及;有些文明從此流離,比如吉普賽。

天佑華夏,弘農楊氏後楊堅終於在重新聚攏的中原建立起更先進、更完善的嶄新秩序。

然而四百年已經足夠使我們的毗鄰們重新強大,唐的藩鎮,宋的燕雲,總有莫名故去的兄長。

而他們那些不善決機拓疆,差可盡力自保的弟弟們,也確實始終未能令北方的烏雲退去。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9樓:

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丞相奉季漢嗣君之旨興師討賊。大家一定要警惕這種將昭烈帝和丞相與復興漢室的巨集大目標進行粗暴分割的陰謀。

10樓:有夢才炒股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請理解這句話在談論諸葛公吧。很難想象諸葛公輔助孫權能在歷史上獲得這麼大的榮譽------為什麼在本朝對諸葛亮這樣的人質疑甚多?因為現在沒有這樣的人就以為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人嗎?

什麼權謀之類的影視劇看得太多了吧。

11樓:想想過去看現在

是忠於劉備的。

因為那個時候各位諸侯的手下基本是以忠於自己的主公為先的,諸葛孔明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曹丕篡漢之後,是諸葛孔明攛弄諸大臣上書請求劉備繼位的,而那個時候,如果孔明真的是忠於漢室,完全能夠有條件探聽到獻帝沒有死,即使是死了,也應該從漢室正統裡面挑選繼承人,而不是自己當皇帝。但是從劉備到孔明再到其餘的臣子,都沒有人提起這件事,這就說明了孔明等人並不是以漢室江山為根本目的的,而是以匡扶漢室的名義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否則如果真的把獻帝接過來,怎麼安排呢??劉備肯定的大將軍、丞相了,孔明等人就沒法安排了,更何況,如果真的把獻帝接過來或者在獻帝兒子裡面選擇的話,肯定還會有一批原本忠於獻帝的臣子會投奔的,到時候就更加不好控制了,孔明到時候頂多成為程昱那樣的人物,不可能成為丞相的。

再退一步講,如果孔明真的是忠於漢室而不僅僅是忠於劉備,他在出山的時候是完全可以到曹操那邊去的,因為真正的漢室那個時候是在許昌,並且以孔明的能力,即使到了曹操身邊也可以幫扶獻帝,甚至能夠制約曹操的勢力,提高獻帝的待遇和權力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忠於劉備?

一夜 沒得選,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早期中期不知道為何沒有出山,或許是沒有內心欣賞的良木?赤壁一戰前,曹已統一北方,東吳把持在江東氏族,荊州巴蜀漢中隴西都是守成尚可,進取不足。曹氏集團內部創業元老人才濟濟派系林立,輪不到新人立功高管厚爵。東吳更僵化,孫家反而像個吉祥物,張昭等本土貴族把持政務,還有諸葛...

魏延如果取代諸葛亮之位,會忠於蜀漢嗎?

寒舟 諸葛亮不會把位置給魏延,因為這樣蜀漢會很危險。首先說一下諸葛亮。受 三國演義 的影響,包括很多讀過三國志的人,都給諸葛亮下了個謹慎的標籤。但如果認為諸葛亮真的僅僅是個謹慎的人,那就太小看諸葛亮了。劉備棄新野,諸葛亮勸他攻打襄陽。這其實是一步險招,很多人都分析過。劉備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諸葛亮當即...

突然發現,你們愛的究竟是諸葛大力,還是成果?

畫江湖 肯定是諸葛大力拉,成果雖然有加分,但架不住諸葛大力人設好啊,才貌雙全的白富美大學生主動要求給善良大叔做女朋友,對優秀的追求者不屑一顧,男生代入其中不知有多美了,像這種型別的角色,一般人設都很高,白富美加初戀加倒追,想不成為直男女神都難,和將夜裡的莫山山乙個道理 阿狗的小海綿 諸葛大力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