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機器將替代 8000 多萬工作崗位,哪些崗位可能會被替代?又可能創造什麼新的機會?

時間 2021-06-09 08:16:40

1樓:獨來獨往

不需要技術的崗位,比如流水線,但現在中國大部分工廠還是人來操作,只有汽車生產要機械人,學工業機械人出來的我知道,工業機械人一般是用在一些搬運,裝配什麼的,假如再不努力,可能真的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2樓:李健

機械人替代人工最首當其衝可能被替代的是工廠的流水線工作。但是生產機械人的生產線不也得需要人工麼。那就是我們生產機械人,機械人替代人工,人工在去生產機械人

3樓:ishw

如果軍人這個職業被機械人替代,這將是人類滅亡的開始。

因為,誰控制的軍用機械人最多最好,誰就控制了這個世界。

最後,他可以殺死地球上所有的男人和大部分女人,把地球徹底占為己有。

4樓:北河井宿

機器替代人的過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人口不會減少反而增多

最好的乙個例子就是工業革命之後人口的提高

按理來說機器是替代了農業社會人類的勞動

每個人的可替代性應該增加了才對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其實人不僅僅決定了生產

也決定了需求

人的需求層次是金字塔結構

以後機器可以替代大部分體力勞動和部分腦力勞動我保持樂觀態度工人越來越少人們的工作會越來越輕鬆服務業、娛樂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剛開始轉型時會有部分年紀大的人失業後來發展平衡後失業人數應該是減少的

國富論中提到職業是由社會分工產生的隨著機器的被提代對各類機器的維護、運營、運輸這些事情可以交給較為體力的勞動者做研發、設計交給腦力工作者做由於機器效率高人所需要付出的勞動越來越少社會矛盾會減少畢竟在穩定的市場經濟下科學技術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根本路徑

藝術、科研依賴於創造力的產業永不過時

社會發展會變慢本來原有的階級可以讓人們過上好的生活階級鬥爭的必要減少了這是一把雙刃劍

共產的理想越來越近但是社會慾望會降低

這其實算不上乙個質變的過程主要還是量變

基礎科學的突破、人工智慧的出現或許會發生質變

5樓:胡春雨

1,替代的數量一定大於創造的數量;

2,易於替代:勞動密集型,程式化的,條文型的,封閉性的工作;

3,不易替代:創新的,情感的,教育的,開放性的工作。

6樓:RoseofVersailles

我不覺得會創造足夠的新機會。

人類社會避免走向貧富極端分化的辦法只有乙個,就是全民發錢,一起壓榨機械人的剩餘價值,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7樓:說書人

所有重複性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

服務於人的情感不會被淘汰。

重複性工作會被取代,看得到的生產線,看不到的演算法積累。

而人的情感是機器不具備的,圍繞這個情感的所有工作都是安全的,心理諮詢,公共關係等。

8樓:豆無懼

2023年,新織襪機剛投入使用時就遭到了手工工人的破壞(單單一次暴動,被毀掉的機器就超過 1 000 臺),廠房被燒毀,機器發明者們受到威脅而被迫逃命。直到最後出動了軍隊,並把暴動領袖們流放或絞死以後,秩序才得以恢復。在採用機器後的 40 年裡,英格蘭的 50 000 名做針織長襪的手工工人和他們的家庭,絕大多數最終也沒能從飢寒交迫的悲慘境地中解脫出來。

然而,人們堅信機器會永遠取代人力的想法卻是錯的,因為到了 19 世紀末,針織襪業所雇用的勞工人數,比世紀初的時候反而增長了至少 100 倍。

9樓:拔雲見日

創造什麼機會?

當自動化和人工智慧代替大量崗位,人們「失業」,沒有工資,缺乏消費的資金,就買不了生產的產品;

生產力過剩和消費萎靡,矛盾不可調和,目前的社會執行系統在那時處於崩潰狀態;

這就創造了乙個機會,人民將選擇換個社會執行系統,實現按需生產,按需分配;

自動化和人工智慧解放了大量勞動力,人們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在生產上,也無基本生存物質需求的後顧之憂,轉而花時間在興趣愛好,學術研究,發明創造的時間就多了起來。

真到那個時候,人類個體才最自由。

10樓:「已登出」

2023年?別吹了,如果機械人能替代第乙個替代的就是實現智慧型工業。年輕人不願進工廠,機械人去不算替代算補強。

可以說是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人口紅利也不復存在。各國工業製造回流本國,製造業煥發第二春。

而且,以現在人工智障的速度。五年時間並不能達到宣傳的替代程度。

人工智慧大概率就和前幾年炒的沸沸揚揚的Vr一樣不會這麼快成熟。

11樓:

從投資人角度來看,這個行得通嗎?

