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佛教裡的觀照,它和時刻保持著覺知是不是相互矛盾?望自解,非複製!

時間 2021-05-31 04:21:35

1樓:洪權

觀照與覺察,確實不好搞清楚。也是千年大問題。

我們普通人看到樹木,就會產生「這是樹」的認知。第一眼就會出現覺察,然後就會認知跟著產生。樹的各種效能和作用等。

覺察是瞬間的對目標有個判斷,認知,是在覺察的基礎上對目標進行全面分析與認定。就像突然眼前蹦出乙個多年沒見的小學同學,第一眼是好像熟悉,卻怎麼都想不起,接著幾秒才會開啟記憶之門,原來是誰誰誰啊。

覺察是本心的功能,只有瞬間,如同發射探測波,回饋,察覺。接著是記憶庫對比和人工智慧類分析。這是認知。

所以,靜坐入靜,會感覺到乙個清醒的覺越來越明顯。而覺繼續內觀,會看到覺並不是連貫的,而是一段段的發射出來的。因此,繼續觀源頭。那個不斷,不動,臨在的。

這個觀察內在的過程,叫觀照。所以,差異還是很大的。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執行

2樓:離即離非

觀照:觀察、體察。觀照什麼?觀照能觀照的、所觀照的、觀照的結果都可以,也就是觀照十八界。如果是正確的觀照,得到正確的結果,一了永了,則不需時刻保持覺知。

《夢想家的世界》內容和佛教的思想好像,它講的境由心生怎麼用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和佛教為啥想到一起去了?

菩提老鼠 試答 境由心生,這裡的心不是指我們一般世俗意為的意識心,並不是說我怎麼想就怎麼來。在佛教中,意識心只被歸類為識,屬於心的乙個作用,是做不了主的。佛教中的心是指阿賴耶識。萬法唯心 三界唯識 中的心 識都是指這個阿賴耶識,也稱為妄心。首先要確定一點,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真正的模樣,比如你...

佛教佛經裡描述的世界和理論,是真實存在和正確的嗎?

affage 宗教就是宗教,不是科學,產生於遙遠的古代,如果宗教是真實的,就沒有今天科學什麼事了,佛教我信仰漢傳,不排斥藏傳,南傳不懂不議論,我認為大乘的精髓是空性及其註腳和展開,憑此智慧型解脫夠了,除此,其它的不必去認真。 無名 月亮有宮殿,那不是現在的事,可能是過去的事,或者未來的事。或者,更大...

和青春裡的那個TA告別時是什麼樣的?

像平時放學那般出門離開卻再也沒有機會講過話。於是在決定跟過去青春告別的某天,靠著床坐在地上翻開塵封已久的一些舊物件,拍照發給他,算是我對青春裡那個他的告別了。 我去偷豬養你啊 我以為我們畢業後就是告別,當時的我沒有覺得我有多遺憾,多難過可後來的四年,我愧疚,遺憾,喜歡那個想象看到的他,忘不了所有心動...