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中的物質是不是通過核力連線,還有為什麼會放出伽馬射線?

時間 2021-05-07 00:06:25

1樓:老董

核力不是中子星物質的連線力,原因是這樣的:目前研究顯示 1.核力是短程力,距離大於1.

5奈米的百萬分之一時,核力急劇下降甚至消失,距離越大,核力越小;小於0.8奈米的百萬分之一時,表現為斥力,距離越近,斥力越強。2.

核力的飽和性:核子(中子)只跟相鄰的中子發生作用。

所以,萬有引力才是中子星物質連線的手段。

我推測:中子星不僅僅能釋放伽馬射線,還能釋放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等。低能的電磁波傳播到遠處時受到中子星極強引力的紅移作用,頻率衰減到不可探測,只有高能電磁波才能傳播到遠處還具有足夠的能量被探測。

磁極位置相當於電磁波發生器,在這裡發出的電磁波比其它位置發出的電磁波能量強,能量密度高,這就是觀測到的中子星只在磁極位置發光的原因。

中子星伽馬爆的成因現在沒有定論,理論上是中子星利用引力吸收了額外的質量,這些質量與中子星合併時產生的,伽馬爆也是從磁極位置發射出去。

2樓:HJ·X

簡單回答吧:中子星中的連線力量當然有核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萬有引力,才能把超大的中子聚集體束縛起來。中子間作用雖然很強,但只能是直接相鄰的中子之間的作用,所以隨著中子聚集體越來越大,這個作用並未顯著公升高;相反,萬有引力卻逐步積累,而超越核力。

釋放γ射線主要是因為其內部能量太強,尋找缺口釋放出來。中子星有超強的磁場,所以釋放出的能量粒子大多沿著磁極方向。

3樓:Axe.12138

以下說法不確定真實性啊,僅是我自己的認知:

首先中子星沒有電子,自然沒有泡利,其依靠巨大的引力維持表面物質。因為中子星密度級高,所以這個引力也極大,甚至可以扭曲其附近的光。

至於中子星如何釋放伽馬射線,這個好像現在科學界也只有假設吧?搜了一下,看到兩種假設:

1.兩個互相圍繞對方旋轉的中子星相撞產生的;

2.一些大型恆星在塌縮過程中釋放出來的。

中子星中的原子是怎樣分布的?

Muhanmadi 中子星中沒有原子。恆星在坍縮過程中,由於恆星質量過大,昌德拉薩卡的極限打破。昌德拉薩卡極限由印度人昌德拉薩卡提出,是約翰惠勒的學生,該極限指出恆星能維持白矮星形態的最高上限,超過這個極限,電子簡併力無法抵擋萬有引力 這就使得超過昌德拉薩卡極限的大質量恆星將在白矮星的基礎上繼續坍縮...

怎樣才能把中子星重新變成低密度的物質?

許哲佳 用強雷射脈衝轟擊中子星表面的乙個非常小的點,應該能夠轟出少量物質的。中子星表面的逃逸速度大概是光速的十分之一,要是表面區域性溫度足夠高的話,是可以被轟飛掉的。反覆如此操作,中子星的質量越來越小,密度也越來越小。直到到達某個極限的時候,密度會突然大幅度減小,其物質組成也不再是中子簡併態物質,而...

如果一枚彈珠那麼大的中子星物質落在了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事?

王時舟 中子星物質的超重性質,並不僅僅是中子星任意單個小物體的性質,而主要是中子星整體超大密度的超大引力的作用,一旦其中極小的一塊脫離而落到小質量星球上,它的重量就沒有那麼大了,因為小質量星球的引力小了太多,就無法再產生那麼大的引力,使得小塊中子星物質再保持原來的重量。就比如我們地球上的東西到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