乙個工人,月薪兩千(城市底薪),在中國大地上非常普遍那麼一台可以頂替人的機器應該多少錢可以接受?算無窮級數、複利目前這通脹水平,年化10%還算樂觀,那麼計算結果非常難看,用永續債的思想,看機器取代人,大部分取代都是天方夜譚

12樓:於江

不過這個問題我倒是願意一答,因為今年八月我正好請教過乙個睿智的長輩這個問題,這裡也可以借花獻佛,把長輩的智慧型直接搬運過來。以下為當時對話的部分擷取

」叔叔,ai時代或緩或急,終將到來。到時候什麼崗位一定會被取代,什麼崗位不會呢?「

「機器這個東西,你把規則設定好了,它就絕對遵守。所以,那些靠譜的事情,機器都可以做,人只能做些不靠譜的事情。

「那怎麼評價乙個事情靠譜不靠譜呢?」

「這個簡單,你就看這個事情需不需和人打交道。不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情就是靠譜的,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就是不靠譜的。

私以為長輩的判斷標準既簡單又智慧型。

嗯,再多說兩句個人思考,如果你覺得判斷乙個崗位需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也有點模糊,那你可以這樣想,這個崗位完全不和人接觸可不可以。如果可以,那這個崗位幹得就是靠譜的事情。如果不行,那恭喜你,那就是不靠譜的。

以教師崗位為例,就算通過網路上課,電腦前坐著的還都是人,所以是要和人打交道的,是不靠譜的事情。

以司機崗位為例,司機的終極目標是把車開到乙個地點。車上有沒有人,有多少人都不影響他的目標。所以就是不需要和人打交道的,是靠譜的事情。

當然,例子不一定恰當,僅供參考。

13樓:wlzz

1.部分廚工。

搭載我們系統的炒菜機已經在實戰中有著及其穩定高效的表現了。 所有炒菜機均由系統控制對接到網路外賣訂單,訂單一來所有裝置均開始工作,解決了炒菜過程中最費體力的環節。

目前只實現了半自動,仍需人工放料。希望有一天能做出全自動的智慧型廚房【橘汁科技】智慧型商用炒菜機實戰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14樓:

每次看到有人說消滅一部分崗位會創造新崗位,實際上目前科技的發展消滅崗位的速度是產生崗位的指數級倍數,而且產生的崗位對人的要求極高,根本就不是下崗人能勝任的!

長期來看這個問題是無解的,畢竟資本對效率和成本的追求永無止境,而普通人類在兩個方面都沒有任何優勢!

之前只是工作形式發生了變化,提高了效率(馬車伕到司機,個體手工業者到流水線工人)然而現在是人類本身作為生產者不需要了(跟自動駕駛或者工業機械人比,人類個體既不快,成本還高,維護成本也高,工作時間還短),難怪之前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導致人類毀滅。

畢竟如果人類只能作為消費者,不能當生產者的時候,按照現在資本的異化速度,人本身還需不需要就是個問題了。

15樓:淚封屍

我是做電氣自動化的。目前乙個專案是龍骨打包,放在以前是龍骨切斷後由人來纏膠布,現在纏膠布都是機器來做了,,,以後自動化的裝置會越來越多。。。。

16樓:老紀聊電腦

我認為最有希望被替代的是「管理崗位」 :)AI最善於憑藉概率去做出決策,而且是基於圖狀聯合概率的,它基於龐大知識庫,它堅毅果斷,它不帶情緒,它沒有弱點!

誠邀您加入「數碼發燒友」圈子社群。大家共同努力,加速公升級步伐,共同進步、共同收益!

