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開悟得道的人喜怒哀樂的比例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5-31 06:00:17

1樓:普波居士

學佛開悟得道的人喜怒哀樂的比例是0:0。

一切法皆空性中。開悟就是悟這個空性,入清淨本心。一切引起喜怒哀樂的事相,皆是無常法,本自空寂,了不可得,不可為無常法起心動念,起喜怒哀樂的執著心。

2樓:德遵普賢

每個人的緣不同,遇到的法門不同,遇到的佛經不同,遇到的老師也不同,因為我是遇到了淨土法門,所以從淨土法門去講一講,修習淨土法門,都知道有極樂世界,但是為什麼稱為極樂世界呢?因為只有樂沒有苦,這個樂,是指莊嚴清淨平等,沒有分別執著,得到的都和阿彌陀佛一樣,長得和阿彌陀佛一樣,能力也和阿彌陀佛一樣,憑什麼?憑我們的自性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阿彌陀佛用上的,我們也可以用上,用上了,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是自性裡面的能力,因果不空是宇宙人生事實真相,這是不變的真理。

所以說,開悟了,就會盡自己全部力量去受持,護持,弘揚佛法,心中只有度眾生的願,沒有喜怒哀樂,因為度眾生是我們應當做的,是我們的本願,是與我們的真如本性相應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德遵普賢:悟了的頭頭是道, 不悟的處處成障德遵普賢:學佛為什麼要聽經明理,解行並用?

德遵普賢:佛,到底覺悟了什麼?

3樓:

首先當今社會學佛真正開悟得道的人鳳毛麟角,禪宗很高,可現在學人根基太差,是夠不著的,密宗律宗等更不必說了,也唯有淨土宗念佛法門可一提了,可念佛法門卻是易行難信,又非通宗通教之大通家能真信,這是當今佛教真實的現狀,可謂衰敗之極。所以開悟得道不過說說,有名無實而已。

佛經上早有言: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這個時代,處於末法剛進一千多年,後面還有近九千年的未法時期。

喜怒哀樂是凡夫俗子的情緒,很不幸,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真正的大菩薩在《心經》上有描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為色受想行識,簡單說,色是物質世界,受想行識為精神世界,皆空,皆是虛幻的。受是感受,喜怒哀樂的心理感受皆是虛幻不實;想是思維思想,也是胡思亂想,還是空的;行是各種感受和思想不斷產生,綿綿不絕;識是個倉庫,所有這些都有印象和痕跡,儲存在阿賴耶識中。這些起心動念都是妄想,皆空。

對照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境界,順境善緣生歡喜,起了貪心;逆境惡緣生煩惱,起了瞋心,怨恨惱怒煩。這完全是個地道的凡夫俗子,所以玩佛學容易,真學佛難矣。

4樓:三步一顛

聖者都是喜樂,沒有哀怒。凡夫的喜樂是相對於哀怒,聖者不一樣,是純喜樂。舉例如當人身體癢時,手去撓會生樂;但其實真正的樂是不癢。

5樓:護法居士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雲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乙個喜怒哀樂都無人訴說的人最後會什麼樣呢

普眾心理音聲 孤獨是人的常態,也是必然。生死都是獨來獨往,只不過生死之間的幾十年裡,我們還可以借用各種關係來減少孤獨感,只是往往並不如意,反倒弄一身傷。避免孤獨的方法是,學會和自己相處,和自己傾訴,然後你會發現,世界豁然開朗起來。 bigteddy 最後會抑鬱 水滿則溢什麼事情憋久了一定抑鬱讓你感覺...

學佛的人走火入魔是什麼樣的?

尋天淩寒 我說乙個吧 就是知乎上遇見的。有個答主回答了乙個關於前世今生的故事,大體就是乙個尼姑看見尚且年幼的他說他有惡業之類的,要母子跟她回廟裡,母子不願,給了錢財,尼姑就說罷了三日之後夜晚你們要麼從窗戶外能看見菩薩,看不見菩薩窗台上也會有血跡之類的。完了答主確實看見了一攤血,於是她們家裡人猜測可能...

佛系的人動了凡心是什麼樣的體驗?

Sariel蟲寶寶 佛系的人和佛有區別 佛教本身流派諸多,但是本質上不是求度己就是求渡己。渡人是渡己的過程。而佛系是一種生活態度,總結起來就是以下幾點 隨緣參與,拒絕不喜歡的 實際很難 保護好自己盡量不參與不接觸。他就是凡人,只是相對官方聲音 甚至算不得主流聲音 顯得相對消極,因為總結起來就是乙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