數碼發燒友 - 知乎

17樓:楓月刀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工智慧時代必將來臨,而且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都將人工智慧的發展提公升到了國家重要層面,誰能夠掌握一定會成為21世紀中頁的強國。

所謂的人工智慧,就是充分利用資訊化技術、大資料、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不斷提高資訊化水平,結合硬體,打造物聯網、智聯網,高效鏈結,提公升資訊傳輸及運算水平。

在人工智慧時代初期,首先會在那些傳統重複勞動,且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崗位及行業應用,當前已經有很多已經成為了現實,例如:客服、製造業操作工、物流倉庫的搬運工、線路巡視人員等等;其次,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的成熟,一些原來需要人來判斷,來處理的工作也會由機器取代,比如:自動駕駛、機器操作等,當技術達到較高階階段才會去替代更多需要思維處理的工作。

面對人工智慧,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恐慌,任何事情有有利的一面,就有有弊的一面。雖然將來機器會代替很多任務作崗位,但同時也會產生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例如:

需要人類思維去設計、去規劃類的,機器控制類的,需要情感類的,技術研究類的等這些方面的崗位會大量增加。

18樓:

被代替的職業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不需要數學功底(不是說不需要計算)

2、不需要語言的溝通與交流

3、具有單一的專業性和重複性

4、用人工智慧替換成本遠小於人工成本

所以我認為最先被代替的應該是財會行業

19樓:小頑子

首當其衝的職業——工廠工人,在中國高科技智慧型機械人已經開始搶工人的飯碗了。

但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新的崗位總會產生,沒有必要為此過度擔心。

對於農民工來說,面對來自機械人的競爭時顯得更加脆弱,他們往往並不掌握特殊的職業技術,唯一的優勢在於成本低廉。

20樓:楚筠珺

相比於機器替代的崗位,更麻煩的是由於技術投資不足,跟不上這一輪全面自動化大潮,在新一輪競爭中落後

AI技術的進步會讓全球25%的崗位受到影響。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表示,到2023年,全球將會有8億個工作崗位會被自動化取代。具體到工種方面,工業機器操作、管理和服務是首當其衝。

不過在技術投入少和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受科技進步的衝擊較小。

新技術產業提供的崗位是面向高階人群,而被替代的卻是底層勞動人口。

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無法通過再培訓、繼續學習提公升技能,注定被智慧型化社會排擠到邊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知識將取代勞力,成為獲取財富最核心的要素,但他們往往很難適應新生產模式,最終只能被拉開更大的差距

醫生、藝術家、工程師、飛行員都需要長期的培養,95%的人根本做不到。

而另一種顯著的趨勢是,崗位替代集中在製造業,而服務業較少。

製造業受到自動化的衝擊更大,這也會讓大量人員面臨失業、破產。而往更高的角度來說,窮國唯一能拼的只有廉價人力,一旦發達國家全面自動化,他們完成了製造業回遷,窮國就再無機會

發達國家可以把多餘人員塞進服務業,通過這種模式依然能維持自身地位。

而窮國能靠服務業富裕起來嗎?製造業的智慧型化已經把他們的路堵死了。

所以隨著科技進步與運用,窮國與富國的差距並未縮小,反而在擴大

如何評價 為縮小教育差距,2023年南韓將廢除所有精英高中 ?

我倒覺得挺有意思,因為南韓這一招讓我想起了從我們高中乾到退休的獨居老大爺。每次給他從食堂帶飯,送禮物他總是問問來的人,學校現在還有沒有實驗班了。當然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 還沒取消。然後他就會說,第乙個搞實驗班的學校就是混蛋學校,第乙個支援搞特殊的校長就是混蛋校長,然後就是吐槽諸如從教育開始就不平的啊,...

如何評價香港未來 5 年將收回 400 多公頃私人土地,並改劃為 百分百公營房屋 ?

這個想法當然是好的,但是還是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香港年輕人除了沒房子住,還有乙個問題是不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香港的人均收入五萬美元,隨便乙個保安的工作都需要一萬五港幣,這使得香港經濟完全提供不了這麼多的工作。人物恆產,則無恆心,同樣沒有工作或者沒有滿意的工作也讓香港年輕人怨氣衝上天。所以香港的困局幾...

兩年多的感情會被一兩個星期的新鮮感所替代嗎

蘇辰鮮森 因人而異因事而分 有些問題是人物本身自帶,性格本來就屬於花心或者浪蕩的。有些是因為兩個人的感情在時間中消耗殆盡,彼此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吸引力,長久磨合後發現終究不合適。有些是偶爾想追求一下刺激感。有些 太多了所以與其憂慮,不如來個坦白局,就算一拍兩散,也落得心裡舒坦。又或許只是你疑心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